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人物赵继昌传
(摘自《油榨乡志》〈人物篇〉)
赵继昌:1908-1950年,邛崃县油榨乡新桥村人,父亲赵从汤,曾任邛崃团防局局长。弟兄五人:长兄赵缉熙,是油榨相台镇(注)袍哥总舵把子;二兄赵世昌,任油榨联保主任。赵继昌行居三,还有两个兄弟,并称赵家五虎。
1933年,赵继昌大学毕业,从邛崃乘滑杆(注)回家,路经油榨乡乱石村地名“石码子”田边时,因抬滑杆的两个老者饥饿无力,不慎失脚,将赵跌倒于田中,赵一跃而起,用弯钩拐杖(注)劈头盖脸地毒打二位老者,二位老者告饶不迭,赵仍命将其抬到家中,但不给抬资。
1934年,油榨台子坝唱戏,赵同刁妇王氏坐在茶园包厢内看戏,有方邻冯家贵之妻(新桥村五队人)背柴上街卖,因汗湿衣衫,梭到赵继昌背后看戏,王氏嫌其肮脏而辱骂之,因而互相斗嘴,赵遂命仆从将冯妇拉至街坊施以私刑吊打,还用猪鬃透其乳嘴,冯妇有孕,惨叫之声不绝于耳,闻者无不义愤填膺。
赵继昌读大学时,曾参与共产党外围组织活动,藏有进步刊物,回乡后一概进行焚毁,之后任油榨乡长和县参议员,土匪叛乱时任西路总指挥参谋。又平时鱼肉百姓,血债累累。于1950年冬在火井被我人民政府镇压,乡人无不拍手称快。
摘引者注
滑杆:旧时一种交通工具,在两根楠竹之间绑上一张可供坐卧的椅子,上有遮阳伞,由两人抬着坐在滑杆上的人长距离行走。“抬滑杆”的都是穷人,是旧社会一种苦作行业。
弯钩拐杖:即“文明棍”。并非老年人用于助行,而是有钱人体现“绅士风度”和身份的象征,受西方国家影响,流行于民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