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304|评论: 0

[本地新闻] 老达城端午节那些人和事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3-6-2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86230634330.jpg

QQ图片20230621192852.png
    “吃粽子,拌白糖,五月初五过端阳,嘿啰花儿红,又划龙船又打鼓”。这是一首老达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歌。端午临近那几天,我与几个好友童心未泯地表演唱诵这首儿歌。
       那时的达城,房屋建筑多是有屋檐的青瓦木板房相连,一层的平房居多,也有二层的吊脚楼。大街小巷,青石板铺成的道路,屋檐下满是水滴“现窝窝”。街坊邻居老人总爱唠叨:“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就看檐前水,屋檐水滴现窝窝”。大街上少有汽车行驶,居民养的鸡鸭,也有一些大黑猪在大街小巷奔跑。间或有牛拉车路过,车把式不断挥舞着响鞭吆喝,黄牛喘着粗气缓缓前行。戴着草帽的下力人,拉着板板车弓腰屈腿前行。贩卖各种小商品的小贩,打着响器,一路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
       我生于达城,长于达城,老于达城,而今逾七十,眼前的事记不住,但以前的事,特别是小时候端午节那些事却历历在目。
1686230363119.jpg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最早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经发展演变,后人将其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1686230493074.jpg
      端午节凭吊屈原习俗: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宁死不屈的爱国情,为后世所景仰,每年端午前,不少达城文人作诗词赋凭吊,举办座谈会、诗咏会,渐成达州文人端午习俗。
       向胤道作《屈原颂赋》:山川映晖日月,后皇生嘉树。灵均诞,天地增辉,圣哲千古彰凸。惊“天问”,“离骚”愤慨,吟“九章”“九歌”生慕。热情洋溢字词,随心化作名赋。纷缊宜修,苏世独立,懿范当翘楚!不失过,秉德无私,品行璀璨畿辅……汨罗魄散,国殇人泣天悲,清白死,圣贤矗!浩然正气,魂魄鬼雄,万世经纬度。国民仰,丹青垂注!端午年年,江北江南,龙舟竞渡。菖蒲艾叶,香包清酒,江流处处粽子煮:美河山、长为忠魂舞!传承爱国精神,千万屈平,九州辈出!
       朱渝生作《万民端午屈原祭》:屈原忠骨悲投江,千载冤魂龙舟祭。盛况端午千舸竞,人头攒动万人迷。北甜南咸粽香飘,香粽祈保屈原体。伴随祭祀多民俗,菖蒲艾叶以避疫。杀菌防病雄黄酒,驱虫逐蛇黄烟启。更有高悬钟馗像,驱魔避邪将神祈。中华四大节不缺,普天同庆遍华裔。难得离骚永传世,千年传承永无息。
》:
      达城民间端午节习俗:《民国达县志·风俗》记载:五月五日为天中节,俗曰端阳,又曰端午。民间多以箬叶裹糯米为粽,名曰“角黍”,馈赠亲友,间杂以鸡鸭、变蛋(皮蛋)。大门之上悬蒲、艾或买天师符贴之,以避瘟疫。剪彩帛为囊,盛以香屑,命小儿佩之。午饭饮雄黄酒,以余沥涂小儿面去疮毒;或于药肆市药条,燃熏室内,以避毒虫;或采百草干之为沐浴之用。是日濒水之市镇,多为龙舟竞渡,好事者饰小舟两端安龙首尾,水手十数人列坐,摇短桨,唱俚歌左右行,鸣金伐鼓。一人立船头手小旗指挥进退。他船游人纵鸭入水,水手鼓噪而前,泅入水,载沉载浮,随波逐鸭,必得之而后止。得,即燃爆竹,奖花红,欢呼之声响震两岸。观众之多,盖不可以数计。必至黄昏方罢。
1686231680948.jpg

1686231786768.jpg
新中国成立后,端午节习俗延续,民俗活动有:赛龙舟、熏黄烟、挂菖蒲和艾叶。
微信图片_20230611222628.jpg
吃的习俗有:粽子、盐蛋、皮蛋、麻花、包子、油炸“面鱼儿”,喝雄黄酒等。那些年,因糖票、肉票紧张,端午节吃粽子弥足珍贵,多吃馒头,麻花等。
1686231021983.jpg

1686275092454.jpg
     赛龙舟:达城人叫“划龙船”,是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先后传入日本及东南亚各国,2010年为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寻找屈原,渔夫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不见踪迹。之后,演绎为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城有划龙舟活动。小时候在马蹄街居住的蒋贤贵,小名蒋小毛,是我的小伙伴,他爱写日记,有1965年端午节的记载,现摘录如下:
      中午吃过粽子、麻花,大人将未喝尽的雄黄酒残留物,用手指蘸上涂抹在我的额头、脸腮、耳朵上。大人讲,可以避邪和防止蛇虫蚂蚁叮咬。过后便是熏黄烟,对着屋内的墙角、灶台、龙眼(下水道)一阵狂喷。不一会儿,只见满屋的黄烟,我仿佛置身于黄色的云海中。
       当天下午,我随父亲到南门码头去看“划龙船”。那年我12岁,南门口码头早已是人山人海,州河整齐地停泊着10多只小船,每只船上有一个鼔手,放着一个小鼔,敲起来,咚咚响。船尾是一位舵手,把握着船行的方向。左右两边坐着20余名水手,头扎红丝巾,穿一条短裤,光着上身,手握船桨,屏息凝神,当发令枪响,众桨齐划,木船竞发。口哨声、擂鼓声、吆喝声、加油声、鼓掌声,响彻州河上空。水花四溅,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奋勇争先。谁最先划到500米远的月台码头,谁就是冠军,奖品是大前门香烟,更多的是收获胜利的喜悦和获奖时的快乐!
      龙舟赛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抢鸭子”。大彩船上工作人员先将鸭子灌点白酒,再往水中抛扔。小船上的水手,纷纷扑入水中,见鸭子就抢。灌了白酒的醉鸭被水激灵后,能量爆发,扑腾着翅膀,四处乱窜。有时,几个人同时抢一只鸭子,鸭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钻入水中,一时难以抢到。最终,鸭子被抢到,水手在水中得意地挥舞着胜利品。州河两岸欢呼声此起彼伏,场面颇为热闹……
      50多年过去了,蒋贤贵将这篇日记修改后交给我说:“今年端午节渠县要划龙船,内容丰富多彩,我要去观看,回到小时候的梦里。”
      杨建国,1949年生,小名扁老壳,是我小学同学,原大修厂工人。他告诉我说:“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中期,达城端午节常举行‘划龙船’活动,大修厂派出参赛龙船,我也是参赛人员,大修厂常拿第一。大修厂前身叫达县交通机械厂,1958年,转址高家坝,成为省运司达县运输公司汽车修配厂,简称大修厂。那几年,有不少船运社、搬运社职工转工大修厂,参赛人员多是原船运社的职工,很懂水性,我们大修厂拿第一,当仁不让。”杨建国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20世纪60年代后期,端午节南门河坝,不再有划龙船比赛,达城各单位组织人员横渡州河,在水中推拉着木制广告牌:“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
微信图片_20230611222615.jpg
      端午食粽:是我国流行范围很广的传统习俗。粽最初是作为端午节拜神祭祖的贡品,晋代时,粽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主要材料为糯米、馅料和箬竹叶,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达州传统形式为三角形,有咸粽、甜粽和白米三大类;咸粽有腊肉、火腿、排骨、蛋黄等,甜粽有豆沙、果脯、蜜枣等,白米粽拌白糖吃。
       如今,端午节前的达城大街小巷,不少摊贩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繁多,成为一道靓丽的美食风景线。
微信图片_20230611222600.jpg
       油炸面鱼儿:以面糊包裹荤素食品经油炸而成的小吃,以前是达城端午节食俗,现已演变为街摊经营一年四季都有的大众化特色小吃。最先是将面糊包裹小河鱼油炸,故名“面鱼儿”。现在,面糊主要包裹各种蔬菜:茴香、花椒叶、辣椒、土豆丝等。做法:把鸡蛋打入面粉中,加盐、葱花、适量水,搅拌成面糊。锅中倒入油,烧热,放入面糊包裹的茴香、花椒叶等,炸金黄色时捞出即成。外酥脆、内松软,鲜香可口。
2345_image_file_copy_1.jpg
       端午节新习俗:近些年,达城端午节有了新的习俗活动:各街道社区和学校端午前纷纷开展“端午共安康”“粽叶飘香 情满校园”等主题活动,举办各种形式文艺演出,如吟诵屈原诗歌,制作香囊、进行包粽子比赛。在学校操场上,同学们进行“赛龙舟”、投壶、射五毒等互动游戏。
      结束语:小时候的端午节已经远去,“吃粽子,拌白糖,五月初五过端阳,嘿啰花儿红,又划龙船又打鼓”的童谣仍在耳畔萦绕,久久挥之不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