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东西了,今天偶然和乐哥聊起了乐山的吃食。民间已经把乐山味道定性成了乐山旅游的第一名片。于是我俩在吐槽中回忆起了“老乐山的味道”:从近期某些媒体热推的“游肥肠”聊到了“永善公”,再到“玉东餐厅”、“北味春”、“卫生食堂”、“回民饭店”、“天一家”…… 吃货的回忆一旦打开,那些经典,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就如曲水流觞般鱼贯而来…… 乐哥说:“干脆你把这些整理出来,现在吃不到了,看到也安逸!” 于是带着点怅然,我把记忆中那些五味的愉悦一一记录下来。 首先写个童年的味道:卡卡儿豆腐干 说到这个卡卡儿,其实应该写成“㮟㮟儿”,西南官话中表示夹进去的意思,乐山人应该都不陌生。这是一道流行于沿江城市的小吃,原型其实是江浙一带的萝卜丝饼。在饮食流传中沿江而上被各地不断改进,到达重庆时就开始麻辣萝卜丝夹油饼,再到宜宾就开始了油炸豆腐泡夹萝卜丝了。而我们乐山的卡卡儿就来自下江这些城市的传承。 乐山的卡卡儿,豆腐泡要炸得金黄酥脆又不失韧性。入口必须要豆香浓郁,油香在豆香中若隐若现,齿尖对豆腐泡的触感是轻轻用劲轻盈的切割开油皮,蜂窝状的豆腐肉立刻就拥抱着牙龈。这种口感的油炸豆腐泡非西坝豆腐莫属了。萝卜丝要是老江坝的水萝卜,乐山人喊“半头红”。只有老江坝的那种从地头拔起来都要冰开的脆嫩,才配的起西坝豆腐泡的油韧酥脆。 宰出一盆如雪白的冰凌上落下点点红梅花瓣般的“半头红”丝丝,加点二荆条海椒面一拌,这卡卡儿的丝丝就算大功告成。没有啥花哨的添加,至简者至味。 佐料不复杂,炒黄豆,炒花生,炒芝麻三粉合一,灵魂是红糖熬的糖醋,点睛的一点是那削扁了的筷子头在搪瓷盅里窊一点抹上去的黄芥末。 把萝卜丝卡到豆腐泡里面,穿上竹签子,搭上佐料。 好了,这乐山卡卡儿就功德圆满了! 糖醋一淋,立马得入口。 一口下去,甜酸夹杂着豆面花生芝麻的浓香,伴随着门齿透过豆腐干切断萝卜丝的咔嚓声,鲜脆和着筋道,爽辣中一点芥末的提神醒脑,简直是签签横一横,神仙都站不稳! 那种整个口腔弥漫着各种食材的香,牙齿感受着各种软硬酥脆,芥末一冲一闭眼,觉得萝卜丝的鲜甜脆爽都要跟着眼泪流出来的感觉。这才是乐山的卡卡儿! 三十多年前,在嘉乐门的路边上,一个留着“运动头”的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经营着这到美食。那是我童年的记忆,久违了,多少年没有再体会到这道老乐山的小吃了。它的美,刻进了记忆,今天又被翻了出来。可惜嘉乐门早已经不在了,老婆婆估计也仙去了…… 现今,黄家山还有个小店在经营这道小吃,只是原料不地道了,再也吃不到记忆中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