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
早上第一节课,周老师讲完新课,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完成作业的学生到讲台上让老师批改,珍珍同学回座位时,走得有点急,被坐在前排的小李伸腿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周老师一看,惊出了一身冷汗,珍珍手里拿着钢笔,如果摔倒在地上,肯定会受到严重伤害,可能戳破自己脸皮,也可能伤及他人,非常危险。
周老师急了,脸色难看,严肃质问小李,并批评了他。小李脾气古怪,不仅拒不承认有错,还当场向老师发脾气,把书本都摔在地上。这样的事情,在他身上已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老师都要低三下气地哄他,让他高兴,一点都不敢大意,学校教育安全第一。今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小李给周老师发飙,让老师很尴尬,所有同学都看着,表情诧异。周老师没办法,只好让小李到教室后面站一下,平静一下心情,下课后,再讨论这件事情的对与错。
小李不理睬,大声嚷嚷,课堂上再也静不下来,下课铃声突然响起,终结了这尴尬局面。周老师还没有宣布下课,小李突然站起来,摔门而去。老师战战兢兢地掏出电话,给家长说明情况,请求帮助,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教育一下。大约三十分钟后,老李夫妻俩从家里赶来,妻子还带着小儿子,手里拿着四五根竹棍,小李一见,立即惊叫乱叫起来,知道情况不妙。
老李暴怒,从教室里把儿子提了出去,周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呆了,不敢发声。小李特别熊,总爱惹事生非,每次出了事情都拒不认错,气焰嚣张。老李问明原因后,一点也没护短,挥动竹棍一顿敲打,扑扑有声,教室里的孩子听了都面露惧怕的神色。
老师在教室里上课,虽隔着一堵墙,心里很担心出安全问题,停课劝了几次,家长依然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教育。老师听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家长教育孩子,要求严格一点没错,就是下手太猛啦!
自古以来,中国有“棍棒出孝子,黄荆条下出人才”的先例,特别是农村孩子,父母忙于生计,平时没时间管教,出了问题时一起算总账,顶格处罚,一顿暴打。
一顿棍棒后,小李老实了,认识到行为可能的严重后果,态度非常端正,规规矩矩地认错,保证不再重犯。
棍棒教育,能立即制止熊孩子的恶行,防止事态扩大,对熊孩子暂时有效,用久了,孩子就会变“疲”,变油。这种“杀鸡嚇猴”式地打一打,对其他有潜质的熊孩子起到了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跟风起哄。为纠正熊孩子的不良言行,家长用心良苦,却把老师吓得不轻,但是实际效果不错,熊孩子在犯事时有了顾忌,也算是家校配合的典型。
治乱世要用重典,学生的恶行累积成型,品格出现方向性偏差时,家长如不下重手,一味说教,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熊孩子的养成,有一个过程,小李这孩子一二年级时,是家里独苗,长辈们溺爱过度,做事没规矩,行为习惯特别差,爱搞恶作剧,尤其喜欢攻击女同学,犯熊事特别多,后果也很严重。有一次,父亲打他,他用男孩子的玩具弓箭射父亲一箭,正中眼角,差一丝把父亲的眼球射破,在华西医院住院治疗花了八千多元,其他损坏财物赔钱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多少不等,多的有上千元,少的也有百十元。在家里,父亲打他,他就抱起幼小的弟弟做伤害状,吓得父母直冒冷汗。在学校里做错事简直数不胜数,赔了许多次钱后,老李夫妻幡然醒悟,明白了“养儿不教如养虎,养虎不训要伤人”的道理,每次都不惜下重手,教育效果还不错,渐渐纠正了不少坏毛病。
体罚是一种严厉惩戒,痛在肌肤,触及灵魂,代表了家长和社会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态度告知,也是一种情感传递,广泛存在于家庭教育中。现在学校教育中,国家严禁体罚,无论有多么熊的孩子,老师都不敢动一下,只能一味地讲道理,耍嘴皮子,在孩子眼里显得软弱无力,没有了威慑,熊孩子无以为戒,根本不惧怕老师。有的儿童每天在家长陪伴下成长,行为合理合规,自然没有惩戒的必要,农村孩子中有的与父母分离,得不到家长的教育与指导,心智的发展极不均衡。只有家长才有权惩戒自己的孩子,此规定非常合理,却难于治住熊孩子,由于不少家长忙于生计,在外打工上班,一年都难得回家几次,孩子让爷爷奶奶辈代为抚养,隔代教育,溺爱无比,根本不会动一下。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严是爱,宽是害,我们好的家教传统在逐渐丢失,新的教养方式又未建立起来。监护人都不放在心上,老师更不敢冒着“丢饭碗”的风险去惩罚,在一边干着急。两头不管,任由孩子自己发展下去,再聪明的孩子也就报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