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515|评论: 1

[舆情互动] 2005.10.国务院决定“半工半读试点”回溯

[复制链接]

2005.10.国务院决定“半工半读试点”回溯
——新型半工半读教育及其产生
http://bbs.hsw.cn/m/read.php?tid=20253627&replay=1
2005/10/28
        国务院决定“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那么,什么是新型半工半读教育?

[提问]古代公输班和墨子率领弟子,边做工边学习,已经实践了“劳学结合,以劳养学”目标。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工匠技艺传授,沿习师徒制度,应该是古代半工半读教育的形式。
近代以来,裴斯泰洛奇自办孤儿农庄,则是欧洲半工半读的实验。20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急需大量技工,工厂化的半工半读学校应用而生。
1958年天津企业办半工半读学校诞生,刘少奇同志大力提倡,中国政府推动半工半读,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盛极一时。
1996年10月,江苏教育研究学者向国家教委提出“新型半工半读教育”建议,2002年春向全国两会撰写提案。请问:什么是新型半工半读教育呢?

[回答]“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其实质就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半工半读”模式其实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的思想是贯通的。
“半工”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半读”,教育中的“半工”是在教师辅导下的生产技术学习过程。半工半读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德、智、体、劳、美诸方面协调发展的途径,是人类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
只有这种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学校教育的合格毕业生,才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的劳动者,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应该培养出来的全面的知识分子。
教育中的“半工”是为了青少年更好的“半读”,而资本家雇用童工完全是为了自己赚钱;教育中的“半工”必须以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原则,而资本家雇用童工必然损害未成年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中的“半工”是在教师辅导下的生产技术学习过程,而资本家雇用童工是作为残酷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
马克思所提倡的这种中小学半工半读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发展的途径,是人类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
只有这种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学校教育的合格毕业生,才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的劳动者,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应该培养出来的全面的知识分子。
mmexport8240a77e6367870abdb786072147fc11_1692416362783.jpeg
mmexport888b24a4698d772134cd388539ec24ed_1692416232832.jpeg
mmexportb376ca0efab28dfadf846149cc09ec0d_1692416352837.jpeg
mmexport587c75995204eca6ca73e461bfe57cd1_1692416344778.jpeg
mmexportb827c08e638a834856583f2dbb126cef_1681638309526.jpeg
IMG_20230330_150932.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3-8-19 12:1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农民脱贫致富普及职业教育创设新型“建教班”

*       在千乡万才论坛同网友们讨论,怎样普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许多失学青少年,一是由于家庭贫困上不起高收费的学校,二是由于现行统编教材和大纲,特别是高考内容和制度,迫使青少年死记硬背农民生活用不上的知识,“读书无用”导致家长和学生厌学情绪。从解决三农问题出发,农民迫切需要上得起和用得上的学校,脱贫致富应该是农村教育改革的目标。

网友王粤先生介绍了台湾的半工半读和夜校,其中提到我们感到陌生的名词“建教班”。经王粤和vickia先生解释才知道,这是当地政府提倡企业与学校合作,学生既在学校读书又轮换在工厂生产,学生学成毕业即可在企业就业的办法。“建”即建设、“教”即教育,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确定合作互利关系,类似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1980年代我们就引进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大都是教育部门研讨和写写文章发表,“双元制模式”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至今尚未形成制度,更不要说广泛得到应用和推广了。

笔者以为我们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占据优势是德国无法比较的,那么国家所有的学校同国家所有的企业之间,为什么不能形成“建教班”那样的合作模式呢? 如果政府出面来主导和鼓励学校同企业联手,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行“建教班”制度或“双元制模式”,应该比台湾的学校同私有企业的合作容易得多了。“建教班”实行“劳学结合,以劳养学”的办法,可以普遍解决城市贫困青少年的学习问题,也能适应下岗和待业青年再培训的需要。

在农村职业教育严重滑坡的情况下,如果实行1学年3学期轮流学习和生产的制度,也可以远距离把城乡学校同企业连接起来,使“建教班”成为农村家庭贫困孩子“上得起用得上”的学校。这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基础工程,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应该成为我们政府一项首要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所以笔者恳切向政府呼吁:推动城乡学校同企业合作,为普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创设新型的“建教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223125江苏洪泽石油教育基地干休楼101室 张俊杰 2004.4.15撰写
67339866_2.jpg
mmexport96d5c9078b88fb75d98a9198bfa712c4_1680802254760.png
mmexportc7813db2d2df9db6ff10dc3fc9d5f2ec_1681466931074.jpeg
mmexport6e8950c6b94ceeb80561a26ae44a46a2_1683039414768.jpeg
mmexport1685320080541.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