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73|评论: 0

[梨乡文艺] 苍溪能工巧匠的故事(完结篇)----郑伞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6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伞匠
      小时候(五、六十年代),喜欢去刘家巷口子边做油布雨伞的门市部,看那做油布雨伞的郑伞匠做伞。
      郑伞匠,南充人,生于1927年、卒于1991年,1952年苍溪迎来的技术人才。
      其实伞匠不只是做油布伞,还要做油纸伞,油布,刷子等。
      那时没有电、也没有机器,全套工艺都是手工,工具有好多种,主要有大小不同的坨钻、刨刀、锯子、弯刀、木墩、小刀、转架、铁背钩、剪刀、裁刀、排刷、钩针、弯针等,这些工具都是由郑伞匠自己做的。
      传统油布伞,伞骨为10根深山优质楠竹片(宽2厘米,厚1厘米),伞杆为直径3厘米左右的水竹,伞布为棉布,并涂上防水、耐高温优质桐油。
      看似简单,可一把雨伞有好一、二十道工序,如伞头制作、伞把制作、伞骨制作、总装上油等,很复杂的。
特别是那伞头,就是支撑伞骨的木头套子,内外圆都是用手工车削,还得开槽(就是装短伞骨和长伞骨的槽),布伞开槽少,纸伞,就多得多。听说那伞头,为了不开裂,还得用开水煮。短伞骨和长伞骨连接处的关节,要开孔、做榫、榫头要用白铁皮包起来。
      做伞杆的水竹,不会是长得溜端,总有弯曲的,到了伞匠手中,就变得服服帖帖。只见伞匠在火上将竹儿烤软,插在一个有孔的木枋上,掰直、淋冷水,单眼一瞄,端正,就好了。那竹节,握在手中转动,小刨子就将其车得光光,看得人目瞪口呆。伞杆上装有可弹开的三角形的竹板开关销,往上动,销子打开,将伞撑住,要关伞时,只要用手按下销子,伞就关了。那竹制的开关自如机关,让人很是羡慕。
      涂在伞上的桐油,是熬过的,叫明油。不但可以涂在站上防水,还可以用来制油布,那时可没有塑料布,更没有一次性使用的纸尿裤,小孩的抱铺盖卷儿里,有张小小的油布防尿渗透,就不简单了。
      那明油是怎么熬的,我不知道,依稀记得,好像是从山上采来的油柿子,放地那儿过一段时间,就是熬明油时要加的料。
      后来(六十年代)我见过郑伞匠给煤建公司做的一把特大的油布伞,伞面几乎有两米,伞杆是酒杯粗的斑竹,煤场的司秤员在它下边工作,很舒服的。
      与结实耐用的布伞比,纸伞显得更纤巧,更女性化,那伞骨更多更细,细细的线绳有规律的绕在伞骨上,涂了油的半透明的伞纸,上边有简单的图案,既轻巧又便宜。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受钢架雨伞、折叠雨伞影响,油布伞因其粗笨、携带不方便而退出了人们生活,这种传统的制伞技术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可郑伞匠百做百巧,技术是与时俱进的。之前,用电动的木车床车木制品,八十年代初,他学会了做穿衣镜,生意一直很火红的。
      时间过去了好多年,时下,有的地方将做伞作为地方的特色工艺在景区展示,那伞面就是宣传本地的画面。
可我们苍溪,有本地特色的传统工艺一件件被丢弃,不能不让人有些心痛。
       2013-9-2
       2013-10-22改毕

      拙文《苍溪能工巧匠的故事》,原计划应有多篇。
      可仅写九个篇章,便锐气大减。
      “九”,谐“久”。 就在九上收尾罢。      
      此次发贴,系以前辈能工巧匠去世时间先后为序,特此说明。
      2013-12-16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