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机具设备到不了现场,抢通工作却要越快越好。 架桥要能防洪,又要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在最危险的地方施工,又要避免人员伤亡。 ………… 都汶路的抢通工作像是一个跷跷板,无论那一侧出了问题都将直接牵动另一侧,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昨(10)日,都汶路上一大拦路虎——彻底关大桥抢通进入实施阶段,工程人员开始破解这一个个难题。 四难选择 怎样寻找平衡点 彻底关大桥的修建之所以成为世界难题,是因为,它要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特殊季节、特殊地方四大困难中寻求平衡点。 特殊时期,要求这座桥的架设越快越好,而平时的工程手段都耗时太长不能采用;特殊环境,机具运不进去,只能靠人背进去;特殊季节,桥梁本该在枯水期施工,如今却要在汛期“反季”而上;特殊地方,狭窄的作业面、岷江湍急的河水。省公路设计院总工程师庄卫林说:“所有因素叠加在一起,桥梁史上还没有遇到过。” 前后会商8次,形成3套方案——利用太平驿电站坝体作过河通道;60米战备钢桥;永久性修复大桥。“可能3套方案都要用上。”省公路设计院副总工蒋劲松说,利用太平驿电站坝体作过河通道的方案,由于清方量太大而暂缓实施,但仍可作为备用方案。而永久性修复,将于明年4月底前完成。 以变应变 一切都是动态的 与平时严格照图纸施工不同,抢通都汶路,设计和施工都是动态的。 7月5日,当施工人员在水中放下型钢笼以后,发现和设计位置偏离了4米。原因:水流太急,汽车吊的精度又难以保证。设计人员立即修改方案,让对岸的型钢笼也偏离4米。 最难的是对今年降雨量的判断。架多高的桥?桥台如何安全度汛?按照最初方案,在彻底关大桥下游200米的地方架设一座海拔高度1061.6米的桥,但水利部门提供数据显示,压缩水面以后,水位要上升将近5米,于是,方案也跟着“长高”5米。 无人伤亡 创造生命奇迹 头顶危岩,脚踩乱石,随时可能有危险发生,但奋战在最险处的公路人至今没有一人遇难。这绝对是个奇迹。 施工人员沿途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哪些地方稳定、哪些地方危险,都心中有数。有危石,能清除就清除,不能清除就设瞭望哨,并对每个危险地段做出安全预案。正是这种科学精神,创造了生命奇迹。 摊开航拍图,一个现象不可思议:岷江东岸山体相对完好,西岸山体非常破碎。于是,省公路设计院副总工吉随旺提出两个建议:“少挖、少明线。”他建议重建都汶路时考虑选择新线路,把位于河西岸的公路改到东岸,而且多用桥隧通过,必须走明线的也要采用棚洞的形式,以保通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