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三只虫

给一个理由让我回达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 11:39 |
以下是引用牛刀在2005-4-1 13:30:00的发言:

曾经自做多情回到达州,现在离开义无返顾,不为什么,只因当时自己的幼稚和弱智

从户籍上说,我不是达州人了,尽管咱到处自称达县人,没意思

务实

发表于 2005-9-1 18:40 |
[em07]

发表于 2005-9-2 19:16 |
“《宪法》中并没有规定市对县有管辖权。城市分等级是不合理的,城市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毛寿龙说,地区本是一个虚化的概念,但上世纪90年代“地改市”后,它逐渐变成了一级政府,功能实化。

  杨凤春称地级市的出现是“叠床架屋”,其设置有点“莫名其妙”。

  他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可分为一般行政地方(主要是乡村)和城市地方,城市地方是建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而乡村则不然。因此,城市管理和一般行政地方的管理不一样,市管县是不合理的。

发表于 2005-9-3 15:15 |
43楼的,你不说出你名字和地址,你就是全川人民的孙子!!!!

发表于 2005-9-3 20:59 |
以下是引用牛刀在2005-7-15 20:11:00的发言:
再努把力,把父母接到成都住

我已先到

发表于 2005-9-3 20:58 |

中国适时改革行政区划 建省县两级政府体制
2005年08月31日 11:49

字体:大 中 小

凤凰卫视8月31日消息 综合报道,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走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集约式城镇化道路,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试点改革。

行政区划改革的时机基本成熟

学者张占斌5月中旬在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撰文称,从各地的改革实践和政策研究部门及专家学者讨论的情况看,中国着手行政区划改革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可重点考虑先在中间层次进行突破性尝试。

张占斌认为,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是在计划经济年代逐步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后仅有小规模小范围的调整。现在来看,伴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合作和横向联合日益扩大,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导致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增多,也对调整改革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更迫切要求,而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发展观也需要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有新的统筹安排。

「十一五」期间适时启动

刘勇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适时启动该项改革,包括实行区域城镇政府和区域辖区政府分置,城镇政府归区域辖区政府领导,城镇政府的职能仅限于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城镇公共服务;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相应地取消城镇的行政级别,仅按人口规模划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除首都、省会城市及若干中心城市外,所有的城市原则上都归县政府行政管辖等。

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

刘勇指出,集约式城镇化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与现行的人为行政区划调整方式的城镇化道路,有着本质的不同。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强调的是人口的非农业化,以及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产业在特定区域的聚集。人为的城镇化模式,根源于「市管县」的行政体制,通过「县改市」、「市改区」、「乡改镇」等行政区划变更方式,将整块行政区人为地「划」为城镇,而不考虑区内人口是否真的享受到了城镇生活。

刘勇强调,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是改变目前「整体设市」模式,逐步恢复和推行以往「切块设市」模式,并可试行「县管市」的行政体系。「切块设市」更有利于城镇发挥对外辐射的功能,同时也有利于县市之间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博弈机制。

重点在中间层次突破

张占斌指出,鉴于行政区划改革牵涉面比较广,尤其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因此,重点考虑先在中间层次进行突破性尝试。目前,中央决策在中间层的落实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梗阻问题,宏观调控等政策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打折扣的现象,政令不够畅通。而经济过热难以抑制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也多与此层面的投资热情和冲动密切相关。中国政府管理层次多,隶属关系复杂,管理半径过长,行政分割严重,行政成本过多,也主要出自中间层改革滞后,多年没有解决管理幅度和管理规模过大的问题。

可适当增设直辖市

张占斌提出,调整中间层的行政隶属关系,可以适当减少管理层次。主要改革内容可考虑:适当增设中央直辖市;省直管县;缩小管理幅度。这样做有助于打破行政分割,缩短管理半径,节省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城市支持农村,保证中央加强对基层公共服务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减轻县乡两级财政压力,加强城乡统筹,也有实际作用。

他说,中间层领导能力比较强、经验比较丰富,并且有重庆增设直辖市直管县以及河南、湖北、浙江等省在财政上直管县的“强县扩权”改革实践经验,上下推动中间改革的社会基础已经形成,操作起来难度不会太大,不易出现大的震动和风险。即使出现一些局部问题,也比较容易控制和解决。从中间层入手,容易形成中间层之间的改革竞争机制,有助于发挥中间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改革的推动力量和利益机制,便于中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并以此推动行政区划改革开始起步。






关注:大盘的下一目标位是多少?·十八岁以下勿点击!·晚上睡不着,找我!


作者:名字不能太长(qtlover) 日期: 08-31 17:15 到顶部 上一帖子 下一帖子 到底部 回复

Re:中国适时改革行政区划 建省县两级政府体制


集约式。。。中国正在倡导节约社会,这个集约式难道为了节约啥啊?

我怎么感觉这样会富得更富,穷得更穷?



关注:大盘的下一目标位是多少?·十八岁以下勿点击!·晚上睡不着,找我! 纨绔子弟


作者:我不爱拉灯(huhuhu999) 日期: 08-31 17:10 到顶部 上一帖子 下一帖子 到底部 回复

Re:中国适时改革行政区划 建省县两级政府体制


早该这样了!养了一大帮尸位素餐、吃人饭不干人事的酒囊饭袋!早就说要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结果是反其道而行之!



关注:大盘的下一目标位是多少?·十八岁以下勿点击!·晚上睡不着,找我!


作者:溜达溜达(hx55555) 日期: 08-31 17:52 到顶部 上一帖子 下一帖子 到底部 回复

Re:Re:中国适时改革行政区划 建省县两级政府体制


中央管省,省管县,县官乡



关注:大盘的下一目标位是多少?·十八岁以下勿点击!·晚上睡不着,找我! 溜达溜达

到顶部 [关闭]

中华网论坛管理办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发表于 2005-9-3 20:55 |
以下是引用四望山在2005-9-3 15:15:00的发言:
43楼的,你不说出你名字和地址,你就是全川人民的孙子!!!!

你身上一鼓膻气,骚臭冲天[em01][em01]

发表于 2005-9-3 19:47 |
以下是引用四望山在2005-9-3 15:15:00的发言:
43楼的,你不说出你名字和地址,你就是全川人民的孙子!!!!

你是个批眼痛,四二鞑,弱者只会说弱者话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5-9-3 22:17 |
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中层行政发展宜简化为妥。从当前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来看,省直接管县实属十分明智之举。自古以来,县一直是基本的行政单位,20世纪以来成为功能愈益完备的基层政府。但自从实行地管县以后,县级政府的功能就主要成了落实上级政府的精神,对地市一级政府负责。但是,县级政府作为直接面向乡村社会、功能完备的政府,与1949年相比,县的机构一般都增加了几倍,但施政的绩效却提高不多,一方面是由于乡级政府实体的存在,事实上阻碍了县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县政机构“衙门化”,县级官员的办事作风日益“官僚化”;另一方面也是县级政府、行政官员与地市级行政部门、人员盲目攀比、学习的恶性后果。

发表于 2005-9-3 22:34 |

新华网 社区首页 帮助 论坛列表 管理规定 网友文集 投票区 精华区

作者:苇公子 于 2005-08-22 11:37:13.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作为省级机关的派出机构,地级市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坚决支持撤销地级市,以减少中间行政管理环节,裁掉白吃皇粮的冗员!
说的好,支持!

作者:昨夜梦入幽谷 于 2005-08-22 14:45:22.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省管县到底有多难?

“市管县”是违宪行为,为何迟迟得不到纠正??
第123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呼声one 于 2005-08-24 14:41:56.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撤市扩县-----解度


市领导县体制的矛盾,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的矛盾,就是市县争利的问题,这是市县矛盾的核心。产生这个矛盾的主要根源是市的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加上有些市管辖县的数量多、人口多、面积大,市带县带不动,市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有大的倾斜、扶持和援助,相反甚至要依靠县的“贡献”来投入市区建设,因而在财税分成、基建投资、开辟新的生产项目等方面市里常常优先考虑市区。有些新设的地级市每年还要县里上交市里一定数量的市政建设经费,用于市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城市建设。这样县里就明显感觉增加了负担。县里一般希望市里对县里有所扶持和帮助,有的期望值还很大,期望得不到实现就失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市括县”、“市挤县”的议论,认为市不仅带不了县,而且是揩县的“油”来肥市。二是行政管理的矛盾。地区体制时期,由于地区属于省(自治区)派出机构而不是一级政权建制,很多行政管理工作由省直接对县,省里管得比较宏观,县的自主权和回旋的空间都比较大。在市领导县的体制下,市对县的领导是全方位的具体的领导,县的自主权比地区体制时期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三是城乡关系的矛盾。在市领导县体制下,市里既要抓城市工作,又要抓农村工作,在工作部署、城乡利益分配等方面难免出现不平衡。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一般放在城区,特别是把发展二三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笔者在沿海某市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召开市人代会时所辖各县对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是,认为市政府工作部署不是面向全市各区县,而是针对城区而言,因此把市政府工作报告称作市区工作报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因为市区经济社会结构复杂,管理事务多、任务重,市里不得不解决眼前的突出问题,有时难以顾及农村工作,久而久之县里就觉得市里对农村工作指导不力。

  市领导县体制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这个体制本身的局限性,是行政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从理论上讲这个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框架下,这个体制在一定条件下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个一定条件就是市与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管辖范围的大小。一般而言,市的经济实力强、县的经济实力弱而且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市与县互利互惠程度高,这情况下的市领导县体制运行就比较顺畅,比如一些省会城市领导县就比较好;相反,如果市的经济实力弱而县的经济实力强,这时的市管县体制矛盾就会突出。另外,市县两弱时矛盾也不大,而市县两强时则容易产生矛盾。市领导县体制的效果如何还与市领导的县的数量多少密切相关,因为市的辐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限度就容易产生矛盾。现实中,经济发展水平高、实力强的地级市常常周边的县较少,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市周边的县却很多,因而产生了实力强的市领导的县的数量少、而实力弱的市领导的县的数量反而多的奇怪现象。这是因为经济实力强的市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里城市密集、数量众多,周边需要领导的县数量较少,甚至无县可“领”。而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数量少、功能差、辐射能力弱,但周边比较贫困落后的县却很多。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大马拉小车”与“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市领导县体制的突出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省县之间多了一个中间管理层,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八十年代以前省县之间虽然也有个管理层,但主体是地区领导县体制。地区作为省(自治区)的派出机构,从职能任务、机构设置到具体的领导方式方法,与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建制的地级市都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地区对县的领导要简单一些、务虚一些,而市对县的领导则要繁琐得多、实在得多。地区对县的领导主要是党务领导和行政督导,市对县的领导除党务、行政外,还包括经济事务。因此从地区领导县体制转到市领导县体制后,省里对县里领导的各项工作都要经过地级市中转,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省与县的中间环节大大增多了,县的自主权明显减少,县里普遍感到“婆婆”管得更多更严,市和县的管理成本都增加了。笔者利用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机会,对第二期来党校学习的县(市)委书记进行过走访调查,从中了解到,仅应付检查接待一项,县里普遍感到应接不暇。有的县委书记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后,市里机构多了,工作人员多了,对县里领导实了,因而到县里来检查的人也多了、次数也多了。有些县进行过统计:市四大班子及所属局委办每年到县里检查工作总计起来,少的市也上千人次,多的几千人次。有的地级市只管辖一、两个县,市里到县里检查工作的频率就更高了,县里的接待任务自然就更重,几乎天天都有市有关局委办“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县领导及有关局委办负责同志只得忙于接待应酬。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文山会海问题。中央和省里下发文件时很多是下发到县、团级,但地级市为了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常常要再发个文件进行贯彻落实。笔者从河北某县来中央党校进修的一位县委书记那里了解到,该县去年收到上级各方面的文件470多个,其中70%来自地级市。重复开会的问题也突出。现在交通发达,省里很多会开到县一级,县市有关人员一同参加省里的会议。但为贯彻会议精神,地级市一般都要再召集各县、区开会,这样县里就同一事项既要参加省里的会,又要参加市里的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50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24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尊重宪法 于 2005-08-26 14:25:38.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支持楼上的观点!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50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25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尊重宪法 于 2005-08-26 14:25:59.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支持楼上的观点!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508 个阅览者

发表于 2005-9-3 22:32 |

新华网 社区首页 帮助 论坛列表 管理规定 网友文集 投票区 精华区

作者:苇公子 于 2005-08-22 11:37:13.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作为省级机关的派出机构,地级市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坚决支持撤销地级市,以减少中间行政管理环节,裁掉白吃皇粮的冗员!
说的好,支持!

作者:昨夜梦入幽谷 于 2005-08-22 14:45:22.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省管县到底有多难?

“市管县”是违宪行为,为何迟迟得不到纠正??
第123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呼声one 于 2005-08-24 14:41:56.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撤市扩县-----解度


市领导县体制的矛盾,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的矛盾,就是市县争利的问题,这是市县矛盾的核心。产生这个矛盾的主要根源是市的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加上有些市管辖县的数量多、人口多、面积大,市带县带不动,市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有大的倾斜、扶持和援助,相反甚至要依靠县的“贡献”来投入市区建设,因而在财税分成、基建投资、开辟新的生产项目等方面市里常常优先考虑市区。有些新设的地级市每年还要县里上交市里一定数量的市政建设经费,用于市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城市建设。这样县里就明显感觉增加了负担。县里一般希望市里对县里有所扶持和帮助,有的期望值还很大,期望得不到实现就失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市括县”、“市挤县”的议论,认为市不仅带不了县,而且是揩县的“油”来肥市。二是行政管理的矛盾。地区体制时期,由于地区属于省(自治区)派出机构而不是一级政权建制,很多行政管理工作由省直接对县,省里管得比较宏观,县的自主权和回旋的空间都比较大。在市领导县的体制下,市对县的领导是全方位的具体的领导,县的自主权比地区体制时期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三是城乡关系的矛盾。在市领导县体制下,市里既要抓城市工作,又要抓农村工作,在工作部署、城乡利益分配等方面难免出现不平衡。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一般放在城区,特别是把发展二三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笔者在沿海某市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召开市人代会时所辖各县对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是,认为市政府工作部署不是面向全市各区县,而是针对城区而言,因此把市政府工作报告称作市区工作报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因为市区经济社会结构复杂,管理事务多、任务重,市里不得不解决眼前的突出问题,有时难以顾及农村工作,久而久之县里就觉得市里对农村工作指导不力。

  市领导县体制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这个体制本身的局限性,是行政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从理论上讲这个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框架下,这个体制在一定条件下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个一定条件就是市与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管辖范围的大小。一般而言,市的经济实力强、县的经济实力弱而且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市与县互利互惠程度高,这情况下的市领导县体制运行就比较顺畅,比如一些省会城市领导县就比较好;相反,如果市的经济实力弱而县的经济实力强,这时的市管县体制矛盾就会突出。另外,市县两弱时矛盾也不大,而市县两强时则容易产生矛盾。市领导县体制的效果如何还与市领导的县的数量多少密切相关,因为市的辐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限度就容易产生矛盾。现实中,经济发展水平高、实力强的地级市常常周边的县较少,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市周边的县却很多,因而产生了实力强的市领导的县的数量少、而实力弱的市领导的县的数量反而多的奇怪现象。这是因为经济实力强的市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里城市密集、数量众多,周边需要领导的县数量较少,甚至无县可“领”。而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数量少、功能差、辐射能力弱,但周边比较贫困落后的县却很多。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大马拉小车”与“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市领导县体制的突出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省县之间多了一个中间管理层,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八十年代以前省县之间虽然也有个管理层,但主体是地区领导县体制。地区作为省(自治区)的派出机构,从职能任务、机构设置到具体的领导方式方法,与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建制的地级市都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地区对县的领导要简单一些、务虚一些,而市对县的领导则要繁琐得多、实在得多。地区对县的领导主要是党务领导和行政督导,市对县的领导除党务、行政外,还包括经济事务。因此从地区领导县体制转到市领导县体制后,省里对县里领导的各项工作都要经过地级市中转,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省与县的中间环节大大增多了,县的自主权明显减少,县里普遍感到“婆婆”管得更多更严,市和县的管理成本都增加了。笔者利用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机会,对第二期来党校学习的县(市)委书记进行过走访调查,从中了解到,仅应付检查接待一项,县里普遍感到应接不暇。有的县委书记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后,市里机构多了,工作人员多了,对县里领导实了,因而到县里来检查的人也多了、次数也多了。有些县进行过统计:市四大班子及所属局委办每年到县里检查工作总计起来,少的市也上千人次,多的几千人次。有的地级市只管辖一、两个县,市里到县里检查工作的频率就更高了,县里的接待任务自然就更重,几乎天天都有市有关局委办“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县领导及有关局委办负责同志只得忙于接待应酬。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文山会海问题。中央和省里下发文件时很多是下发到县、团级,但地级市为了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常常要再发个文件进行贯彻落实。笔者从河北某县来中央党校进修的一位县委书记那里了解到,该县去年收到上级各方面的文件470多个,其中70%来自地级市。重复开会的问题也突出。现在交通发达,省里很多会开到县一级,县市有关人员一同参加省里的会议。但为贯彻会议精神,地级市一般都要再召集各县、区开会,这样县里就同一事项既要参加省里的会,又要参加市里的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50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24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尊重宪法 于 2005-08-26 14:25:38.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支持楼上的观点!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50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25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尊重宪法 于 2005-08-26 14:25:59.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支持楼上的观点!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508 个阅览者

发表于 2006-9-19 22:46 |

你回不回去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哈,不过呢,我还是想回自己的家乡哈,我说的实话,以前我在家乡的时候,没有感觉家乡怎么样的好,但是现在却是无比的恋家,我现在在广州读书啊

发表于 2006-9-20 20:35 |
哎``不是不想回去,是不能回去``汗[em04][em04]

发表于 2006-9-26 21:24 |

反正不管怎么样   我都要回去

   因为我们家只有我一个!!!!!!!!!!!!!!

发表于 2006-9-26 21:24 |

反正不管怎么样   我都要回去

   因为我们家只有我一个!!!!!!!!!!!!!!

发表于 2006-10-1 11:56 |

回达川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了,我都一样,离开达川十几年了,只是偶尔想起,如没有什么待殊事情是很难回去的了.

达川虽给了我太多的回忆,也给了我太多的伤感.

所以要给一个回达川的理由,我看好难!

发表于 2006-10-2 00:36 |

 

[em25][em25][em25][em25]

发表于 2006-10-6 20:00 |
给一个理由让我回达州!!!

发表于 2006-10-16 11:15 |
[em11][em11][em11]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原创]宣汉.樊哙人民心系灾区

发表于 2006-10-16 11:16 |
怎么搞的[em14][em14][em14][em14]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