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5538|评论: 168

舒从明作品:长篇小说《南山情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         言

      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在论坛上发声了。人,首先要活着,实在是因为生计所系,每天忙碌于文字堆里,写一些应景东西,观众只是少数人,再华丽,也没有欢呼和喝彩,没有自由与灵性。它不仅让我能养活自己,还让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规矩,约束了自由与放纵,收获了成长。人生就应该这样,没有经历过的都想去体验一番,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麻辣论坛是一个好平台,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地方,让我们有机会把自己不成熟的作品晒出来,让观众来评判,或喜,或忧,或爱,或贱,自由发挥,百家争鸣。文无第一,越争越有新思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这里,虽然我们得不到一份钱的报酬,文学是艺术,追求无止境,因为爱好,大家有缘相聚在网络,悦你的心,点个赞,吆喝两嗓子,就是最好的鼓励。让我们把自己视野所及的故事讲出来,传出去,影响和辐射更多人。
      大侠金庸驾鹤西去,留下的作品都是精品,童年的我不知道金庸是谁,只知道郭靖是谁、黄蓉是谁,自认为比郭靖聪明,他能成为天下第一,我为何不能?激发了我的野心和傲气,让我从一个看牛娃慢慢走进了城市,工作单位换来换去,没有收获财富,却收获了阅历和故事,收进眼里的就是素材,编织起来就是活生生的故事,留下的是一代人经历的故事,穿越时空,留给所有有缘人。
       从明天开始,我将把自己创作的第三部作品《南山情债》上传网络,供大家欣赏,提一提意见。这部小说主要取材于一些真实事例,串编而成,以感情为线索,反映主人翁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世界,渗透一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某些焦虑、思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8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11-2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佳·作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村夫

                                                                                          南山村夫
       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平原与山地的结合部,有许多连绵起伏的大山,耸立在盆地边沿,高兀突出。其中有九个山顶地势奇特,九座山峰高度一致,连成一条线,形似九只巨鼎,一字排开,名曰九顶山。
九顶山,海拔不算太高,山势崎岖,山下沟壑纵横,落差很大,绵延数十里,山与山之间的河谷地是冲击平原,风景优美,适宜耕种,散居着许多农家,像世外桃源。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故事,千百年来,人们在矛盾中生存不息。山里地广人稀,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小。本地人口数量较大的家族有李、孔、周、陶等姓氏,世代生活在大山里。山区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长久以来,受外界的干扰较小,变化缓慢。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依然恪守传统,封建宗法观念依旧残存脑海里,深入人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山里人家风淳朴,规矩较多,在交际中恪守古老的礼节。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下,山里人举止端庄,为人朴实,少有言行出格者。
       九顶山中峰下有一个古老村落,叫南山村,有百十户人家,算得上一个大村子。村里有一庄户人家,男主人姓王,叫王元生,是个上门女婿,四方脸,中等身材,面像憨厚,没有文化,典型的大老粗,勤俭持家,忠厚为人,是出了名的老实人。
      王家小院子,正房三间,坐北向南,东西两头各转一角,现两间房,属于三合院,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风格,榫卯结构,白墙青瓦木结构房屋。王家仅有的一位长辈,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饱经风霜,满脸皱纹。老大娘姓袁,是王元生的岳母,嫁到李家后,当地人都管叫她袁李氏,也有人叫她袁大娘。袁大娘声音大,嗓门粗,一声呐喊,山下的人都能听得很清楚,因此远近闻名。
袁大娘年轻时,身材高挑,脸蛋漂亮,又会说,又能干,就是命相不好,子孙不旺,老夫妻俩生了几个孩子,都没有长大成人,先后夭折了。袁大娘的丈夫在四十五岁时因病去世,年纪不大的她成了寡妇。许多光棍鳏夫游走在身边,渴望与她成双成对,被她严词拒绝,因为家里没有了顶梁柱,经常被人侮辱,饱受欺凌,生活艰难。
       男人去世时,剩下两个孩子,一儿子和一女儿。一个寡妇带两个孩子,生存艰辛,因管理不善,儿子病亡,寡妇死儿,人生悲剧,更可怜的是最后连一个女儿花花也没有留下,一同被阎王爷收走了。袁大娘悲痛至极,身孤影单,被人骂作绝后代的人。
王元生的妻子李桂枝,本来是一个弃婴,袁大娘赶场时路边捡到的,圆圆的脸蛋,乖巧可爱,与病死的女儿年岁相当,不知什么原因被人遗弃了。袁大娘看了心里很喜欢,动了恻隐之心,收留了这个孩子。她以丈夫的姓为孩子起名李桂枝,其实两人没有血缘关系,她把这孩子带在身边当宝贝,做亲闺女一样看护。十几年含辛茹苦,才养育成人。
       李桂枝成年后,招赘老实巴交的王元生做女婿,组建了一个小家庭,生儿育女,为袁大娘养老送终,一家人生活虽苦,却很快乐。
王元生成家后,子嗣不旺,生育两个孩子后,就再也怀不上,无法再生育。别的家庭少则三四个,多则五六个孩子。邻居都说王家的屋基不好,子孙不旺,只生不长。王元生只好认命了,少生少养少淘神,乐得自在。
       大的孩子是女儿,叫王方,小的孩子是儿子,叫王正,一家四口家庭和睦,生活负担不重。两个孩子酷爱读书,王方刚读初中,王正在九顶山北边的唐山岗上的村小读三年级,一天到晚调皮捣蛋,没少挨母亲的责打。
       新学期开学后,王方去大兴乡中学读书,由于路途远,要走十几里山路,沿途常有歹人和野兽出没,只能住在学校里,周末放“归宿假”结伴回家,与家人团聚。


发表于 2018-11-29 17:4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1-2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楼主大作首发麻辣邛崃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让大家失望,谢谢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pzj737618411 发表于 2018-11-29 18:32
祝贺楼主大作首发麻辣邛崃论坛

麻辣论坛我们本乡本土的读者,他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力量,用我们的笔记录下我们乡亲创造的语言,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自从我的上一部小说在网络发布后,回到老家时,总会有人找我摆龙门阵,他们多么希望成为故事的主角,在文化上留下一点他们的痕迹!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11-30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SCM989765 发表于 2018-11-29 21:51
麻辣论坛我们本乡本土的读者,他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力量,用我们的笔记录下我们乡亲创造的语言,以及他们 ...

你上次的两篇小说,外地人也喜欢看。反映非常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2. 紫气东来

2. 紫气东来
       星期五下午,太阳还悬挂在山顶上,天空火红一片,落日彩霞布满天空,煞是美丽。王正远远听见院子外面有人说话,知道姐姐回家了,吵着吼着迎了出去。
       姐姐身后跟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不仅长相俊美,穿着也时髦,紫色外套,粉红衬衣,明眸皓齿。王方连忙给弟弟介绍“弟娃儿!这是我的同学张晓玲!快叫姐姐呀!”,王正愉快地叫着,跟在姐姐们身后,王方又忙着向张晓玲介绍她的亲人。
       王正挺高兴,盯着张晓玲上下打量,见她身材高挑,有一米六五以上,在女孩中算高个子了,比王方高出半个脑袋,一身紫色衣服,把瓜子脸衬托得红润亮丽,齐耳短发看上去更精神,招呼人的声音甜丝丝的,快言快语,走路轻盈,像仙女一般,把王正都看呆了。
      家里来了客人,全家老小都挺热情。来者不论大小都是客,一概不例外,这是山里人的待客之道。李桂枝忙着张罗饮食,从谷仓底下取出长满霉癍的老腊肉,浸泡在水桶里,从自家菜园里采摘回来许多新鲜蔬菜,堆满了两大菜板。王元生忙着喂猪和收拾牛羊,关圈的关圈,喂食的喂食,没有空闲。
       王方忙着整理床铺,打扫环境卫生,安放卧室里的寝具。王正闲着无事,缠着张晓玲,要她讲学校里的故事,张晓玲随意讲了些趣事,他便乐得活蹦乱跳。
晚上,待一切家务收拾规矩后,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四周吃晚饭。
       全家老少都客客气气,彬彬有礼,王方不停地为客人夹菜,袁大娘边吃饭,边围绕张晓玲的家庭情况,细细盘问起来:“你家住哪儿啊?”,晓玲说:“隔得不远,在九顶山那边,我们也是南山村的”,又问:“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啊?”,张晓玲:“妈妈,爸爸,姐姐、我、还有妹妹共五个人”,袁大娘又问:“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啊?”,张晓玲对此类问话似乎有些不舒服,面对长辈发问,又不好不回答,只好如实说:“我爸爸叫张显志,妈妈叫何家珍……”,袁大娘还想进一步细问,被王方的话粗暴地打断了:“婆婆!你问得人家好心焦哦,像审犯人一样,她是我的同学,又不是坏人,问得好烦人哦!……”,王元生平静地斥责了女儿两句:“怎么能这样对婆婆说话呢?一点礼貌都没有!”,王方不再说话了,埋头默默地吃饭,场面有些尴尬。
      袁大娘不好再问什么,脸色有些不愉快,只是没有表现在脸面上。
      晚饭后,忙完了所有家务活,离睡觉时间还早。山风吹来,潮湿带寒气,王元生将灶门里的炭火戳了两搓板到灶下,放上半截烧剩的干柴,生一堆小火驱湿避寒气。全家人围坐在灶门周围,听两位学生讲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
       两人轮流讲述,一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些事情对于这样一个山里家庭来说新鲜而有趣。王正非常好奇,听得入迷,目瞪口呆,他多想快点长大,迈入中学校门,体验一下大人的学习生活。
       第二天下午,王方和张晓玲一起上学去了,家里人送出很远,李桂枝还在不停地叮嘱俩孩子路上一定要小心,态度非常和蔼,非常关爱两个孩子。
       看着张晓玲远去的背影,王正有些依依不舍,袁大娘在一旁冷眼旁观,脸上似乎挂着一丝不屑,隐藏在满脸皱纹下。
       李桂枝转过身来,经过袁大娘身边时。只听到袁大娘发出一声叹息,对女儿说了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她那秉性与她老汉儿一模一样!……”
       王正听不明白外婆的话是什么意思,也不敢去多问,在心里琢磨:“难道张晓玲姐姐不像好人吗?这怎么会呢?”,他听姐姐说过:“张晓玲的成绩特别好,小升初考试的成绩是全乡第一名,成绩好,为人的修养也不会差多少,不可能是坏人,老人家不会搞错吧?”,他感觉外婆岁数大了,对什么事情都特别敏感,疑神疑鬼胡乱瞎猜,没往别处多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8-11-30 06:54
你上次的两篇小说,外地人也喜欢看。反映非常好。

谢谢鼓励,一定争取超越上一部!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3. 活埋旧事

3. 活埋旧事
   隔了几周,王方放归宿假回家,除了张晓玲,还有两个陌生人跟在后面。有一个年届五十的小老头,个子不高,消瘦干瘪,鼻梁上架着一副圆圆的大眼镜,面目和善,像有学问的大教授,让人肃然起敬。
   来人正是中学里的老师,是王方的班主任,姓孔,叫孔汉云,家住九顶山东面,回老家探亲的路上顺道过来走家访。另外一个是孔老师家的小女儿,叫孔秀英,与张晓玲、王方都是同班同学。
   孔老师的到来,让整个家庭里蓬荜生辉,气氛活跃,大家都在忙碌,王元生忙着泡黄豆,磨豆花儿,李桂枝忙着准备酒菜招待客人,袁大娘陪孔老师聊天。
   袁大娘没有读过书,一向对有学问的人特别敬重,她放下手中的活儿专门陪孔老师唠嗑。俩人年龄相差不太大,经历了改朝换代,阅历丰富,讲起事来更容易引起共鸣。王正最喜欢听故事,不肯帮妈妈做事,赖在孔老师身旁不肯走。姐姐王方依旧忙着收拾家务,给妈妈打下手做饭,帮父亲喂猪。
   孔汉云老家与袁大娘家的海拔相差不大,相隔数公里,并不算遥远,说起话来都是乡音,显得格外亲切。同处一座山下,不是孩子入学读书的缘分,大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认识。
孔老师善谈,知晓的事情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点评人事,说古道今,粪土当年万户侯。他讲的故事几乎都发生在解放前或解放初,有一些是他亲身经历的,有一些可能是道听途说,经过他的艺术加工和讲述,让王正印象特别深刻。
   据说在解放前,孔氏家族的家规非常严格,严到什么程度呢?不是亲眼所见绝对不会相信,如果有人违反族规,族长要召开宗族大会,讨论处理办法,根据族规可以判处当事人鞭挞、罚款、直至处死,政府一般都不干涉。
   孔老师九岁时,亲眼见过执行私刑的场面,时隔几十年也无法忘记行刑那一幕。
他说:“在解放前,婚姻恋爱没有自由,特别是嫁娶之事,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不能乱来。婚姻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未经严格程序,私定终生,视同非法结婚,属于违反族规的范畴,要受到严厉惩罚。现在的自由恋爱,在当时被视为伤风败俗,违背人伦的举动!”
  “在我的族人中,有一位年轻女孩,当时大概只有十五六岁,长得非常水灵,活泼好动,勤劳能干。邻村有一个小伙子比她年纪稍大,长相英俊帅气,一表人才。两人相互爱慕,暗自发展为恋爱关系,在现在看来顶多算是早恋。但是两人接触多了,关系密切,心里一热便私尝禁果,悄悄发生了性关系,肚子里有了孩子,孕育了新生命。性质一下变得很严重了,眼看肚子一天天长大,无法再遮掩,终于被族人发现,扭送到族长家里受惩罚。族长敲锣打鼓召集族人开大会,讨论处理办法。经全体族人公开审判,按族规应当活埋处死,以警示后人!”
“执行刑罚在清晨,几个青壮年男子汉提前挖好土坑,坑深一米多,手脚被捆绑的女子被人推入深坑,勉强直立起来。族人用锄头挖土,箢篼装土,一箢篼一箢篼地往坑里填实,泥土慢慢往上堆,女孩手脚被捆绑,无法爬上坑沿,只能站在深坑中,任由泥土劈头盖脸落下来。泥土越堆越高,逐渐盖至头部,只留脑袋露在外面,由于泥土的挤压和恐惧,女孩像雷雨前池塘里的鱼儿一样,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地喘粗气,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族长要求全体族人都必须参加行刑,接受教育,女孩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但也无济于事!当泥土埋女孩头顶时,女孩更加恐惧,呼吸变得十分急促,喘气吹起的泥土清晰可见,呼吸变得慢慢微弱,还没有死,一丝生命之气尚在。族长命人抬来一个大红砂石板,放在女孩的头顶上。为了让泥土平实,确保必死无疑,人们一起跳到石板上,在上面用力踩踏,跳上跳下,直至将泥土夯实压平……”
   “时隔几十年了,我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人们往石板上跳的那一瞬间,女子气绝身亡,断气时,她喉咙里发出:“咯…儿…!”地一声,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这个声音一直回响在我的脑海里,经常让我从噩梦中惊醒……”
   “作为女孩的父母,把一个孩子养大成人不容易啊!落得这般结局,心中自然是悲痛万分。但养女不教,做出这般丑事来,使家族蒙羞,玷污家门清誉,是他们做人的失败,在女儿被活埋后,还得给族人下跪,赔礼道歉,充满了屈辱感!”
  “现在想起来,真是太残忍啦!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人认为是错的,活生生的案例发生在眼前,教育效果非常好。参与整个过程的人,用他们的嘴巴绘声绘色地讲述,把恐惧和族规的威严慢慢散布开,人们对族规心存敬畏,不敢违背,附近其他姓氏的人不仅被震慑,还纷纷效仿和学习。大人在教育女孩时,只要一提及此事,闻者莫不胆战心惊,对性行为格外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女人即使遭到男人“牯奸”时,也是宁舍性命,不丢贞洁,纯朴的民风渐渐形成,影响深远!……”
   周末过去了,孔老师走了,王方和几位姐姐都上学去了。王正心里空荡荡的,对几位姐姐依依不舍,他送出很远才回家。孔老师讲过的事,让他知道了许多他不知道的东西,在视野之外还有许多他看不到的现象,让他十分好奇。


发表于 2018-12-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舒兄,期待你的更新哈

发表于 2018-12-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4.蛇口脱险

4.蛇口脱险
         每逢周末,王正都站立在山口的大石包上,遥望远处的山脊,希望出现姐姐的身影和张晓玲银铃般的笑声。张晓玲也真不负他所望,成了王家的常客,或者一两周,或者个把月,总会跟在王方身后,出现在山脊上。
   王方的同学到过家里的特别多,有男生,也有女生,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打打玩玩,非常快乐。王正非常羡慕姐姐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好耍又好玩。
   在欢乐中,王正开始有一丝担忧,替姐姐担心起来,姐姐年轻充满活力,不算特别漂亮,也并不丑,一定有不少男生喜欢她。她会不会和男同学谈恋爱呢?会不会变成那个被活埋的女人呢?私刑太可怕啦!他可只有一个亲姐姐啊!
   在小孩的眼睛里,快乐总比忧虑多。
   又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家里来了许多同学,非常热闹。
   王方在灶台上做饭,张晓玲在灶门边烧火,火力不旺,王方不满意。王正连忙过去帮住看,许多干柴插满锅底,连一丝缝隙都没有,空气进不去,火力怎么可能旺起来?王正用火钳掏了几下,柴火堆里多了一个大空隙,空气进去了,火便烧得很旺。王正感觉张晓玲姐姐真笨,连烧火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张晓玲对小弟弟很满意,夸赞小弟弟能干。他心里很高兴,也很得意,这是他的长处,他见柴房里的干柴很少,连忙去转角屋里抱干柴。
   转角屋里堆满了干柴和干草,天色已是黄昏,四处黑魆魆的,模模糊糊看不清。王正伸手拿了几根干柴棒子抱在左侧怀里,右手伸出去准备再拿几根干柴,他刚抓住一根“柴棒”,感觉它在动,像冰一样凉,而且有点滑,忽然大吃一惊,本能地把手往回缩,原来他抓住了一条蛇,蛇被人刺激,以为人要害它,转头就是一口,正好啄在王正怀里的干柴上,发出啪地一声响,似乎磕掉了毒牙,负痛逃走了。
    王正感觉头脑发麻,连忙丢下怀中的柴棒,三步并作两步跳出了转角房,心里吃惊真不小。好险啊!毒蛇要是咬在他的手上,这条小命儿就休也。
   王正被吓得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他确实有点大意了,因为高兴过头,没有想到要打草惊蛇,差点赔上了自己性命。作为山里人,这样的安全隐患时刻都有,每年夏秋交替之季,各种蛇特别多,它们长得肥壮,有毒的,无毒的,四处活动,伏击猎物,填饱肚子,毒蛇的危害很大,特别容易伤人。山里人总结蛇的活动规律:“七(月)上树,八(月)搭路”,农历八月的蛇活动频繁,长得也肥,常躺在道路中间休息,被人和动物触及,咬人伤人的事件非常多,需要特别注意。
   王正受了一场惊吓,脸色变得十分难堪,他没有告诉姐姐们遇到了被蛇咬的事,怕把她们吓得花容失色,以后再也不来家里作客了。
   张晓玲每次到王家,像小老师一样,检查王正的作业,帮助他纠正错别字。她写出来的字,笔迹工工整整,颇有力道,好看实用,讲出来的典故颇有趣味,不像学校里的方教师,上了年纪,教学方法古板,语言深涩,不易理解,加上为人刻薄,常打学生的手心和屁股,说话时唾沫横飞,表情严肃凶狠,孩子们都怕他,不敢与他亲近。
   王正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主动搜集书籍看,王方带回来的教科书,他翻来覆去地看,新的旧的都不落下。王方从来不看的历史地理等书籍,他爱若珍宝,反复翻看,听人说读高中,历史地理是重要课程,须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张晓玲的目标是考大学,去城里当“居民”,吃国家供应粮。“居民”是什么概念呢?国家供应粮又是什么呢?他完全不清楚,想肯定不是农民!既然成绩优异的张晓玲都说好,肯定坏不到哪儿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南林韵 发表于 2018-12-2 16:51
舒兄,期待你的更新哈

莫急嘛!有事耽搁,慢慢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舒校大手笔,百看不厌!👍👍👍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 发表于 2018-12-3 10:48
舒校大手笔,百看不厌!👍👍👍

用心写作,倾情讲故事,愿大家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4.一背芋头

4.一背芋头
   张晓玲来家的次数多了,而且非常频繁,除了给王正带来快乐,也给他的外婆带来了烦恼。
   有一天放学后,王正一个人在家里玩,见院子外面来了两个女人,一大一小一对母女,说要找李桂枝。
   王正连忙喊来妈妈,那女人向李桂枝自报家门:“我是张晓玲的母亲何家珍,这是她的妹妹,听我家张晓玲说常到你家来耍,我亲自来看看,看看她是不是在撒谎!”,王元生夫妻俩见家里来了客人,非常高兴,安排好吃好喝款待。
   母女俩一连住了两天,没有想走的意思。这何家珍年纪不大,眼睛却不好使,摸摸索索半天,也找不到想要找的东西,说起话来器宇轩昂,颇有气势,像省城里来的大干部,常常双手叉着腰,说话有条有理,声音洪亮悦耳,看样子绝非等闲之辈。据何家珍自己说:“因为我生病了,回老家来休养几天,家里被老张搞得不像样,连人都不能住,丈夫也不管事,真是有点心烦!”
   张晓玲与她妈妈特别相像,她的妹妹更漂亮,有一点像傻子,十来岁了,还什么都不懂,生活也不能自理,什么事情都要她妈妈照顾。说话吐词不清,哦哦哦地乱叫,在别人家里呆着都不老实,东翻西找寻东西,把王家搞得乱七八糟。
   第三天,张晓玲的父亲张显志找来了。他身材高大,年龄不算太大,却一头白发,神气十足。他皮肤白皙,气宇轩昂,不像一个普通的农村人,与他妻子的气质很般配。他让何家珍母女跟他一起回去,傻子却不愿意跟父亲走,拉着李桂枝的手不放,对她说:“我们家里不安逸,没有吃的,还是你们家里安逸啊,有吃有喝!”,何家珍显得很尴尬,对李桂枝解释说:“老张他一个人在家里搞生产,弄得家里连吃的都没有,还是你们农村人懂生活啊!”,李桂枝明白傻子的意思,拿了一个比较旧的背篼出来,装满一背篼芋头,送给他们一家三口。张显志背着芋头前面走,傻子才满意地跟着父亲回去。
   李桂枝跟着送他们出门去,一直送了很远才回来。
   李桂枝回到家里,袁大娘坐在屋檐下的圈椅上,脸色铁青,不怒而威,嘴里不发一言,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李桂枝没敢多说什么,再去惹母亲生气,母女俩彼此都心照不宣,无须多言。能把那个讨厌的傻子送走,王正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王元生夫妻相对无言,只是摇头叹息,在孩子面前他们没说什么。
   风平浪静地过了半年,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6. 茶叶失窃

6.茶叶失窃
   度过年关,新年开春后,万物复舒,春回大地,山间花开花落,充满了勃勃生机。
   有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嫩草上布满了露珠,正是芳草青青,牛羊长膘的好时节,王正刚准备出门游牛。这时,一向很少登门的茶厂厂长蔡福泉突然找上门来,请王元生去茶厂里走一趟。
   王元生跟着蔡厂长来到茶厂,柴厂长推开保卫科的门,请王元生进去坐。屋里桌子旁边坐着几个人,都是厂里的保卫干部,科长李大权手里提着一个背篼,让王元生辨认是不是他的。
   王元生心里一惊,那个背篼李桂枝用来装芋头,不是送给张显志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茶厂里?背篼又是怎么在李科长手里的呢?王元生心里感到很纳闷,他脑袋转得比较慢,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只好实话实说:“这个背篼是我家的!”
   他刚想再往下说,只见蔡厂长和李科长的脸色变得很严肃。李科长打断他的话,说:“既然背篼是你家的,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今天早晨的事情你一定要仔细说清楚!”
王元生是老实人,喜欢用脑不用嘴,语言表达能力差,他满不在乎地说:“这有啥子严重嘛?这个背篼是我们的不假,前段时间送给张显志背芋头回去,是不是你们帮忙给我捎回来了啊?”,蔡厂长脸色严肃地说:“你承认背篓是你的,那偷茶叶的人可能就是你!你要是说不清楚,就可能要关监坐牢,你说严重不严重?我看你还是想好了再说,一定要说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王元生一听这话,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吓得脸色通红,心里堵得慌,这冤屈他却不知道该怎样申述,越急越不知道该怎么说。长期生活在大山上,人烟稀少,言语交流的机会不多,况且每天只在田间地头劳动,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严重退化。
   他虽然心里没鬼,却感觉羞愧,越急越说不出来。王正一直在身后跟着看热闹,见父亲被人冤枉了,不敢再继续从窗户里偷看了,赶紧抄小路回家给母亲报信儿。
   李桂枝连忙喊人一起去茶厂伸冤。她先在门外听,想弄清楚事情根由再说。
   保卫干部李大权声音提高了八度,正在审问王元生,“你要老实交代盗窃茶叶的事情,大家都是邻居,凡事也好商量,你不老实说清楚,乡里乡亲的都不好交差啊!”,王元生嘴笨,胆儿也小,翻来覆去就一句话:“我没有偷过茶叶!”,反复陈说这句话,其他不知如何回答,如何解释,心里一着急,更说不出话来,脸涨得通红。
   这时,在屋外的人听明白了,也呆不住了,开始大声议论起来。蔡厂长开门一看,见是李桂枝领着一帮妇女,都是平日里常见的村里人。李桂枝首先问:“蔡厂长,你为啥子把我家王元生抓起来啊?”,蔡厂长说:“也不是抓,就是请来问清楚一件事情!”,“什么事情?说出来大家好评理!”,蔡厂长道:“今天早上,有人在茶园里偷摘鲜茶叶,被人发现后,人跑了没有抓住,现场只留下一个背篼,经过大家辨认说背篓是你们家的,请他来说清楚,大家都好交差嘛!”,李桂枝:“这件事他一点都不知道,让我来说清楚!”,蔡厂长:“那么你说吧!”,李大权用笔快速记录起来,李桂枝:“背篼是我们的不假,但是半年前就已经送给张显志了,李二婶和白大嫂都看见,可以为我作证,我们一家的为人大伙儿都是了解的,就是穷死也不会干那样丢脸的事情,让后代儿孙都抬不起头来做人!”。众人齐声附和说:“我们都是亲眼看见李桂枝送张显志一家三口出去,一直送到烧鸡槽才回来”。
   蔡厂长迟疑不决,不好定性,李大权突然灵机一动,说:“我们都愿意相信王元生是冤枉的,这个事现在也容易证实,既然背篼送出去了,肯定有人拿这个背篼去作案,栽赃陷害,凶手另有他人,莫要冤枉好人,干脆喊“打枪子”李火民把撵山狗牵来,让撵山狗把真凶找出来就是了,免得在这里审来审去,耽误时间!”。大家一听,都说:“行,这个办法公道!”。
   李火民牵着撵山狗,绕着背篼嗅了嗅,又带到案发地茶园地里,猎狗开始到处嗅起来,循着气味的踪迹寻找,慢慢找到了人的脚印,沿着气味踪迹,最后,终于找到张显志家里,在堂屋里找出还未卖出的半口袋鲜茶叶,人赃俱获。
   为此,折腾了大半天,还了王元生一个公道,张显志被抓到茶厂里,受到了罚款和批评教育的处罚。村里人晓得后,纷纷跑过去看热闹,人们指责张显志:“亏你还是教书先生出身,怎能做出这样缺德的事?恩将仇报,嫁祸于人,毫无一点廉耻,真是无耻小人!”,张显志满脸羞得通红,把头埋得很低,没敢辩驳一句。
   在回家的路上,王元生很高兴,也很纳闷,问妻子:“你是怎么及时赶到,还找了许多证人呢?”,李桂枝笑了笑,说:“我回到家里,听正娃儿说是破背篼的事,想到可能是张显志又干坏事了,嫁祸于你,他早就名声在外,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像你这样的老实人,说不出道理来,遇事尽吃亏!那天我送他们走时,沿途都有邻居见到,所以立即找来作证,不然你怎么说得清楚呢!”,王元生庆幸自己妻子聪明贤惠,处事果断,连忙谢了同来的左右邻居,一同回家去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