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540|评论: 38

[原创]“闷墩儿;闷呆儿”————四川方言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1 19:28 |

楼主的考证很有意思,是查证和积累了很多资料的。

闷墩儿,可能还在于“闷”,压三天也打不出屁来,是性格;墩儿,是体形,似木头,是直说人的性格木讷。至于“牧犊儿”,不外乎骂他“只不过是放牛娃儿”,透出一股傲慢。应不是其原意。

相宜(因)。“宜”应为多音字。

“告”,应为‘给牛上枷担’。动作在一个“上”字上,才有了‘较量’的意思。

‘家公’,“家”可能不能为“假”吧,由此推出“伪”也就更为牵强。“家公”的出处很多,主要还在一个“公”字上,这“公”字应为“翁”。至于“伪婆”的“伪”,应是“维”字,川人读“维”为“卫”音(如‘维护’)。“维”字,是系,是纲,有传承之意。如果再“古”到母系社会,就说远了。不过,客家人在书信中还没有人在书面上写出这个‘wei’字的,难怪有歧义。

“龟儿子”,是指成都人的。古时,成都人不以为骂。反而是豪称“正宗”“正源”最土著的纯正子孙。成都别号“龟城”,传说张仪筑城,神龟出水;更有蜀(川)主鳖灵。湖广人填四川后,外来之人笑指土著成都人,成都人是不以为意而反以为“翘”的。时过境迁,现都成了“龟儿子”,因此,至今街坊笑谈,谐指对方“龟儿子”的多了,也多不以为杵,也是老辈们的口头禅影响太深了的缘故吧。

另外,《四川方言词典》和《成都方言词典》哪里有卖?我一直想有上一本,却一直寻不到,谁能告知,先谢过!

发表于 2006-11-23 16:47 |

诂字释词,确实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文心 雕 龙”!往往为一个字而捋断几根须,这其中甘苦,也只有自得其乐啰!

看来先生不是专业的。(我的意思是说:在如今连幼儿教师评职称都要以洋洋洒洒的论文而“上”的状况下,如果以此为生,这廿年可就“惨”了!—一训释文章只能是“豆腐干”,可上不得‘案板’给评委们翻炒的。)

如果真是业余的。除了庆幸,还有乐趣,也蠃得平生的丝丝慰藉。廿年来持之,如华山之峰砺剑,其韧,其高远,虽然有些孤寂,也应有出锋的一天。(不是吹捧:在这浮燥的时代,能耐得住落寞,没有几个人了。照当今状况发展下去,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及钻研,只有靠不是专业的专业人员(才)继承下去了!——不是涮“坛子”,我还从来没有在这“网”上“吹捧”过什么人的。)

本人多年来厌烦看报,特别不看假大空吹吹擂擂的一二版,闲时捞捞泡菜坛子,酸咸燥辣,百味横生,你这几段,也带来了几分醇和。

故此发言

发表于 2006-11-23 18:18 |

          也说“吃魁头”

“吃魁头”是川方言中常用语。

静彧先生在描叙成都六十年代中期的方言小说《烦人晓事 . 猗沦》(见本坛“文学沙龙”)中对“吃魁头”有一自注:魁头:1、横眉楞眼的大头鬼,以小鬼为食;2、以此形象作成的面具,用以祭拜,镇压和避邪。3、飨鬼的食物。由此而产生“吃魁头”,喻其越位而得到的非份之物或取其不义或不礼的东西。

本人赞同静彧先生的“释义”。

  “我遇到你个大头鬼呀!”这是现在还有人骂的。过去,就有“大头鬼”的说法。不过,一般都认为这种鬼很善良,一般不害人。如夜半遇之“倒路鬼”,缠磨半夜,往往使你避免了前面的凶险。

过去人们认为,厉疫凶死和夭折小儿变为游魂野鬼,是要纠缠夜行人的。自然,在一物降一物的自然崇拜的“灵”的衍生下,应该在“野”的对立面有一个“家”鬼。但“家”之“鬼”只能为“神”!怎么能成“鬼”呢?当然,只能寄希望隐含着有这种神通的“鬼”了。

过去在川东北有一种“傩戏”,其主要内容为头带大头面具“驱鬼”,镇鬼,(后来也演义一些故事)避邪。以后,在一些戏剧在上演前后也要加跳一点这种内容的(如发展到跳“加官”),似乎神灵上身了,可以使看戏之人来去平安。

其实,这大头鬼,就是“魌”,为鬼之头,现在川人还有骂“鬼头子”的。它领鬼,镇鬼,还吃不听话的小鬼。还真有点象“钟魁”。

这种鬼的外形是横眉棱眼,大口,大耳,面目和善。还真有现在三星堆面具的神韵。(我小时候见过两种面具:木雕和布壳压制描画的。当时绝对不晓得有什么“三星堆”)现在,我还真怀疑这似乎和“祖宗保佑”有点什么内在联系。

过去送亡人上山要洒买路钱。这送“魁头”,也是奉给路边野魂饿鬼的食物。不外乎在外出时一路平安,过去很多人在路途上遇到不详事也是在回家后要抛洒点食物在路上以示答谢的。最简洁的方式是“洒米”。有驱,送,谢的味道。

这抛洒的食物是飨鬼的,不是人吃的。楼主引用的解释或阐释对吃的“主体”都错了。从古至今,祭拜,敬的东西,敬后敬的人都可以吃,但不是本份。飨鬼的东西,在抛洒之前人可以吃,算是“吃福喜”,在抛洒之后人就不该吃了!——能和鬼“抢”食吗?!这“仪式”后抛洒之物,也叫“魁头”。

“吃魌头”,就恰恰在于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不是本份呀!所以,“吃福喜”和“吃魁头”历来是贬意的。前者是可吃而混吃,后者就是非礼而不义了。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