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935|评论: 27

[原创] 从书名号说起——三下至九下与《用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9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书名号说起——三下至九下与《用法》

说明
    《用法》,2011年版、第四版、最新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简称。
教材
    2021学年小学、初中语文下册:
    1.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5页
    2.重读《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相关段落,……八下“学习仿写”24页)
    3.屈原:《离骚》《国殇》《涉江》。(七下“综合性学习”,53页)
浅析
    教材这三个例句中,书名号之间似应用点号点断却没用。
    一、例句中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均须停顿。
    如“1”之并列的宾语成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它们之间不可不停顿“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般说,而应有停顿“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般说。“2”、“3”大体同,不赘。
    二、书名号、标号不表停顿,点号才表停顿。
    国标《用法》:
    书名号,标示“各种作品的名称”;
    书名号是标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点号,“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
    教材例句中书名号之间应停顿却无点号点断,这有违国标关于书名号、标号、点号的基本用法。
    三、书名号之间没点号点断就不停顿。
    如相声中的句子,用电影名、电视剧名、歌曲名、地名等串讲。
    《小芳》《姐姐》终于来了!(两书名号标示的是歌曲名;它们构成同位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
    “小芳”与“姐姐”之间没点号点断,就应看作读作不停顿之“小芳姐姐”,而非停顿之“小芳、姐姐”或“小芳,姐姐”。但教材例句若都看作读作不停顿,则又无一说得过去。
    四、教材之误。
    1.教材视例句中的书名号可表且已表停顿(显眼)。这与“二”相悖。
    2.教材视书名号之间只有停顿且只有顿号点断之唯一。这与“三”相悖。
    再说,即使书名号之间的停顿,也并非只有顿号点断之唯一。
    教材例句“1”书名号标示的是句子的并列的宾语成分,它的书名号之间,既可顿号点断,亦可逗号点断。顿号点断,停顿时间较短,语速较急;逗号点断,停顿时间稍长,语速稍缓,并有强调、突出该句子的宾语成分的效用: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例句“2”是句子宾语成分中并列的定语成分,只宜顿号点断,因标有书名号的并列的定语成分在句中层次(数字序号表层次)是最低之一:
    例句2.《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相关段落,……
    例句“3”是句子的并列的宾语成分,较宜逗号点断。因为句中主谓之间用停顿时间较长的冒号点断,相应地并列的谓语成分之间也用停顿时间稍长的逗号点断为宜。
    例句3.屈原:《离骚》,《国殇》,《涉江》。
    3.除前述教材三个例句外,小学、初中各年级下册类似差错之处还见于:
    三下29、79页。
    四下134页。
    七下9、10、12、13、22、64、102、107、114、120、137页。
    八下33、59、103、104、137页。
    九下6、7、8、9、10、13、22、23、33、44、45、72、81、122页。
    笔者于2016、2017、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五、国标之误。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示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用法》)
    从“通常不用顿号”可读出(本文只针对书名号之间说事):
    读出之1.书名号之间只可停顿不可相反。但“三”书名号之间不停顿咋办?
    读出之2.若点断只可顿号不可其他。但“四·2”可顿号也可逗号咋办?
    其实《用法》之示例3,也是可顿号可逗号的——你能断定不可逗号点断?
    示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示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读出之3.顿号可用可不用,而不用则是常态。但不用时岂非默认书名号、标号可表停顿且表了停顿,岂非否认点号才表停顿?
    之所以反对《用法》所述,是因为并列的书名号之间有可能不停顿而非只有停顿之唯一(见上之“三”与下之“七·1”),又因为停顿的点断有可能不用顿号而非只有顿号之唯一(见上之“四·2”、本“五·读出2”与下之“七·2、3、4”)。
    国标之说,无法自圆。但若圆说,也无不可,修修《用法》呗:
    修订之1:书名号之间只有停顿之唯一。
    修订之2:此停顿只有顿号点断之唯一。
    修订之3:书名号(标号)也可表停顿。
    这三个修订可能全是戏说。
    问题或循另一思路解决:先对句中并列的书名号“视若无睹”(模拟删去),再对无书名号的文字考虑停顿与否,若停顿则考虑用什么点号,然后点上,最后恢复书名号。
    如教材例句1.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删去引号: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考虑停顿: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点号点断: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恢复书名号: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当然,例句1的书名号之间,是也可逗号点断的。
    其实,“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之“通常”有三:
    1.通常要停顿(有时不停顿);
    2.通常是较短较小的停顿(有时是稍长稍大的停顿);
    3.通常用顿号点断(有时其他点号点断)。
    既有通例,当有特例(无论多寡),所以不可一面倒说只有通常而绝对化地否认特殊、偶尔。
    六、范例。
    1.教材之范(第一、二个书名号标示的是并列的谓语成分)。
    文天祥:《过零丁洋》、《金陵驿》二首、《正气歌》等七下综合性学习”,53
    2.辞书之范(书名号标示的是并列的定语成分)。
    【四书】①《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汉语大词典》)
    还有《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例,略。
    3.严肃文体之范(书名号标示的是并列的主语成分)。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施行日期及旧法废止】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还有2014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2016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等例,略。
    七、其他例子
    如果不限于“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之“并列成分”而只是书名号之间,则例子更多。
    1.不停顿。
    1.1 《中国机长》《叶问》来到山城。
    1.2 《渴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1.1”书名号内文字为电影名,“1.2”歌曲名;此为串讲,见于相声;书名号之间不停顿不点断。
    “1.1”两书名号所示为同位短语,作主语成分(并列)。意为“中国机长叶问”,而非“中国机长、叶问”或“中国机长,叶问”,即合指一人而非分指二人。
    “1.2”两书名号所示为动宾短语。意为“渴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而非“渴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即连贯而非断开。
    2.顿号、逗号、问号点断。
    2.1 你看了《长津湖》、《战狼2》?(兼有之问)
    2.2 你看了《长津湖》,《战狼2》?(逐一之问)
    2.3 你看了《长津湖》?《战狼2》?(同“2.2”,书名号之间停顿稍长)
    3.叹号点断。
    壮哉,《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甫一问世,就因其奋进的歌词激昂的曲调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
    4.顿号、分号、逗号、句号点断(报纸与教材)。
    4.1 ……(我们推荐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校园小说系列》;《哈利·波特》(英国罗琳)也在推荐之列。《羊城晚报》2013-08-27B4
    4.2 ……今年是和《摄影》杂志共一个摊位,对面是《人之初》,《人之初》旁边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请了医生为读者免费量血压,还有很多杂志各出其招,整个书香节还是很热闹。《羊城晚报》2013-08-27B4
    4.3 ……(他)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人教版四上《蟋蟀的住宅》31页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须停顿时应用点号点断与否这个问题上,辞书与严肃文体都用的约半,教材不用的绝大多数,国标不用;报刊取样不多或没有,不好定论。
    如前所述,书名号之间须停顿时应用点号点断却不用,在道理上说不过去(见“一”、“二”、“三”),在语言实践上行不通(见“四”、“五”、“六”、“七”)。
    八、或曰,《用法》是国标,不会有错。
    答曰,语言实践是检验的标准。看问题应当“不唯时,唯史;不唯事,唯实;不唯势,唯是”(摘自K12语文教学论坛)。
    1.若上之“五、六、七”为真,则《用法》有错亦真;反之则假。
    2.若之前拙文《从题目到语段——从七下、八下、九下到<用法>》(可网搜)之“三”为真,则《用法》有错亦真;反之则假。
    正本清源,语文人任重道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6-9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编写教材、编写字词典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辞书是按照当时的国家标准编写的,以旧的辞书为例批评新的国家标准,荒谬绝伦!

以某些文件和文章的撰稿人没有与时俱进,不掌握新的《国家标准》,在写作中出现的纰漏,来否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的用法》(GBT15834-2011),也是是非颠倒!

发表于 2022-6-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纲要》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椎化法》规定国家标准是指对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国家标准一经发布,与其重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应废止,国家标准是标准体系中的主体。

发表于 2022-6-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有句“名言”:“是县委大,还是宪法大?”在有些人眼里,县委大于宪法。

是不是可以推而广之:是国家标准的效力大,还是新闻报道或者辞书表述的效力大?

 楼主| 发表于 2022-6-1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应2#
    “欢愉”网友:

    辞书是按照当时的国家标准编写的,以旧的辞书为例批评新的国家标准,荒谬绝伦!

    网友指笔者用《汉语大词典》之例说事。
    试以新辞书为例——且看在《用法》发布后的《现代汉语词典》: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2012年6月第6版,2016年9月第7版)

    《用法》2011年12月30日发布,2012年6月1日实施。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就用顿号点断,而2002年第4版好像还不是。

发表于 2022-6-1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辞书在学术上确实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没有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党的方针政策的效力大——这是起码的政治常识。

 楼主| 发表于 2022-6-1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应6#
    “欢愉”网友此说等于没说。学术与非学术怎可作比?
    若真诚讨论,请具体而言。
    如拙文第一例:
    三、书名号之间没点号点断就不停顿。
    如相声中的句子,电影名电视剧名、歌曲名、地名等串讲。
    《小芳》《姐姐》终于来了!(两书名号标示的是歌曲名;它们构成同位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
    “小芳”与“姐姐”之间没点号点断,就应看作读作不停顿之“小芳姐姐”,而非停顿之“小芳、姐姐”或“小芳,姐姐”。但教材例句若都看作读作不停顿,则又无一说得过去。

发表于 2022-6-14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下的定义是:书名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

      磁场2016对“语段”一词要刻意回避和批驳,所以在主贴对书名号下的定义是:“书名号是标号”“标示各种作品的名称。”

     “ 我喜欢《毛泽东诗词》”,有书名号,因为是在语段中;但是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的就是:毛泽东诗词,没有书名号,因为这部作品的名称没有出现在语段中。同样道理,《毛泽东诗词》这本书的目录中,依次印有诗词的名称,也没有书名号;在做标题时也没有书名号,都是因为不在语段中。市面上书名号的滥用就是作品名不在语段中用了书名号。

       为此给你普及一下书名号的知识,纠正你刻意回避和反感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新推出的“语段”的错误认识。

发表于 2022-6-1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磁场2016 发表于 2022-6-14 22:06
回应6#    “欢愉”网友此说等于没说。学术与非学术怎可作比?    若真诚讨论,请具体而言。    如拙文第一 ...

《小芳》《姐姐》是两个作品的名称,视觉上已经看出来了,稍微懂书名号的作用的人绝对不会鼓捣犟,把它读成“小芳姐姐”。

你这种诡辩与“取得大专文凭的和尚 / 未取得大专文凭的干部 / 都要参加这次普法考试”异曲同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应8#、9#
    “欢愉”网友在9#说:

    稍微懂书名号的作用的人绝对不会鼓捣犟,把它读成“小芳姐姐”。

    你错了。你可能缺乏关于同位短语的知识,当然,你也没认真看笔者7#之例。两者中若其一为好,也不会这样说的——就是应该读成“小芳姐姐”。
    “小芳”与“姐姐”,是同位短语,说的是一人而非两人——你以为指两人。
    如:
    《小芳》《姐姐》她走遍了全国。
    (相声中的句子。两书名号标示的是歌曲名。它们是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构成同位短语[还有“她”],共同充当句子的主语成分)

    如同王强老师,“王强”与“老师”是同位短语;或张刚校长,“张刚”与“校长”是同位短语:都是同指一人而非两人。
    鲁迅先生,“鲁迅”与“先生”是同位短语,周恩来总理,“周恩来”与“总理”是同位短语:都是同指一人而非两人。
    你在8#提到“语段”,也好聊一聊。
    关于“语段”,我在拙文《从题目到语段——从七下、八下、九下到<用法>》提及,你可细看。我只提一点,试你看出问题与否:
    2.5 语段
    指语言片段,是对各种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不做特别区分时的统称。

    这一点是:(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有问题吗?若有,什么问题?

发表于 2022-6-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磁场2016荒谬绝伦!把个人看法凌驾于国家标准!

       按照法治原则:只能用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判断印刷品标点符号正误。绝对不能主次颠倒,用印刷品的标点用法来证明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0: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印刷品的标点符号”指哪?
另,期待你说说“语段”的那一点的问题。

发表于 2022-6-1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标准:是指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或国家需要控制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发布。国家标准是“通用的”的,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通用,不受行业的限制。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发布。

对于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 - 2011):其中“GB”就是国家标准,“T”就代表推荐。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这就是编写教材使用标点符号的尚方宝剑。


可惜按此编写的教材却遭到想出风头的磁场2016的百般挑剔,恶意攻击,而且不听劝阻,甚至狂妄提出“择善而从,不善不从”,不知道磁场2016意欲何为!?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1:2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印刷品的标点符号”指哪?
另,期待你说说“语段”的那一点的问题。

发表于 2022-6-15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磁场2016 发表于 2022-6-15 10:50
请问,“印刷品的标点符号”指哪?
另,期待你说说“语段”的那一点的问题。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提出的“语段”完全正确,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难道不能与时俱进,提出“语段”这个概念?过去的提法和国家标准不统一的都应该纠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教学语法提要》还创新提出“语素”这个新概念,还用“短语”代替了原来的“词组”,这也是与时俱进。

你如果真的要研究学问,还可以找出1956年新中国第一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和上世纪初的《马氏文通》,才知道汉语语法随着时代发展而前进,才不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16#
    我在10#提出:
    关于“语段”,我在拙文从题目到语段——从七下、八下、九下到<用法>》提及,你可细看。我只提一点,试你看出问题与否:
    2.5 语段
    指语言片段,是对各种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不做特别区分时的统称。
    这一点是:“(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有问题吗?若有,什么问题?

    之后,虽然欢愉网友连续上贴三帖,但无一帖谈及——只说“完全正确”不叫讨论。
    这是欢愉网友不实实在在不认认真真之一瞥。他倒是喜欢夸夸其谈——空谈误国。或许他于此不懂,于是就避而不谈。他不懂,却又希望他能具体而言,是强他所难了。
    《用法》“语段”之“(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之误有几,先说一,看是也不是。
    一、“词、短语、句子”是三级语言单位(有说语法单位),而“复句”不与这三者同一层次,所以完全没资格与它们并列而陈。因为句子由单句、复句组成,句子是复句的上位概念,而复句则是句子的下位概念。
    词由实词、虚词组成,可说成“词、实词、短语、句子”吗?若复句可则实词可。
    又,复句若可如此呈现则单句亦可,试说成“词、短语、句子、单句、复句”。
    1.“词、短语、句子、复句”之说算不算15#所反复强调的“与时俱进”?
    2.若“1”之说错,则15#所述之《用法》“提出的“语段”完全正确”怎么看?


发表于 2022-6-1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2.5 语段    指语言片段,是对各种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不做特别区分时的统称。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呈现事物须有序,这使人易于理解,这使人便于记忆。相反则相反。
    这个序,或由近及远之近远(也可由远及近之远近。以下只例举前者),或高低,或大小,或多少,或前后,或左右……
    《用法》“语段”之“(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之误有几,现说二,看是也不是。
    二
    1.以所及大小套:
    词,小;短语,中;句子,大;复句,中上(介于短语与句子之间)。
    有“小、中、大、中上”之排序的吗?有,《用法》。
    2.以数字多少套:
    词,1;短语,3;句子,5;复句,4。
    数的顺序为“1、3、5、4”,这有什么规律可言!
    这排序之紊乱是15#反复强调的“与时俱进”吗?是15#所述《用法》“提出的‘语段’完全正确”吗?
    元芳,你怎么看?

发表于 2022-6-15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奉劝磁场2016不要再横板筋、蛊捣犟,不要继续充当法盲了!

       201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7—2012),也是推荐性国家标准。

       这个标准的有些具体规定与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发文的格式有些不一样。

       国家标准《党政机关格式》规定:“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   发文字号之下4mm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这个标准就是国务院一贯使用的,原来党中央的文件是“横隔线  隔开公文的版头部分与行文部分的横线。由居中的的红色五角星加两则红色红色横线组成,位于发文字号下方。”这就是说,党中央原来的红头文件中“分隔线(横隔线)”的格式,已经不符合新公布的国家标准了。

       国家标准《党政机关格式》还规定:“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写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过去党中央的红头文件印发日期就是阿拉伯数字,但是国务院的印发日期是小写汉字(一、二、三、四……),不符合国家标准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通知》的第十条  公文板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通知》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党中央、国务院都带头执行国家标准,哪怕是推荐性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用这个事例教育磁场2016,老老实实执行国家标准 ,即使国家标准有些你认为的瑕疵,也必须坚决执行,不能污蔑攻击,更不能叫嚣“择善而从,不善不从。”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愉”网友又跑题了。

    因为19#对笔者在16#、18#提出的“《用法》‘语段’之‘(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之误一、二避而不谈,这不是认真讨论的表现,得改改。

    另外,在19#中说的“横板筋、蛊捣犟”、“不能污蔑攻击,更不能叫嚣”等,最好不要出现。漫骂不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只会使人觉得有欠文明。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