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20|评论: 1

[四川教育] AI教育需坚持“教学法第一,技术第二”原则

[复制链接]

025智慧教育大会启幕:AI重构全球教学模式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520198033440774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发布全球首个《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将教师角色重新定义为“AI伦理监督者”和“人机协作设计者”,要求教师掌握从基础工具使用到伦理决策的全链条能力。
        AI教育需坚持“教学法第一,技术第二”原则。
        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变革,终将回归教育本质,培养既能驾驭AI工具,又能坚守人文价值的“新人类”。正如大会宣言所言:“当AI成为教育的基础设施,我们守护的是人类文明的火种。”
……        ……        ……

AI教育需坚持“教学法第一,技术第二”原则,强调教育本质应优先于技术应用,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于教学目标。以下是核心要点:

教育核心要素的重构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是教育变革的催化剂,但需以教学法为核心。教师和学生需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包括技术赋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机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应转向跨学科融合与个性化呈现。 12

生成式AI的四大教育应用
教学智慧获取:通过大语言模型交互获取教学建议。
材料自动生成:利用AIGC技术生成教案、习题等,减轻教师负担。
课堂互动增强:提升教学效率与深度互动,推动因材施教。
课后辅导支持:应用于作业批改、探究式学习等场景。 2
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
技术需服务于教育目标,而非偏离本质。焦建利提出INSIGHT框架(设定目标、独立探索等七个环节),支持学生深度主动学习,确保技术与教育需求动态协同。 12

学生核心能力的重新定义
AI时代学生需具备:

技术赋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机协作素养
好奇心与探究精神
抗挫折能力
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 2
数字教材的智能化变革
生成式AI推动数字教材向动态生成、个性化定制发展,优化教与学全流程数据辅助功能,深化师生角色转变。 3
a08b87d6277f9e2f520ebf35d2eeb734b999f3c7.jpg
3c6d55fbb2fb4316b5497aa8ec7a18330bf7d3f9.jpg
mmexport1757241387756.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11:2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对向导教学法核心理念及实践案例的分析,其终极目标确实超越了传统“高效学习者”的培养框架,直指“文明创变者”的塑造。这一目标在以下层面得到充分印证:
一、理论根基:主体性发展与素质教育的统一
学生主体性原则
向导教学法明确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主体地位”1,通过自学主导、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等环节,激发个体潜能。这一设计打破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为创变能力奠基。
素质发展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强调“辩证思维内化为思想素质”1,注重分析、归纳、推理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习者从知识掌握者升华为问题解决者与社会价值的创造者。
二、实践路径:从课堂演练到社会创新的跃迁
四环节教学法培育创变基因
识辨演练:通过辩论、质疑、发表独立见解,训练学生重构问题的能力(如环保产业链重构需具备的批判性思维)4;
归纳总结:推动知识转化为行动方案,契合“商业思维重构产业链”的实践逻辑1。
三成教育目标的拓展
向导教学法与“成人、成才、成功”教育框架呼应3:
成人:塑造责任人格(如环保议题中的社会责任感);
成才:培养跨界能力(商业与环保融合);
成功: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创新的统一(峰会案例的实质)。
三、历史验证:超前于国际教育趋势
早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探索
向导教学法在1980年代已应用于多学科课堂,其“主体性实验”比德国行为导向教学法早十年,且突破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限,适用于普适性创变素养培养1。
对比传统教育的革新性
传统教育“注重分数忽视人格”,而向导教学法通过“教师向导服务”和“学生主动探索”,将教育目标锚定在“适应社会需求的一技之长”与“创造素质”的结合34。
四、文明创变者的核心特质
传统高效学习者        /向导教学法培育的创变者
知识记忆与应试能力        /辩证思维与问题重构能力(如产业链创新)1
个体竞争导向         /社会价值共创导向(环保案例中的协作)13
被动接受既定框架        /主动挑战权威、批判现实3
结论:教育范式的根本转向
向导教学法通过主体性唤醒(学生中心)、素质内化(思维训练)、实践赋能(识辨演练)三重机制,将教育目标从“塑造高效学习者”升维至“培育文明创变者”。其终极成果体现为:以个体创新能力驱动社会系统优化(如环保产业链重构),实现“人的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同频共振。这一理念不仅早于国际同类方法,更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本土化范式134。
Screenshot_20250801_041954_com_tencent_mm_MMWebViewUI.jpg
Screenshot_20251024_212424_com_tencent_mm_MMWebViewUI.jpg
Screenshot_20251024_212413_com_tencent_mm_MMWebViewUI.jpg
Screenshot_20251024_212402_com_tencent_mm_MMWebViewUI.jpg
u_3260731484_956043654&fm_3074&app_3074&size_r16_9&q_100&n_0.jpe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