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留传的三个李煜墓志铭
凡丁
至今,在《我国历代纪元表》中的五代后唐,尚缺一段李煜执政15年的年号。可能是做编年史的史学家们认为,李煜的真实下落是一桩千年未解的历史谜题,故而未下结论。
于是网落上出现了许多探讨文章,纷纷引用一些与李煜有关的文献—包括所谓“李煜墓志铭”,乃至盗墓传说和不实的现代考古消息,用以证明李煜之墓在某某地方,虽然众说纷纭,但其中以“李煜墓志铭”说占主流,并力图将李煜墓地靠向河南洛阳邙山。
到目前为止,网络上可搜得三个不同版本的李煜墓志铭:
1、南唐人徐铉撰《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
2、吴越王钱俶所撰《南唐后主陇西郡公李煜墓志铭》
3、南宋陆游所校《南唐书》中的《李煜墓志铭》
以上三个“李煜墓志铭”来源不同、字数不同、内容各异,总的特点是:
一、撰写人名头都很大;
二、李煜的生平和死因大体一致;
三、李煜的死亡时间上,三志互不吻合:
徐铉撰《吴王李煜墓志铭》说李煜:“大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于京师里第”; 钱俶撰《南唐后主陇西郡公李煜墓志铭》说李煜死于:“太平兴国五年戊寅七月十三日”;
陆游所校《南唐书》中的《南唐后主李煜墓志铭》则说李煜:生、卒日期皆为七月七日;
四、李煜墓地说法不一
徐撰墓志文却说李煜死后,“其年冬十月日,葬于河南府某县某乡某里”,并没有具体地点,可谓空隙来风;
钱撰墓志文说李煜死后“归柩于杭之富春山,越岁辛巳二月十一日,葬于祖重耳公之墓北”;
陆撰墓志文又依据《宋史》《砚北杂志》《李后主评传》等,说李煜“墓葬河南洛阳北邙山”。
单就同一个死者有三个版本不同的墓志铭,其本身就站不住脚,且内容不能相互印证,有的还自身矛盾,有的则大段文字糊涂晦涩,不可解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认为其中南唐人徐铉所撰:《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最为可信。
其理由是
徐铉(916年—991年)乃李煜旧部,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
但是
洋洋洒洒1281字符的所谓“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一开始便说:“昔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赞九德”,明显是一篇拉大旗作虎皮的伪作!
因为:
南唐人徐铉殁于北宋太宗赵匡义淳化元年,即公元991年,卒年75岁。而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生于仁宗皇佑四年,即公元1045年8月9日,殁于1105年5月24日。徐铉怎么可能见到他死后54年方才出生的“黄庭坚赞九德”呢?
由于三个李煜墓志铭中,较受推崇的徐铉撰《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亦明显系伪作,对于李煜下落的研究并无实际参考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用事实考证。故共计1281字符的“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为节约篇幅,仅摘录首段于下供研究者参考:
王讳煜,字重光,陇西人也。昔庭坚赞九德,伯阳恢至道,皇天眷佑,锡祚于唐。祖文宗武,世有显德。载祀三百,龟玉沦胥。宗子维城,蕃衍万国。江淮之地,独奉长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