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58|评论: 14

[原创][仪陇之程之求学]逆境成才与有心无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2 11:52 | |阅读模式

逆境成才与有心无力 

(写了有半年了,一直在想到底是否发上来。朋友看后说你这是在"少"仪陇的皮,可是我的初衷并不是如此,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那些学子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刻苦、早熟的懂事给我了深深的震撼!!!我觉得我有必要写出来,可是到底发与不发却让我很矛盾:一方面我想真实地报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学习精神;一方面这是两年前的事了,会不会那里已经不再那样贫穷,这篇真的会给仪陇抹黑。直到先前,风暴提出的基金会的事。我才决定,将此发到仪陇论坛上,让大家真正了解农村,让我们的基金会尽快成立,来帮助真正贫穷的学子完成学习梦!!!)
     

2006年,我与朋友一起走进仪陇乡村,作为招生办的老师身份踏进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在此之前,兄长便告诉我,虽然这里很穷,但是乡民们那种“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还是很浓的。他们宁愿自己在家吃苦挨饿,也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出去读书,好的直接考入重点高中,差的就送入技校学到一技之长。而对于从小在农活中长大的仪陇孩子来说,他们也知道靠读书能真正走出这片大山,父辈的叮咛、哥姐们求学创业的事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很早就有这样的意识“知识能改变命运。”     

话虽如此,可是有心与无力却成了这次招生中最大的阻碍。     

由于学校以前在这片招过生,而且确实也出了些人才,加上来仪陇之后我也认识了一些同学的家长,所以这趟招生应该还不算是很难。可是,我十足的信心、满心的热情也不能改变贫穷的事实,也不能为那些贫寒的家庭做些什么。在这趟仪陇之行里,我了解了许多的家庭,许多不同的家庭,许多让人心酸的家庭,那些小弟小妹们单纯却又懂事的双眼至今闪现在我的面前。     

有一位姓李的家长(约37岁左右),家中一共有5人,大儿子(成绩好却因家境原因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每一次给家打电话,都充满了埋怨与不满),小女儿(正值初三,成绩也算中上),年迈的老母亲以及有神经病的妻子。正因为他家中老母亲以及生病的妻子,所以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这个只有40岁的男人的肩上。可是,尽管他一年四季辛勤劳作,也只能维持生计,不得不在两年前让大儿子出去打工。我去过他们家2次,第一次是大概了解情况,问一下他们的看法,很懂事的小女儿做完作业后,在家里做自己所有能能做事情——洗衣、做饭、砍猪草、割麦子、拣柴等——这些都城里的初中毕业生是永远都不会接触的事情。问及她的毕业后意愿,她沉默了,因为摆在她面前的是这个复杂的家,年迈的奶奶、疯了的妈妈、在外的哥哥以及劳累的爸爸,“我想读,可是……”后面的话她再也说不出来了。而我,听到这样的话时只能一阵阵地心痛,我反复是用我的观点、用成功的事例来尽量说服他父亲外,也反复给他父亲强调“你可以不她到我的学校,可是你一定得让孩子去继续深造……你自己也说她哥哥每次都有抱怨,你肯定不希望她再与他哥一样生活嘛,况且,凭你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改变家时的现状,你现在只有寄托在下一辈了……我也明白你很辛苦,这么一大家子都靠你维持,但是从结婚到现在20多年了,你都苦过来了,再撑几年又算什么呢,关键是你这几年将会改变他们的命运……”说到动情处,我自己都有些哽咽了,这位姓李的大哥居然在我面前流泪了“何老师,你不要再说了,这些我都明白,可是,我真的无法……”,其实,我不是单纯地为了招生得到生源费来这样伤一个男人的自尊心,我真的是想让他的孩子学更多的知识,用他们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以此来改善父辈的生活。也许是我做得不够好,也许是我说得不够透彻,也许是我心软不愿再继续刺激他,最终,我放弃了对这个家庭的打搅,只是临走时,我把小妹妹叫到一边,告诉她,“与你哥哥商量,不管你到不到我们学校,都要尽量争取到自己深造的机会……”,她送我出了村外,我不知道我会留给她什么印象,可是她那双单纯、无助的眼睛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
     
无泪的心酸,这是我在仪陇招生最深的感觉。  

“你们现在已经有40岁吧,凭你自己的能力,你认为你还能改变生活的现状吗?不能,那么,你也希望你的孩子跟你一样,一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跟你一样吗?我可以这样说,如果你现在让他们深造,他们最起码、至少不会象你们这样一辈这样辛苦,只有等他们的生活好了,你们的日子也才能改变!” “你可以到附近打听一下,××村的孩子就是通过读书,现在人家在外面做事业,把父母也接到那里去了,一家人彻底地改变了造个座大山才能生存的生活状态。难道你们不愿这样吗?”这样的话我知道真情地讲了几回。“也许他不如人家,可是你现在不再让他读书,那么他就永远地在这片土地上跟着你们辛苦;退一万步讲,也许有一天他在外面也会有奇迹出现,但是你知道那样的奇迹发生率很少很少,而且付出的辛苦肯定比现在读书创造多得多!”这样的话我也不知道激动地说了多少次。
     
“如果真的像你说的这样,那么这样,我送你孩子读书,可是前三年他的工作所有收入作基本生活以外全部归我,由我直接跟单位联系,把工资划入我的卡上!”对面三年1万余元的学费及生活费,一位家长家境窘迫无力送孩子深造,却又固执地、坚持地强调说他的孩子不读书跟着外面的人找工,三年肯定也能挣1万元钱时,我开始了莫名的冲动(忘了自己是来招生的,只想让他们入学哪怕不是我们的学校),居然跟们这样交易起来,可怜我的冲动与我的反复劝说,最终还是无法说服这样固执的家长,也无法让成绩虽好却又懂事地遵从父亲的选择的孩子继续深造。虽然时过两年,可一想起他那满眼的无奈与忧郁都让我心疼。
     
这样的情况1村一般都会有12家,除了自身环境的原因,还有就是超生的原因,50%是两胎,40%是三胎,这样的经济压力也为孩子读书增添了许多阻力。尽管这里普遍生活较困难,但是家长那种让孩子成长的心态还是很让人感动的,让人欣慰的事,这里的孩子都还算是成才。成绩好的考入高中上大学,成绩次的上了中专(有机会就读的)学到了真正的本领,在外面为自己闯出了一番事业。     

也许吧,逆境让人成才,正是由于这样的困境,才让他们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外也格外珍惜工作的机会,所以更加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生活,也因此生活得更加快乐与幸福! 

    后记:写完此篇,已经过了两年,不知两年里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应该有所改变,可是我却一直还牵挂着离我很远的地方。清幽的山让我怀念,可口的泉山让我回味,朴实的乡民让我感动,还有他们,贫困的学生让我牵挂......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再去那里,看一下他们的生活,看能帮助做些什么。或许有人不会相信,可这些都是事实在,仪陇立山、阳通那片有这样的人家存在,有这样的事实存在。也希望更多已经从那里走出仪陇人关注那些贫困的学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81

发表于 2008-12-22 14:37 |
沉重的话题!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08-12-22 14:12 |
QUOTE:
以下是引用触目柔肠断在2008-12-22 12:00:00的发言:

但愿我们论坛的基金能成立;

但愿我们论坛能帮助他们!!!

我觉得还是要依靠政府,国民是权力要求免费受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3:48 |

仪陇行程之首:仪陇,我能为你写点什么?(首页:思绪篇)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068164

仪陇行程之二:深雾绕绿林却是山高又坡陡(高山:清幽篇)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024834&replyID=5202216&skin=1

仪陇行程之三:辛苦勤劳却积极向上(乡民:纯朴篇)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053985&replyID=&skin=1

仪陇行程之四:独特的土建风景(房屋:独特篇)待传

仪陇行程之五:逆境成才与有心无力(求学:心酸篇)本页

仪陇行程之六:新政,一个新字怎能形容(新政,发展篇)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021206&replyID=5168459&skin=1

仪陇行程之七:16万平公方里上的奇迹(楼房,崛起篇)待传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2:00 |

但愿我们论坛的基金能成立;

但愿我们论坛能帮助他们!!!

发表于 2008-12-22 12:18 |
       请大家支持哦!!![em29][em29][em29][em29][em29]

发表于 2008-12-22 12:19 |

那片土地,贫瘠;那方村民,贫困;那里的学子,早熟,懂事,坚强;那里的民众,相互攀比,竞争意识强,志不穷!可爱的孩子,可爱的仪陇。感动版主对仪陇农村莘莘学子漫漫求学路的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04 |
不管面子了,也不管其他的了,实话实说!!

发表于 2008-12-22 17:29 |
儀隴有什麼皮啊??早就被那些喝茶看報拿國家錢的人紹完了.內容豐富,頂!!

发表于 2008-12-22 19:33 |
   什么面子不面子,正如身体有病就得就医一样,说出仪陇那片贫瘠士地上的人和事,才为人们所知晓,才为人们所解决。

发表于 2008-12-22 21:17 |
说的好,就是该实话实说,让大家都知到仪陇的情况不像政府官员所说的人均收入有好多好多.

发表于 2008-12-22 21:57 |

      从触目的字里行间看得出来,她对仪陇的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只有教育才能改变穷面貌,我认同。大家为此呼吁吧!

      触目,我代表仪陇老乡衷心感谢你!!

[em27][em27][em27][em27][em27][em27][em27][em27][em27]

发表于 2008-12-22 23:14 |

现在的教育目标是不能改变驻留在仪陇农村人的生活状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只要足够勤快,几乎都能做到多年以后回到家乡盖一套洋楼.还有一些人真正的发迹了,但是,他们选择的是彻底走出仪陇,即使象李大刚先生,他也只能为家乡修一条路或者几条路,但是这些是不足以改变仪陇农村现状的.因为,我们受教育的目的被限定为"走出大山".还是很小的时候,我们接受的思想就是:"我们仪陇很穷,什么都没有,没有前途,走出去吧!"所以,很多人走出去了,更多的人留了下来,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于是,不同时代的人重复着同样的人生历程.有没有人想过,我们是否可以找到建设家乡,彻底改变家乡的方法呢?教育是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学到是基础知识,加强的进修的应该是个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成之后做别人认为不可能,但是能做到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仪陇人的命运.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09:53 |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我们多少辈人在这里开垦,可是仍然贫穷.

   事实告诉我们,靠这一片山与水只能生存,不能很好地生活;

   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技能,这样才能让荒山变成果园,以此才改变现状!!!

   这些道理估计乡民们都为孩子说过,而且他们从小也体会到了农村的辛苦,所以,学习才如此努力,求知念头才让我感动!!!!

181

发表于 2008-12-23 16:08 |

"我们仪陇很穷,什么都没有,没有前途,走出去吧!"

 

无奈的决择!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