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因”————四川方言考证之一 相因,是四川人运用得最广泛的方言之一,其意是指意“便宜;低贱”的意思,目前,《四川方言词典》和《成都话的方言词典》都只纪录了“相因”的低贱意思,却没有对其词义和词源做任何考证。
“相因”这个词汇最早见于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语言学家扬雄的《太玄》,在扬雄的太玄81首的最后的“养”首中的赞辞中有“次七:小子牵象,妇人徽猛,君子养病。测曰:牵象养病,不相因也。”。 扬雄,字子云(西元前53年——西元18年),扬雄是现在四川郫县友爱乡子云村人,他青年时代长期在成都求学和治学,所以,史书上都称扬雄是成都人。在朱熹理学兴起的元朝之前,扬雄在中国思想文化界里的地位甚高,他被王安石称之为“千古一人”,意思是千年才能够产生得出一个的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他还被历史上许多能够读懂了他的著作的人称之为仅次于孔子那样的中国圣人。 四川和成都市是扬雄的故乡,再加之扬雄是40岁才出川去当时大汉的首都长安做官,所以,扬雄和他的老师严君平,事实上奠基了中国的蜀学文化道统,而蜀学文化道统,则是与汉朝时期的推崇孔孟的齐鲁之学和推崇老庄的楚学是平行的另一大中国思想文化学派。自古以来,严扬奠基的蜀学道统不仅仅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更是对四川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四川人如果不了解严君平和扬雄,特别是四川文化人不了解严君平和扬雄的思想,那是很可笑的! 虽然现在扬雄的《太玄》中有“相因”这个词汇,但是,从词义上看,扬雄的“相因”词汇与“便宜;低贱”并无什么关系!所以,目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方言词典》和由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成都话方言词典》中的“相因”这个词汇,应该是错误的字义! 正确的“相因”这个四川方言,应该是“相应”或者“向阴”及其“相阴”。这个“相应”为什么是“便宜;低贱”的意思呢? “相应”这个词汇,也是出自于扬雄是《太玄》的“应”首的首辞中:“应: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上下相应”。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易经中,阴阳的概念是这样表达的,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降为地,所以,阳为高贵受到涵义,阴为低贱的涵义。 扬雄的《太玄》是一部以81和729首赞的数理模型去表达日月黄道运作原理的典籍,所以,在“太玄”中,扬雄按照81日法将一年四季切分成了81首的节段,然后,他将最后的“养”首独立,其他80首成两组40首分别对应,各自代表黄道上的日南段和日北段的季节段,这样,就出现了“中则阳始,应则阴生”(《太玄·选衡》),这“中”,则代表一年的开头,就是冬至的这天,也是日北的极点;“应”则代表一年的中段,就是夏至的这天,也是日南的极点。这就是说,在《太玄·应》这一首之中,是代表太阳开始阳极而转阴的一个极点段,所以,“相应”,就是向阴的意思,再因为阴代表低贱,所以,这个词汇就被老百姓转用到了社会生活中去表达低贱的意思了。 由于扬雄是四川历史上的大儒,再加之他是中国蜀学道统的奠基人,所以,他的许多著作中的词汇,都被转用到了民间成为了中国语言的一部分,这,我在今后的四川方言考证中还将证明到。其实,历史上的名人名著中的语言,成为后来人民约定俗成的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任何国家的语言学史上都是很常见的。再因为扬雄是四川人,他40岁才出川,所以,他使用的许多语言,其实本来就是当时的四川地方语言,因此,代表低贱的“相应;向阴,相阴”,也有可能是先于扬雄就出现的四川民间语言,只是,目前我们只能够从文献中考证出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扬雄的著作中而已! 2006年1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