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天:2016年1月10曰!108万平昌人民盼望多年的平达铁路终于通车了!家乡人民欢呼雀跃,载歌载舞迎接列车的到来!笑容挂在每个父老乡亲的脸庞,喜悦洋溢在心中!小至才满月的婴孩,大至八旬老翁都见证了火车开进平昌的那一刻!回首往昔,一说起平达路,说不尽的苦辣酸甜呵! 六十年代
那时平昌与外界联糸的公路主要有两条,一是北上去巴中,二是南下去达县。当时巴平两县都归达县专区管,所以平昌人出行及货物运输以南下去达县为主。那时平至达县公路有一百多公里、公路也就仅一车道稍宽一点而巳,主道用碎石辅就,道路两旁距大山和悬崖也就一米多点。那时汽车极少。平昌全县加起来有十几辆就项天了吧。达县汽车开到平昌多为六七个小时,而且必须是晴天,若遇雨天一般停驶,因为雨天道路泥汀奇滑,又窄,处处鬼门关!车开到平昌城巴河南岸后,须上汽车轮渡才可到平昌小城。那时轮渡为大木船,宽约数米,长度可停二辆解放牌卡车。轮渡由数名工人肩拉绳素拖行到对岸,时巴河轮渡(现江口醇酒厂下面)仅几十米宽而巳,十几分钟可达对岸。几年后又用上了小火轮汽车渡船了。
七十年代
七十年平达公路加宽了几米,仍是醉石公路。醉石糸由人土将大石开小后,再砸成约核桃大小。一到冬闲时节,家乡农民便打起背包,带上锅碗浩浩荡荡到县上指定公路边扎营开山打石。一时百里公路上打石号子起伏,热闹非常。几夭后百里公路便堆好了打好的碎石、以后的事就是道班工人的了。七十年中期巴河大桥通车,轮渡从此成历史,老街少了一景。
八、九十年
巴河大桥通车后,平昌去达川(原达县)方便多了,车通也加宽多了,原人称鬼门关的铁山十道拐也修通隧道,去达川不再爬铁山下铁山,直从山腰下铁山隧道穿过,不仅少走十多公里弯路,而且还减少了事故率。
进入新世纪后,平达公路全为沥青油路了,路基也宽了许多,但里程仍有百多公里,尤其是经达州一些乡镇(多建在公路中)时常堵车,这其中二石(石桥,石梯)为甚!路通车不通呵!平昌人民出行乃是难!
好在高速终于通了!平昌人民终于出行不再难!不过又遇一堵心的事:那就是平昌至达州客运票价奇高!但又非坐不可!路好心情又不好了!每一次去达返平,心中都窝了一肚皮愍气呵!
这下好了!巴达铁路通了!平昌108万父老乡亲才终于迎来了春天!从此路不再漫长,一路坦途奔向四方!
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通向我的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巴山深处送来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