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近年来,随着“寻根”文化旅游热的到来,华夏文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颛顼帝,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颛顼帝的出生地到底在哪里呢?一些权威专家学者详加考证后一致认定:颛顼帝故里在荥经!
深入挖掘颛顼文化,打好颛顼这张牌,不仅可以带动荥经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更可为雅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长廊添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颛顼身上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芒,无疑会吸引无数华夏儿女寻根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说,颛顼品牌不仅仅是荥经的,它注定也将是雅安的!
为此,本报特推出“颛顼故里荥经”特刊,和读者一道去探寻这千古之谜……
百年迷案
1711年,清朝康熙五十年,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第一次将荥经和“三皇五帝”的远古传说,联系在了一起。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超级编辑”——《古文观止》的编者吴乘权(字楚材)。
那个时候,吴楚材耗费了巨大心血完成了《古文观止》的编辑刊印之后,为了再编辑一部历史普及读本,于是借鉴了《资治通鉴纲目》等的做法,把这本历史普及读本的书取名叫做《纲鉴易知录》。
在这本历时6年编辑而成、长达180万字的书中,饱学的吴楚材明确地指出,《史记·五帝本纪》和《山海经》等古文献中,关于颛顼降生的地方“若水”“在四川雅州荥经县”!
吴楚材的这个说法,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许多年后,晚清的荥经举人汪元藻却认认真真地读到了这个细节。
于是,汪元藻在他89岁高龄的时候,倡议并主持重修了荥经县鹿角坝(现六合乡)的一处牌楼。
“颛顼故里”——在牌楼上,一块写着遒劲有力大字的匾额从此被挂了起来。
到了民国4年(1915年),荥经县开始编纂县志。一场关于颛顼是否降生在荥经的论争由此爆发。
汪元藻的学生、《荥经县志》的总编纂张赵才,对老师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而汪元藻同样在《县志》的序言中“引经据典”,捍卫自己发现的荥经就是颛顼帝“娘家”一说。
是老师汪元藻错了,还是学生张赵才错了?荥经到底是不是颛顼帝“娘家”?历史的真相,究竟又是如何?
一连串的迷雾,开始让人们摸不着头脑。
“我听爷爷讲,颛顼是六合青竹溪(现在叫洪庙沟)的人……六合乡原来的那处牌楼,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在六合乡星星村2组,89岁的王明玉老人介绍说。
王明玉在童年的时候常听祖父讲历史故事。祖父告诉他,不要小看鹿角坝(即现六合乡),颛顼帝就出生在六合乡的洪庙沟一带。六合乡人长期以来一直供奉颛顼帝,在乡镇的街口还建有颛顼帝牌楼,至于该牌楼最早建于何时,已不得而知。
“在荥经县城金宇广场那个地方,过去居住有一位姓姜的老师,他经常给人们讲故事,关于颛顼,和人们在庙子里祭祀他的情况……”在荥经县城里,一位63岁的老人对记者说。
荥经县政协退休的颛顼文化研究者余培祥说,生长在六合乡的不少老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关于颛顼出生在荥经六合乡的传说,如祖居打虎溪的知名老教师邓云修就讲过颛顼出生在荥经的故事。在荥经出土的文物中,也有颛顼时代的陶器、石器。
“我就是荥经六合乡的人,以前我就没有听到过颛顼生在这里的故事!”一位“反对派”人士抛出不同观点。
巅峰对话
谜团重重,迷雾氤氲。
史前的传说到底有没有根据?又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荥经就是颛顼帝的故里?
2004年,荥经县开始“发功”,力图要找到颛顼这个史前帝王的“远古家谱”。
历史悠久、人文昌盛的古严道(荥经)境内陆续出土了大量远古器物,说明从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接下来的春秋战国岷山庄王时代(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荥经又是丽水地区及楚国的“黄金通道”。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的异母兄弟樗里疾就在此设县,加之有各类古籍文献的记载,和流传于荥经的远古民间传说与历代遗存、遗迹……
这些都对荥经研究颛顼文化的传承,和探源颛顼帝故里的可能性提供了大量的翔实佐证。
2005年11月1日——2日,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努力之后,由四川省政协文史委、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历史学会和市文化局、荥经县联合主办的“中国四川荥经颛顼帝故里建设研讨会”召开。
一场从现代走向远古的“巅峰对话”拉开了大幕。
专家们会怎么说?他们会不会承认,荥经就是颛顼帝出生的地方?
在会上,中国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社科院历史学研究员谭继和,省政协文史委顾问、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西华师大教授龙显昭,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陈玉屏,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以及几十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对颛顼的出生地及相关史迹进行了考证和论证。
而在荥经县坊间,一些颛顼文化的爱好者,也纷纷拿出了他们详经探寻的“秘密武器”……
一时之间,颛顼在荥经“热得发烫”;
新华社、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等17家国内知名新闻单位,也纷纷派出“精兵强将”,赶来参加这次极有可能产生“爆炸性结论”的巅峰对话……
抽丝剥茧,罩在颛顼头上的神秘面纱开始被层层揭开……
惊天秘密
“哎呀,颛顼故里确实是在荥经!”
拂去历史传说的千年尘埃,一个真实而久远的颛顼,从历史的深处走向了现实的天空。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据史料介绍,黄帝年纪大后,曾命其子昌意征讨九黎部落。昌意将九黎驱逐至今云贵川一带,自己也就屯兵在川西。这期间,他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下颛顼。颛顼十分聪颖,12岁时离开若水,到中原向伯父少昊学习政事。黄帝驾崩后,20岁的颛顼称中央天帝,开始统领四方部落。
若水在什么地方?
“尝考《汉书》、《水经注》,黑水、青水之间,若水出焉。黑水就是大渡河,青水就是青衣江……”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龙显昭教授和专家们考证认为,若水就是荥经河,颛顼就降生在荥经。
“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源一体,长期以来,尽管长江流域的研究成果少于黄河流域,从而形成了文献和历史、民族断裂,但已有的文献和文物考证表明,颛顼出生在荥经是可信的。”省政协文史委顾问、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李绍明说。
“荥经县就是颛顼帝的诞生地,积极支持荥经挖掘颛顼文化,打造颛顼帝故里。”在荥经,有关专家学者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消息传开,荥经人沸腾了!
“2004年,荥经县派出考察组,我也一同到河南内黄县考察颛顼陵……服务人员一听说我们来自四川荥经,竟不约而同地称我们为颛顼故里人。内黄县颛顼、帝喾二帝陵博物馆馆长乔金山给考察组题词,‘黄帝颛顼孕育华夏,内黄荥经是一家’。”荥经县颛顼文化研究者李德祥说。
他说,在河南内黄县,当地的许多人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甚至连宾馆的服务员都知道荥经就是颛顼的故里。
“据已有的文献和文物考证表明,颛顼出生在荥经……荥经打造‘颛顼帝故里’,可以打造成华夏儿女祭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