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624|评论: 51

[讨论]川戏记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8 08:13 | |阅读模式

川戏从前可能是口授亲传,现在学戏还那样吗?

可不可以按乐谱学唱呢?

我想到太极拳,口授亲传的时候圈子很小。有了拳谱,打太极拳的人才多起来。据说现在练太极拳的人超过一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3-21 20:42 |
川剧肯定是镨的只是有特别韵味曲谱记不了所以还需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照谱学唱
lkm

发表于 2006-3-14 18:16 |
早就有谱子了哦!

发表于 2006-3-14 16:09 |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15:36 |
QUOTE:
以下是引用tixih在2006-2-27 12:04:00的发言:

    我试过把<川剧高腔曲牌>第1,2集和彭文元<川剧高腔曲牌>上的曲牌用<贝音>作曲软件谱下来永该软件演奏,川剧味很差.

 

我没有买到这些书。

希望能向你学习。

如果可以,能不能传一两曲谱给我,我也来学做做试试?

shtjq@163.com

 

发表于 2006-2-27 18:47 |
所有的戏曲包括川剧要单单靠简谱来记谱和识谱都是很困难的,就象有的楼主讲的那样,戏曲它牵涉到辙口,声腔,声韵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尤其是各个流派在表现的过程中形成的独到的风格,往往就是在装饰音,声韵等上面来体现的,很多装饰音靠简谱是根本无法表现的.现在市面上还能买到介绍高腔曲牌的书籍,我觉得可以多听多记,来掌握各个曲牌基本的格式,再根据不同的艺术家的表现特点来着重揣摩和吸收.多听!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川剧爱好者进步和提高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发表于 2006-2-27 12:04 |

    我试过把<川剧高腔曲牌>第1,2集和彭文元<川剧高腔曲牌>上的曲牌用<贝音>作曲软件谱下来永该软件演奏,川剧味很差.

 

发表于 2006-2-27 14:38 |

地方剧种谱腔难就难在地方语言的独特发音和戏曲唱腔之字正腔圆要求间的矛盾.不象歌曲一组主旋律出来后就可以按字数多少填词即可.戏曲有主旋律,但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人们以地方方言去合旋律,才行成各具特色的唱腔,其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独特声韵(字头,字腹,字尾),行腔时就有很多非常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正是戏曲的韵味所在.这是最不好谱的.故:一方面,弄不好谱出来的东西一唱就倒字;二方面,谱好的唱腔内行唱就是戏,外行唱出来的就是歌(如戏歌).所以我认为入门可以用谱,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就还得拜师,从嚼字咬字开始.

发表于 2006-2-27 02:03 |
特别是高腔中那些半讲半唱的曲牌最难记谱。在过去搞革新腔时,有些地方要用一些特殊的效果就干脆用老唱。如《收租院》卖人一场,瞎爷爷唱的:闻言肝肠断,瞎眼泪涟涟,,,两句就没谱。有的剧团唱的[一支花]一字,有的又唱的[北一支花],有的又是过讲,把尾腔交给帮腔的去处理。但一般谱过的唱腔更为年轻人接受。如《落星弯的枪声》中小哑巴唱的一段就是。现在流行在年轻人中的川剧唱段大多是谱腔。

发表于 2006-1-19 16:48 |

川剧不象流行歌曲那样可以简单的按照谱子唱,只能说有个谱大概的旋律走向可以掌握,但要唱出“川味”还得自己摸索,最好有录音参考或老师指导。虽然现在川剧走向“作曲化”,但经验不足的演员依然要在作曲者的指导下才能掌握,所以一定程度上讲现在川剧还是离不开“口传亲授”,尤其是川剧高腔!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7:11 |

不是人人都有老师“口传亲授”这样的条件,所以一般人想要学唱川戏就难。

加上川戏又没有京戏那样的跟着学唱的电视节目。

所以如果能有个谱,掌握一点“大概的旋律走向,”

再多听听碟子、带子,学起来我想会快一点。

有卡拉OK最好。

这对普及川剧有利!

发表于 2006-1-14 13:52 |

川剧的谱子还是有很多的,昆、高、胡、弹、灯的书都有,还有唢呐、胡琴、笛子、锣鼓的谱子,只是出版的数量很少,而且那些曲子都是很老的了。

戏剧的唱腔很不好记谱,特别是自由的唱腔。川剧以前最早是用“工尺谱”。

发表于 2006-1-11 22:24 |
感谢59老先生撰文提示,本人今天己经在文轩连锁泸州购书中心买到路应昆教授的〈〈高腔与川剧音乐〉〉一书了。

发表于 2006-1-6 17:40 |
38楼兴趣广泛。所买〈〈高腔与川剧音乐〉〉一书极为难得,也令人羡慕!

发表于 2006-1-1 23:24 |
以下是引用[I]59老先生[/I]在2005-12-5 22:12:00的发言:[BR]

路应昆《高腔与川剧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是路应昆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也是我国目前对高腔进行总体性探讨的第一部专著。高腔与昆腔、梆子腔、皮黄腔并列为戏曲四大声腔,历史已逾六百年,曾纵横大半个中国。川剧高腔便是高腔系统中最具典型性和艺术高度的地方分支。本书第一编,即从“帮打唱”组合、曲体和腔调组织等方面探讨川剧高腔的主要形态特征。高腔在各地有众多分支,形态上各具特色。第二编将川剧高腔与各地其他高腔作比较,以概览高腔的总体面貌。川剧的其他四种声腔——昆腔、胡琴腔、弹戏腔和灯调,可谓全国性的声腔大类昆腔、皮黄腔、梆子腔及“小戏”歌腔在四川的缩影。第三编即介绍川剧的这四种声腔,并将高腔的体制与它们作对照。前三编均系探讨高腔和川剧音乐的今存形态。第四编转向高腔和川剧音乐的历史,从宋元南北曲开始,“顺流而下”地清理其演化轨迹。将高腔界定为“徒歌加众和以各地土腔俗调唱自由化之南北曲”,归纳出高腔曲牌的“非板块”、“乐汇灵活拼组”、“非专曲专腔”等形态特征,并在与其他声腔的对照中,将高腔体制归结为“曲牌体”之“解体”,均属创见。在对高腔历史的清理中,将音乐实证与文字爬梳紧密结合,总结出“改腔易调”是高腔从宋元南北曲中脱胎而出,并繁衍出众多地方分支的根本道路,在声腔史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突破。

呵呵,刚买了这本书,还没看完呢。找了好久才找到的,确实值得一看,除这本书外,现在好像还没有系统介绍川剧声腔的书。这是一套书,这本书只是这套书中的一本。我还有其中一本介绍京剧声腔的,还看到过介绍越剧、粤剧声腔的。

发表于 2005-12-13 10:19 |

http://tv.newssc.org/chuanjump3/沈铁梅 拷红.mp3

发表于 2005-12-10 23:27 |

发表于 2005-12-10 23:30 |

上面是中央音乐团唱的手风琴伴奏四川金钱板《秀才过沟》。


发表于 2005-12-8 23:51 |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