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42|评论: 2

反动人物赵继昌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6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动人物赵继昌传
                                          (摘自《油榨乡志》〈人物篇〉)

       赵继昌:1908-1950年,邛崃县油榨乡新桥村人,父亲赵从汤,曾任邛崃团防局局长。弟兄五人:长兄赵缉熙,是油榨相台镇(注)袍哥总舵把子;二兄赵世昌,任油榨联保主任。赵继昌行居三,还有两个兄弟,并称赵家五虎。
       1933年,赵继昌大学毕业,从邛崃乘滑杆(注)回家,路经油榨乡乱石村地名“石码子”田边时,因抬滑杆的两个老者饥饿无力,不慎失脚,将赵跌倒于田中,赵一跃而起,用弯钩拐杖(注)劈头盖脸地毒打二位老者,二位老者告饶不迭,赵仍命将其抬到家中,但不给抬资。
       1934年,油榨台子坝唱戏,赵同刁妇王氏坐在茶园包厢内看戏,有方邻冯家贵之妻(新桥村五队人)背柴上街卖,因汗湿衣衫,梭到赵继昌背后看戏,王氏嫌其肮脏而辱骂之,因而互相斗嘴,赵遂命仆从将冯妇拉至街坊施以私刑吊打,还用猪鬃透其乳嘴,冯妇有孕,惨叫之声不绝于耳,闻者无不义愤填膺。
       赵继昌读大学时,曾参与共产党外围组织活动,藏有进步刊物,回乡后一概进行焚毁,之后任油榨乡长和县参议员,土匪叛乱时任西路总指挥参谋。又平时鱼肉百姓,血债累累。于1950年冬在火井被我人民政府镇压,乡人无不拍手称快。

       摘引者注
       滑杆:旧时一种交通工具,在两根楠竹之间绑上一张可供坐卧的椅子,上有遮阳伞,由两人抬着坐在滑杆上的人长距离行走。“抬滑杆”的都是穷人,是旧社会一种苦作行业。
       弯钩拐杖:即“文明棍”。并非老年人用于助行,而是有钱人体现“绅士风度”和身份的象征,受西方国家影响,流行于民国时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引者注
       相台镇:“相台镇”名称,仅见于《油榨乡志》中的民国时期,但是追溯“相台镇”名的出现应当较早,只是因为元代撤销火井县后,其旧县治反复多次更名,比如:油榨沱、清河场、相台镇、油榨场、油榨乡、油榨等,而将“相台镇”名湮灭。
       清《嘉庆志》99p载:“相台山,州治西七十里(古丈长度),旧火井县之东……唐袁天纲为火井县令,登之以相县治。又诸葛武侯驻师其上,故名。”“相台镇”之名由此产生,其产生年代应不晚于清代。
       又据《油榨乡志》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废除团甲制,实行联保制,油榨右团(另有左团和镇南团)所辖的葫芦顶、狮子顶,划给平落乡;龙扫尾、花楸园划给下坝乡;徐家营划给火井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以后,联保改乡,设正、副乡长各一名,保甲未变。
       从民国二十五年(1936)起,到1950年解放时止,油榨所辖区域:东至川主庙、桃源桥,与下坝和马湖乡交界;西至红军桥、木梯垴,分别与(现今的)火井和南宝乡交界;南至韩岭、鱼岩,分别与三和、平落乡交界;北至严石桥与水口交界。”
       1952年土改复查后,将双龙村划给水口乡。
       以上记载说明,历史上的油榨乡域很宽,“相台镇”不仅是大镇,而且是古镇。

发表于 2020-1-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恶有恶报啊!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