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包”现象不仅是医疗腐败、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也是医患信任关系缺失的一个缩影。
泛黄的笔记本,磨破角的硬皮本,装订好的小册子……翻开264医院8本厚厚的“红包冲抵住院费用登记簿”,3700余个患者签名跃入记者的视线。在“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中,该院党委瞄准医德医风问题,用心贴心的服务、实打实的措施,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树起了军队医院的好样子。(7月20日《解放军报》)
看病给医生送“红包”,这是社会痼疾,一方面久遭舆论诟病,一方面人们又把送“红包”当成了就医习惯,把收“红包”当成医疗行业惯例,如果医生拒收红包或退还红包,就会心里不“踏实”,担心医生会不尽力,病患得不到精心的治疗护理,反之如果医生收下红包,就会放心宽慰许多。
“红包”现象不仅是医疗腐败、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也是医患信任关系缺失的一个缩影。尽管病患或其家属给医职人员送上红包“意思意思”后,就诊心理会得到很大“安慰”,但往往也会心有不甘,对医德医风和医院形象更固化、增加了一份世俗成见。同时,收受红包的医职人员只要还稍存职业良知,也未必会“心安理得”,多少会经受内心的痛苦煎熬。在这种被世俗红包裹挟的医患关系心理中,“信任”的细胞其实很脆弱,经不住稍许的碰撞。一旦医疗效果不佳或医疗失败,更容易激发医疗矛盾或冲突,酿成难以收拾的医疗纠纷。
虽然早在2012年,原卫生部就发布了《公立医疗机构管理权力廉洁风险防控规则》,明确规定医生不能收受红包,但在强大的世俗风气和心态下,送与不送、收与不收“红包”,都是两难。
遇到红包如果实在拒绝不了,与其让医生与病患违心签订可笑的“不收红包协议”,不如让医生先收下红包,然后交到医院财务室冲抵患者医疗费用,待病人治疗完毕或出院时直接从医疗费、住院费用中折抵、扣除。这样的做法不仅入情入理,也人性化得多。既可以让病患安心就医,也缓解了医生的难题,让医生专心施治,同时病患出院后还会收获意外的感动乃至惊喜,对医生、医院的看法立马改观,医生、医院的形象立马高大起来。
本文为您提供了“从“红包”现象看医患信任关系”的解释详情请点击 http://www.lawztc.com/yljf/ylfg/yldt/2015/0724/28076.html,如果您感觉这篇文章对您有用,您可以收藏本篇文章,如果您需要进一步咨询 医疗纠纷协议书相关法律事项,请到 律师在线解答 ,我们有全国各地的驻站执业律师为您提供免费咨询。比如有郑州律师等等,或拨热线电话4008-65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