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962|评论: 5

向导教育思想原则和实质在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

[复制链接]

1980年代后期,由江苏教育研究学者张俊杰主持向导教学法教学研究实验,1 9 9 2 年撰写实验报告上报省劳动厅。此后在进一步全面教育改革实验实践中,总结学校教育改革实验基本经验归纳为五项原则。

向导教学法基本原则是:

A 、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社会、家庭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学生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这就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内在求知动力,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展开学习。

B 、教师向导性原则。互助合作是人的社会性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发挥向导服务作用,要想学生之所想,提供学生之所需,才能保证学生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C 、教育全面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要把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与相关的身心素质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又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充分发掘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

D 、自学主导性原则。自学是指一切自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学环境,把学生已有知识最近区域与新的教学内容紧密连结起来,在自学、巩固、提高过程中,开展激励、诱导、评价、反馈、调整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良好状态。

E 、素质发展性原则。这一原则规定了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又是实现教学素质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学评价应以课堂学生的积极活动为内容,以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为标准。

向导教学法的实质是在学科教学实验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确立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向导服务的有效实践。 只有学生在自主选择探索学习中,才能不断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潜能。然而自发的学生活动往往具有盲目性,需要先知先觉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和激励,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失误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使其身心得到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一句话,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来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的主人,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互助合作品格的新时代公民。 向导教学法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实践可行性,提出了“教师为向导,学生是主体”的新教育指导思想,是对我国长期流行的凯洛夫“教师主导论”历史的辨证的否定。
5428907_202204160303430979957824.jpg
50da81cb39dbb6fd92ece125f9b45110962b3793@f_auto.jpeg
4ec2d5628535e5ddd332ad23769bb0e6cf1b6291@f_auto.png
y0028d65.jpg
4afe399759ee3d6da7c1761906166d224e4ade25.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08:2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参与校纪管理化解师生对立
https://mp.weixin.qq.com/s/jYgJWYT6-CPAtQwvgZauxg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维护学校秩序,是学校民主和法治教育过程,“自理自立自治”是学校管理养成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互助合作友爱集体教育的前提,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知行合一的实现。
mmexport21d5b73fb6ccfc568d47b55a74cd2607_1680997383114.jpeg
mmexportac2887aedf822cfd5c5326c8160cd3fb_1684748051996.jpeg
mmexport1680665406345.jpg
mmexport1680665399076.jpg
mmexportb827c08e638a834856583f2dbb126cef_1681638309526.jpeg
mmexport1680658675278.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6-12 20:5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哲学:人类社会存在的劳动生存方式和动物生存方式
【提问】:网上看见讨论《人之两重性初探》的跟帖,热烈争论众说纷纭甚至观点相去甚远。谈及人类社会存在的“劳动生存方式和动物生存方式”,联系社会“真善美”和“假恶丑”实际很有现实意义。这一观念的确立,直接涉及教育的产生以及教育的内容、方式和目的,关系教育哲学重大课题。为此就教于学者。
【答问】:人类历史考古发掘,证明了人类从动物哺乳类灵长目,适应自然环境变化通过劳动创造,逐步进化发展而来。人类劳动实践产生协作社会,在动物自然属性基础之上,日渐形成“协作友爱互助”的人性,从而逐步摆脱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成为依靠自身智慧和劳动创造社会幸福的人类。
这种人类特有的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江苏教育研究学者张俊杰先生,1960年代观察社会矛盾和变迁,阅读瞿秋白《多余的话》中“两重人格”的思考,依据奥地利生物学家考察生物种间和种内斗争的普遍现象,提出了人类社会存在着两种生存方式:动物生存方式和劳动生存方式。
1988年7月14日张先生撰写《人之两重性初探》,文中论述了人之两重性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相互博弈、影响和演化趋势:
人类社会正是以自然属性为基础,以社会属性为发展动力的。人类的自然属性是不能缺少的,而社会属性是可以改变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赖以存在的基础,自然属性的病态发展可以决定或改变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又可以作用于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存在的条件,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条件下,这种自然属性的需求应予承认和保护。自然属性的恶性膨胀,人就成为赤裸裸的动物,残忍而贪婪,无礼义廉耻可言。社会属性中的“真善美”,有利于社会的幸福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向心力,是正作用。而“假丑恶”的存在,则有害于社会的幸福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离心力,是副作用。这种副作用,是人们自然属性病态发展,采用动物生存方式,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以,也可以把“假丑恶”称做动物性,是有别于社会属性的正作用的。
“真善美”是社会协作生产的需要,是劳动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劳动生存斗争中,人与人之间发生“协作、友爱、互助”的关系,于是人类倡导“真善美”。动物生存斗争中,人与人之间发生“掠夺、残杀、寄生”的关系,是为人类社会所不齿的,因而“假恶丑”经常在隐蔽中存在,这就是虚伪。没有“真善美”就没有人类社会,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真善美” 是一定会战胜“假丑恶” 的,虽然要经历曲折的道路。
通常认为有些人是衣冠禽兽,这些人没有人性,可见人们赋予人性以真善美。人为什么会成为衣冠禽兽呢?对此,动物学家考察了动物习性:“残杀、掠夺、寄生”是其生存方式,人类学家考察了人类习性:只有劳动创造财富可以摆脱动物生存方式,而劳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
人类与动物相同的是自然属性,而不同的是人类劳动生存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属性,我们把这种劳动生存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属性称为人性。食色性也,指的即是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存在的物质条件,自然属性的满足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原则,如果自然属性恶性膨胀势必采用动物生存方式来满足,于是人的自然属性转化为兽性,于是出现人类“残杀、掠夺、寄生”的犯罪行为。 “残杀、掠夺、寄生”为人类大多数所不齿,势必使人类倒退到蛮荒岁月,这种犯罪行为必然以“假恶丑”为其表现形式。
人类不断创新和创造的劳动,产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团结、互助、友爱”的劳动需要全人类积极参与,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与“假恶丑"的兽性做不懈的斗争,在科学文化发展中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人的自然属性是先天的,不需要培养和鼓励,而需要科学合理健康的自律他律。人类的社会属性只能通过劳动创造过程来培养,尊重和热爱劳动创造及其成果是人性的起点,所以我们认为劳动技能、观念和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里面的一个基本观点,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它是指各种生物互相进行生存斗争,由天(自然)来选择,适应自然变化就存活,不适应的就灭亡。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这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生存法则。
物竞天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汉语解释是生物互相竞争,能适应生活者被选择存留下来。在生物进化论中的意思是每种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时,都会出现基因的变异。若这种变异是有利于这种生物更好的生活的,那么这种有利变异就会通过环境的筛选,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来。
然而,人类因为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仅供给自己和周围亲属族人日益丰裕生活需要,而且在生产劳动过程团结合作产生友谊,尤其是伴随科技和生产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密,这种团结合作必然在越来越广泛领域和地域出现。为了生产劳动和科技的进步取得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互相尊重和平等互利,真善美成为人类追求和崇尚的品格和信念,由己及人尊重生命助人为乐伸张正义成为社会进步伦理道德。至此,人类社会渐次摆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团结互助友爱闪耀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网页链接 http://bbs.cnhan.com/read-htm-tid-18066925.html
4afe399759ee3d6da7c1761906166d224e4ade25.jpg
mmexporte2b99f77118560efa9b4eb369a2c2105_1686295723376.jpeg
mmexport1686558227925.jpg
mmexport168655797758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6-13 03:4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实证与分析(教学资料) - 豆丁网 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2671031559
问题导向:自学-讨论-归纳-总结
5428907_2022041603034309799578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19:2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资面试回答规定问题-“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是引导者”,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西安中公教育
教资考试大纲
总述
这句话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针对我国教育存在的“知识本位”“教师权威”的弊端而做出的改革。新课改提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确保理念的落实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过去的单一传授者转变为课堂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分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的是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的是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评语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

总结
        作为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做到由“教书”像“育人”转变,由“智育型”向“素质型”转变。放弃“知识垄断”的地位,注重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
        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到由“传授型”向“导学型”转变。尽快转变重复搬运知识结论的做法,探讨“学会学习”的条件、途径和方法。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