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德国是一个超级强大的国家。
它只有八千万人口,却拥有2300个世界品牌。要不是历史上二次暴走,今天的德国绝对是欧洲巨无霸的存在,当然,现在也是欧洲一哥。
看看德国的这些机器。
那德国为什么这么强呢?
归根到底是教育。
德国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非常有特色,可能亲们也知道,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就是一个德国人创立的。
这个德国人叫福禄培尔。

他很有意思,九个月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继母对他不太好,把他关在地窖里也不管他。可等打开门时,发现地窖里特别整洁,福禄培尔也特别的干净。
继母就很奇怪,福禄培尔说,我的亲生母亲来过了,陪我度过了一个晚上。
搞得继母很紧张,就把他送到他舅舅家。跟着舅舅,他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到耶拿大学哲学,没毕业就因为交不上学费退学了。
此后,他到了瑞士参观另一个教育家斐斯塔洛齐的教学法,深受启发,回来后,他就开始自己招生,采用斐氏的主观教学法,让孩子到郊野自动玩。他主张,用图画的方法来教学,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了解。
在1840年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教育机构命名为德国幼儿园,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直到今天,德国的幼儿园很多是开在树林里的,有人戏言,你在德国只要找片小树林,挖两个沙坑,就可以办一所幼儿园。
德国的强大,秘密也就在这些小树林里。
每天就是四处探索。
爬爬树。
玩玩泥巴
到农场挤挤奶。
当然,在城市里,则会安排参观消防局,警察局等地方。这完全是生活体验式教学。
这跟我们国家的幼儿园完全不同。幼儿园因为是私立的,都需要看成绩,家长看到孩子上了幼儿园,能多认几个字,说两句英语,就高兴得不得了,认为这个钱花的值,要是不会认字,就着急了,尤其是看着别的小孩子认的字多,就觉得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大可不必焦虑。
这个事情,德国就专门做过研究,他们研究幼儿教育,做了对比,一组在幼儿阶段多做一些认读训练。结果发现,多认字的并没有什么优势。
所以,德国最后还是退了回去,不再强调功能论,学科论的教育。
现在我们国家也发现这个问题了,要求幼儿园不要教小学的东西。但是市场压力在,我们的家长又特别的着急,往往还是会教。
除此之外,德国幼儿教育很重视家庭教育,福禄培尔就说过,国家的未来,不在那些政客身上,而在我们的母亲身上。
母亲把孩子教育好了,就是为国家做最大的贡献。
德国的总理默克尔虽然是女的,德国的职场女性也多,但很多妈妈还是选择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当全职妈妈,教孩子认识世界。到了三岁,才送到幼儿园。
德国的幼儿园是不分小班大班中班的,是所有的孩子聚在一起玩。因为他们的教育不以灌输多少知识为目标,而是以了解这个世界为目标,所以大小中孩子可以凑在一起玩。
有人做过统计,在德国人的幼儿教育中,有五句话是出现最频繁的。
"把困惑告诉我"--鼓励孩子说出问题。
“怎样做更合适呢”--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我爱你”--增加孩子安全感。
“对不起”--提高孩子责任感。
“好的,你先……!”--提高孩子自主能力。
这些都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而不是知识量。
上完幼儿园,就可以上小学了。到了十岁的时候,这是德国孩子一个关键的时候,需要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
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建议学生分别去读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文科中学。
主体中学,五年,学会之后就去接受职业培训。
实科中学,六年,也是职业教育为主,主体中学成绩好可以升实科中学,实科中学成绩好的升文科中学。
文科中学,九年,这个学校就相当于中国的重点高中,主要是读大学的。而德国大学没有本科的说法,硕士起步。
那为什么德国学生不在小学时拼一把,争取上文科中学然后接受高等教育呢?
一是文科中学虽然潜力大,但需要时间长,德国大学生可能是世界最老的大学生,学完出来都是三十朝上了。投入时间大,而且人家是严进严出,中国大学,只要考上了,基本能毕业,德国大学生很难毕业,期中考试挂科就不是补考,而是直接退学。所以风险也大,可能你读了文科中学,再读到大学,混了小半生都没毕业。
二来,不要小瞧德国的职业教育,你从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出来,考职业教育,能够早就业,而且工人收入很高,可能不比博士差多少。社会地位上讲,工人跟普通的白领没有什么差异。
所以,一来,德国的尖端人才牛,百年来,德国人包了一半的诺奖,另外,产业工人也牛,能做世界一流的产品。
那为什么德国工人牛呢?
就是幼儿园的素质教育。我们前面说了德国幼儿园不进行知识灌输,只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