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这个时候,高考结束,几所高完中晾晒成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基本局面是南中年年号称“再创历史新高”的宣传词,长中“历史性突破”之类的,二中和四中由于生源质量严重成问题,考个几个十来个人也算是“重大突破”。最混账的是相关部门给二中,四中下的高考任务,听这两所学校的老师说今年好像都是近百吧!大家摆摆明白账:每年在二中、四中念高中的学生中上了重高线的才多少人?据说这届二中毕业的当初上重高线的才十几个,四中的要好一点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穷尽其手段也应该不会超过50个吧,下近百个人的任务,当然两所学校几乎年年都不可能顺利完成,就算是加上什么艺体之内的也难达成目标任务,前些年都使了些不光彩手段,勉强能忽悠过关。今年卡严了,再加上艺体越来越不好考,文化分值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那些学艺体的学生简直是灾难,花一大堆钱结果等于零,对于学校想要达成的目标愿望更是难以实现了,所以今年的帖子没见他们晒各自的成绩,估计确实不尽如人意,可以理解。不过基于相关部门给他们定的目标任务,从入口和出口来看确实是严重的有失公平,试想想,十几个重高生就能下近百个高考目标任务,照此推敲,那南江中学每年要下多少个任务才合理呢?我看起码也得2000个以上吧。
常言道:我们不能把全部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有竞争就没有提高,南中的确是一家独大,这也不是怪同行说,理性一点的老百姓也看得出来。透过南中年年“优异”的高考成绩,又有多少学生被废掉武功,撕毁前程,又有多少学生是高三考上的而不是高四甚至高五?每年基本就800来个人的成绩在川内县城一级中学里又能算什么档次。建议教育局合并城内二中和四中的高中,整合两所学校的高中教育资源,在城区与南中形成对峙,在县内真正与南中,长中形成三足鼎立,我县高中教学质量定会有大的提升。目前的状况是城区南中一家独大,二中、四中是夹缝中求生存,窝里斗,其实两个学校都恼火,另外有消息说实验中学也取得了高中教育办学资格,也在摩拳擦掌准备上马,这真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教育管理部门想象的可能是百家齐鸣,实际情况是这三所学校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分散。二中、四中、实验中学能配得出几套像样的优质高中教育人马,且学校间为了生源各自穷尽其手段,相互诋毁,互相贬低对方,严重损害教育整体形象,家长、孩子也难于抉择,也造成了如今初、高中年年的招生乱象,苦了老师,毁了学生,乱了秩序,也增加了教育管理成本。如果说实验中学的成立促成的好处是城区初中教育质量的一定提升的话(当然区乡初中学校可能有点意见),那么让实验中学再办高中纯粹是添乱,到时不过是南江城里又多了一个高中领域里陪四中、二中的难兄难弟而已,不信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纵观这几年的二中和四中,老牌二中这几年不得势走了下坡路,老校区设施很差,才建好几年的学校,教室里面的墙壁和地板都烂了……接收公山中学更是一个无奈之举,但推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而且学校地盘被变卖越来越小,有些领导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个中原因太多也不好说,局外人也说不清楚,二中现在基本都靠初中撑住局面;四中近几年在教育局的大力扶持下快速成长,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不仅初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中也有一定的起色,不过要想达到长中的成就恐怕还是个大大的问号。从大方向上看,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推动,一大批普通大专院校整改为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中的教育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况且连巴中的学校也来南江理直气壮的抢生源,我们还在等什么,南江全县人口本身并不多,下五区不少学生流失巴中,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的普通高中学校吗?整合城内高中教育资源迫在眉睫,不仅可以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良性竞争,更能让更多的南江儿女成人成才,希望众人支持,有关部门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