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历史文化巨人严君平
---兼看古诗词中的严君平现象
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一天,在邛崃的童桥场,后来的南君平乡严河湾,突然热闹非凡,来自成都众多的四川省的军政要员,学者文人,聚集在这里,在著名邛崃历史名人川军将领张志和的主持下,向严君平墓焚香祭祀。整个仪式庄严肃穆。严君平墓已经修葺一新,用青砖围砌保护,墓前面立有一碑,上面书写有“汉隐士严君平先生之墓”。这次祭祀严君平活动,是邛崃文化史上的一次大事件。
时间过了90年的今天,当我询问街头那些年轻人,君平大道地名的来历,知不知道严君平是何许人物时,他们一脸茫然。他们回答,说卓文君的故事,他们很清楚,严君平这个人,他们不太了解。
严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人,生于临邛严河湾。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据说原名庄君平,东汉班固著《汉书》,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写为严君平。他培养出了得意弟子扬雄,写出了一生最重要的两部著作—— 《老子道德真经指归》 和《易经骨髓》 。
有学者研究认为,严君平是伟大的思想家,严君平在《老子指归》中着重讲述了人的认识的主体问题,详细地说明了世界与人的生命主体是相互作用的一组关系,他这样的思想,可以说比那法国的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要早了1600年,这也是为什么在受严君平影响很大的蜀地,相对崇尚人的自由和开放的原因之一,它也是道家和道教的主要思想之一。《老子指归》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有很大影响,其对中国禅学的产生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还有学者研究认为,严君平是伟大的民间教育家,严君平开办学校和教书育人的旨趣,与孔子的“读书做官”的教育旨趣完全是相反的,他提倡学习与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他开办的学校中的学生,全部是耕读者,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半工半读者,即使是严君平本人,也是先寻找职业去养活自己,然后再教书育人。而严君平的学生扬雄提出的“耕读”思想,则成为了后来中国民间私塾学校和学生的重要宗旨,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在乡村里看到颂扬“耕读”的遗迹。严君平的民间民办教育思想和他不依附官家的独立知识分子形象,非常接近现代教育方向和现代知识分子要求。
由于严君平的思想影响。很久以来,严君平历史地位被认为是与孔子比肩的人物。人们认为,要研究儒家,必须研究孔子和孟子,要研究道家,必须研究老子和严君平。三国志中记载,“仲尼、严平,会聚众书,以成《春秋》《指归》之文,故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书非史记周图,仲尼不采;道非虚无自然,严平不演。其中,就把孔子和严君平并立。
扬雄在评价他的老师严君平中说 ,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汉书》记载 ,严君平自述,“卜筮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严君平和历史上的一些隐士不太一样,其它隐士很多是放浪形骸,沉迷山水,脱离社会。但严君平一方面虽然淡泊名利,不愿意为官,不苟且做人做事。但另一方面,又关心社会风气好转,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即使自己的职业下贱,也要惠众人,他利用算命来言利害,教诲百姓。教人孝,顺,忠,导之以善。严君平这种所作所为。就是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顺便说一下,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道家是一个学派,与法家,儒家,墨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等一样。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当然,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很深,道教就把道家的学说作为了自己的教义和理论基础。但它们不能划等号。严君平就是一个道家人物。
因为分不清道家和道教的异同,不少人认为严君平只是一个算命的道士。很多邛崃人只知道有美之卓文君,不知道有文之严君平。其实,严君平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他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思想,宗教,教育,民俗的进化发展。他的个人品德,成为中国历代文人效仿和学习的典范。
严君平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有很多研究成果,学术著作和文章。为了大家了解文化方面的影响。下面,我只列举部分在古诗词中涉及严君平的诗词,就可以了解严君平在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
李白称诗仙,他与严君平为人处世非常相似,遗世独立。他有一首诗是专门写严君平的。
《古诗》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清幽。
驹虞不虚来,鹫鹜有时鸣。
安知平汉上,白日悬高名。
李白还有一首《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杜甫在成都住了很久,对严君平比较熟悉,他写了很多提到严君平的诗。杜甫《清明二首》中写到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诗中: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还有杜甫的《游子》诗: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李商隐(唐代)《渼陂西南台》在这首诗里,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两句,提到了严君平,也提到了卓文君。。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在唐李商隐《壬申七夕》也提到严君平的故事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李贺《感讽五首 其四》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
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君平久不返,康伯遁国路。
晓思何譊譊,阛阓千人语
卢照邻《五悲》
“严君平之卜肆,戴安道之贫家。
岑参的《严君平卜肆》
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
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
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宋苏轼《行香子·寓意》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干学,得无念,得无名。
元好问《寄辛老子》诗:“百钱卜肆成都市,万古诗坛子美家。”
秦观《和子瞻双石》:“支机亦何据,但出君平卜。”
刘禹锡《陋室铭》:“君平肆,子云亭,诸葛庐。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陋室铭》很有名了,其中也提到君平。
我上面只是找了历史上最有名的诗人的有关严君平的诗,其实,关于严君平的诗还有很多。就连书圣王羲之也在《严君平帖》中问及汉代名士严君平、以及同为“汉赋四杰”的二杰司马相如与扬雄在益州是否都有后代之事。
管中窥豹,上面的诗词中,可以体会到严君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上,严君平曾经是一个与孔孟齐名的人物。这样文化人物,在各地是不多的。很多地方,求之不得,到处争。邛崃出了这样一位人物,应该珍惜,宣传,以让外地了解邛崃文化底蕴之厚重。邛崃不只是有才子佳人的卓文君,还有文化巨人的严君平。
但愿严君平不被他的家乡冷落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