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966|评论: 10

荥 经 是 颛 顼 故 里 (四川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3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荥经是颛顼故里

                      四川在线  (2005-11-08 08:18:5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  “荥经县就是颛顼帝的诞生地,积极支持荥经挖掘颛顼文化,打造颛顼帝故里。”这是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11月3日在荥经“颛顼帝故里建设研讨会”上形成一致意见。
  由省政协文史委、省历史学会和雅安市、荥经县联合举办的这次研讨会,对四川和长江流域古代政治、文化研究,以及今天的旅游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颛顼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始祖,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以黄帝之孙的身份继黄帝之后君临华夏。传说颛顼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下令民间禁绝巫教;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等。但历来对颛顼的生卒之地
  却未能明确。《史记·五帝本纪》中仅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据《史记·五帝本纪》和《吕氏春秋·古乐》等史料记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古文观止》编者吴乘权在其编著的《纲鉴易知录》中的颛顼条的“若水”下自注云:“在四川雅州荥经县。”荥经县早在史前时代就有先民在沿河地带从事较发达的定居农耕业,或谓颛顼故里,或谓庄王故都,都有文物、典籍与传说可循。
  近两年来,为了挖掘颛顼文化,荥经县邀请和组织了许多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目前该县已在一条明清古街后的大坪山划出200多亩山地拟建“颛顼故里园”,并已聘请知名设计单位完成了科学的设计规划,规划恢复原有的颛顼帝故里牌坊、颛顼庙、颛顼祠等,新建颛顼广场、五帝楼、蜀山宫等祭祀风景建筑,同时还将在颛顼故里园的旁边修建体现上古时代民族部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前民居等。此外,该县的“颛顼帝故里”商标,经向四川省商标局申请注册后,目前已完成国家商标局公示。

郑国君记者郑汝成



                              20140624113658-1200815241.jpg



             u=1176471209,2284351316&fm=21&gp=0.jpg


            即将竣工的荥经是颛顼广场  




             申请注册旅游商标茶马古道要冲荥经打造“颛顼故里”



                                                     2010-10-15
来源: 法律快车



    川藏茶马古道要冲四川雅安荥经县人文学者提出,“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极有可能诞生于此。荥经县计划把“颛顼文化”打造成为茶马古道上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为华夏人文始祖颛顼确立其宗室拜祭之地。
    颛顼帝是中国远古传说三皇五帝之一,以黄帝孙子的身份继黄帝之后君临华夏。传说颛顼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下令民间禁绝巫教;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等。但历来对颛顼的生卒之地却未能明确。
    荥经县民国4年版《荥经县志》汪元藻举人在序中称:“荥经之为县,定名于唐,秦汉时为严道,黄帝时为若水”,并引《水经注》“黑水白水间、若水出焉。”《山海经》“居山生若木,若水出焉。”该县境内瓦屋山曾名为“居山”“蜀山”,兼有大渡河、青衣江两江并流,荥经县科考部门据此认为,荥经县很有可能就是颛顼帝的诞生地。
     目前,该县已将“颛顼帝故里”旅游商标向四川省商标局申请注册,已进入国家商标局公示阶段。 


        颛顼故里荥经:长江流域文明的帝脉   

                                                                           

                                                                             2007-4-15 12:14:05


     我国上古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


  ●颛顼(zhuānxū)在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里,时代排序第二。

  ●“三皇”、“五帝”为:伏羲(太皞)、神农(炎帝)、黄帝,少皞(帝挚)、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唐尧、虞舜。伏羲上承盘古氏、盘古上承燧人氏、燧人上承有巢氏,尧舜下接禹、启、商(殷)、周。


                     颛顼故里荥经:长江流域文明的帝脉


                        (2007-01-25 雅安日报)


  [编者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近年来,随着“寻根”文化旅游热的到来,华夏文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颛顼帝,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颛顼帝的出生地到底在哪里呢?一些权威专家学者详加考证后一致认定:颛顼帝故里在荥经!

  深入挖掘颛顼文化,打好颛顼这张牌,不仅可以带动荥经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更可为雅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长廊添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颛顼身上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芒,无疑会吸引无数华夏儿女寻根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说,颛顼品牌不仅仅是荥经的,它注定也将是雅安的!

  为此,本报特推出“颛顼故里荥经”特刊,和读者一道去探寻这千古之谜……

  百年迷案

  1711年,清朝康熙五十年,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第一次将荥经和“三皇五帝”的远古传说,联系在了一起。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超级编辑”——《古文观止》的编者吴乘权(字楚材)。

  那个时候,吴楚材耗费了巨大心血完成了《古文观止》的编辑刊印之后,为了再编辑一部历史普及读本,于是借鉴了《资治通鉴纲目》等的做法,把这本历史普及读本的书取名叫做《纲鉴易知录》。

  在这本历时6年编辑而成、长达180万字的书中,饱学的吴楚材明确地指出,《史记·五帝本纪》和《山海经》等古文献中,关于颛顼降生的地方“若水”“在四川雅州荥经县”!

  吴楚材的这个说法,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许多年后,晚清的荥经举人汪元藻却认认真真地读到了这个细节。

  于是,汪元藻在他89岁高龄的时候,倡议并主持重修了荥经县鹿角坝(现六合乡)的一处牌楼。

  “颛顼故里”——在牌楼上,一块写着遒劲有力大字的匾额从此被挂了起来。

  到了民国4年(1915年),荥经县开始编纂县志。一场关于颛顼是否降生在荥经的论争由此爆发。

  汪元藻的学生、《荥经县志》的总编纂张赵才,对老师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而汪元藻同样在《县志》的序言中“引经据典”,捍卫自己发现的荥经就是颛顼帝“娘家”一说。
  是老师汪元藻错了,还是学生张赵才错了?荥经到底是不是颛顼帝“娘家”?历史的真相,究竟又是如何?

  一连串的迷雾,开始让人们摸不着头脑。

  “我听爷爷讲,颛顼是六合青竹溪(现在叫洪庙沟)的人……六合乡原来的那处牌楼,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在六合乡星星村2组,89岁的王明玉老人介绍说。

  王明玉在童年的时候常听祖父讲历史故事。祖父告诉他,不要小看鹿角坝(即现六合乡),颛顼帝就出生在六合乡的洪庙沟一带。六合乡人长期以来一直供奉颛顼帝,在乡镇的街口还建有颛顼帝牌楼,至于该牌楼最早建于何时,已不得而知。

  “在荥经县城金宇广场那个地方,过去居住有一位姓姜的老师,他经常给人们讲故事,关于颛顼,和人们在庙子里祭祀他的情况……”在荥经县城里,一位63岁的老人对记者说。

  荥经县政协退休的颛顼文化研究者余培祥说,生长在六合乡的不少老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关于颛顼出生在荥经六合乡的传说,如祖居打虎溪的知名老教师邓云修就讲过颛顼出生在荥经的故事。在荥经出土的文物中,也有颛顼时代的陶器、石器。

  “我就是荥经六合乡的人,以前我就没有听到过颛顼生在这里的故事!”一位“反对派”人士抛出不同观点。

  巅峰对话

  谜团重重,迷雾氤氲。

  史前的传说到底有没有根据?又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荥经就是颛顼帝的故里?

  2004年,荥经县开始“发功”,力图要找到颛顼这个史前帝王的“远古家谱”。

  历史悠久、人文昌盛的古严道(荥经)境内陆续出土了大量远古器物,说明从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接下来的春秋战国岷山庄王时代(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荥经又是丽水地区及楚国的“黄金通道”。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的异母兄弟樗里疾就在此设县,加之有各类古籍文献的记载,和流传于荥经的远古民间传说与历代遗存、遗迹……

  这些都对荥经研究颛顼文化的传承,和探源颛顼帝故里的可能性提供了大量的翔实佐证。

  2005年11月1日——2日,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努力之后,由四川省政协文史委、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历史学会和市文化局、荥经县联合主办的“中国四川荥经颛顼帝故里建设研讨会”召开。

  一场从现代走向远古的“巅峰对话”拉开了大幕。

  专家们会怎么说?他们会不会承认,荥经就是颛顼帝出生的地方?

  在会上,中国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社科院历史学研究员谭继和,省政协文史委顾问、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西华师大教授龙显昭,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陈玉屏,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以及几十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对颛顼的出生地及相关史迹进行了考证和论证。

  而在荥经县坊间,一些颛顼文化的爱好者,也纷纷拿出了他们详经探寻的“秘密武器”……

  一时之间,颛顼在荥经“热得发烫”;

  新华社、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等17家国内知名新闻单位,也纷纷派出“精兵强将”,赶来参加这次极有可能产生“爆炸性结论”的巅峰对话……

  抽丝剥茧,罩在颛顼头上的神秘面纱开始被层层揭开……

  惊天秘密

  “哎呀,颛顼故里确实是在荥经!”

  拂去历史传说的千年尘埃,一个真实而久远的颛顼,从历史的深处走向了现实的天空。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据史料介绍,黄帝年纪大后,曾命其子昌意征讨九黎部落。昌意将九黎驱逐至今云贵川一带,自己也就屯兵在川西。这期间,他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下颛顼。颛顼十分聪颖,12岁时离开若水,到中原向伯父少昊学习政事。黄帝驾崩后,20岁的颛顼称中央天帝,开始统领四方部落。

  若水在什么地方?

  “尝考《汉书》、《水经注》,黑水、青水之间,若水出焉。黑水就是大渡河,青水就是青衣江……”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龙显昭教授和专家们考证认为,若水就是荥经河,颛顼就降生在荥经。

  “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源一体,长期以来,尽管长江流域的研究成果少于黄河流域,从而形成了文献和历史、民族断裂,但已有的文献和文物考证表明,颛顼出生在荥经是可信的。”省政协文史委顾问、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李绍明说。

  “荥经县就是颛顼帝的诞生地,积极支持荥经挖掘颛顼文化,打造颛顼帝故里。”在荥经,有关专家学者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消息传开,荥经人沸腾了!

  “2004年,荥经县派出考察组,我也一同到河南内黄县考察颛顼陵……服务人员一听说我们来自四川荥经,竟不约而同地称我们为颛顼故里人。内黄县颛顼、帝喾二帝陵博物馆馆长乔金山给考察组题词,‘黄帝颛顼孕育华夏,内黄荥经是一家’。”荥经县颛顼文化研究者李德祥说。

  他说,在河南内黄县,当地的许多人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甚至连宾馆的服务员都知道荥经就是颛顼的故里。

  “据已有的文献和文物考证表明,颛顼出生在荥经……荥经打造‘颛顼帝故里’,可以打造成华夏儿女祭拜地。”


  谭继和、高大伦、龙显昭等专家还指出,荥经颛顼帝故里的认定,不仅使荥经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文明的探源意义影响深远,进一步表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成为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对接和交融的源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2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4-30 20:1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荥经县是孙悟空的诞生地!热烈庆祝联合国批准了!

发表于 2016-5-4 06:2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29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诸葛亮的身世一样扑所迷离,一说山东临沂,南阳卧龙岗,成都武侯,汉中定军山,

诸葛亮祖籍琅琊郡,躬耕於南阳,古时南阳的范围和现在不同,襄樊也是南阳的范围内,所以诸葛亮的故居现在在襄樊
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哪个才是诸葛亮的故乡?
正史《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上疏后主的《前出师表》,在此文中,诸葛亮表述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一段话出自诸葛亮给后主的奏章中,可称为第一手材料,是无可非议的,因而,它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最可证据 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历来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就是诸葛亮本人在《出师表》中讲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个南阳,持南阳说的讲就是当时的宛城,即今天的南阳市区。因为诸葛亮及《三国志》中从未提及“躬耕于隆中、躬耕于襄阳”的话语。而持襄阳说的则认为这个南阳指的是隆中,主要理由有四:(一)历代文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是一致的;(二)诸葛亮躬耕于邓县,邓县归南阳郡管辖;(三)宛县为曹魏集团占领,刘备不可能前往曹操的占领区自投罗网;(四)诸葛亮在襄阳结交了许多名士师友,他的亲属也全都居住于襄阳。这些观点最后发展到了对南阳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注释:“南阳,郡名,在现襄阳一带”。“南阳,地名,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在东汉时属南阳郡”。以至于武断地说,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是一个没有疑义的问题;是一个早有定论的常识性问题,希望不要再争论下去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陈寿写《三国志》时没有想到诸葛亮的影响在后世会如此之大,因一个地名会争得如此激烈,否则,在此语后加上“宛城”或“隆中”、“襄阳”等字眼,也就不会再有今天的争论了。但既然已经如此,《三国志》只告诉了我们这么一句话,我们今天去解读诸葛亮的躬耕地时,也只能从这一句话切入。我相信,诸葛亮本人和随后的陈寿先生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之所以这么讲,在当时,即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南阳的地理概念应该是很明确的, 参考文献

发表于 2016-7-29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1516485.jpg
诸葛亮被世人尊为“贤相”、“智圣”,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诞生在阳都故城——今天的山东沂南县砖埠镇,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中,诸葛亮在阳都度过了童年时代。14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南下,27岁走上政治舞台,立志匡复汉室,辅佐刘备父子两代,竭心尽力,呕心沥血。千百年来,历代帝王把他树为“忠贞”的典范,官员把他视为“修身”的楷模,群众把他尊为“智慧”的化身。他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廉洁勤政、严于律己的道德操守,广览博学、机敏巧思的高度智慧,尤其他以德教子、以志励子、以严规子、报效国家的家风,激励、启迪了历代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发表于 2016-7-2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 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发表于 2016-7-29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1654827.jpg


发表于 2016-9-7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争办“诸葛亮文化节”凸显利益短视
今年8月份,河南南阳市公开宣布,将于9月28日至10月7日举办“中国·南阳2016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当地此前多次公开表态称,这里是诸葛亮出山前的隐居地。河南南阳的这一高调宣传,引起了邻居湖北襄阳的不满。襄阳市委宣传部公开表态,对南阳举办诸葛亮纪念活动的正当性提出质疑,文章标题更是暗指其为“李鬼”。(9月2日《新京报》)
    长期以来,各地对于名人故乡或者著名景点的归属争夺就没有停止的迹象。究其原因,是源于各地对利益取舍的纠结。比如争论“诸葛亮文化”到底归属何处,两座城市都知道诸葛亮的“名人效应”会给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各不相让。
    许多地方的目的其实也就是“借鸡下蛋”。争夺“诸葛亮文化”是假,谋求背后的经济利益才是真。这样的争执也绝非孤例:李白故居、曹雪芹公园、三国二乔故里的争夺都是鲜明的例证。这也折射出人们对文化符号认同的窘境。许多地方争夺“名人效应”,逐渐沦为了一种以追逐经济利益为底色的文化复制,本应诉诸文化创造,却被商业化和逐利性所消磨殆尽。
    梳理各地追逐“名人效应”的原因,不容忽视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某些已成名的地方想要“一家独大”,行利益垄断之实;二是上级部门对某些地区间的“名人争夺”抱着一种模棱两可的暧昧态度,做“老好人”,毕竟经济发展指标要完成,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总而言之,名人故里之争的实质还是“政府搭台、经济唱戏、文化补漏”,追求经济利益还是基本价值导向。
    平心而论,这场“诸葛亮文化节”之争,最后是谁获得胜利,被伤害的始终还是文化本身。无论是南阳还是襄阳,为了文化开发或商业宣传而借“诸葛亮文化节”一用,都没有什么不妥。可关键问题是,他们其实大可不必为谁来主办而大费口舌,争一时之高下。各地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追求真正的文化发展,还是应该多积尺寸之功,多在增加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各地唯有告别利益短视,不图一时半会的虚名,潜心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才能真正让文化助力于当地经济发展。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