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716|评论: 76

拼搏(小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3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来练练写小说,无法一气呵成!因为这是业余!水平有限,见笑了, 读者勿喷
                            拼   搏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自我拼捕想改变命运的人们……
                 ---作者手记
                     一
  这是农历二0一四年的腊月十八下午,外面刮着刺骨的寒风,胡雪平带着自己的妻子刘江秀和儿子胡刘轩从苕国的县城回到了胡雪平的老家胡家沟。
  一家三口站在进村的山梁上,胡雪平喘着气站住了,他的左边站着妻子,妻子手里拿着给父母与祖父母上坟的鲜花、香蜡与鞭炮还有宽幂钱,儿子手里提着的是给村里几个老人拜年的礼品。他左手牵着妻子的右手,右手牵着儿子的左手,往山下眺望去,整个村子尽收眼底,二十年前他在村里的时候应该长着葱绿色的麦苗的地方没有了,应该长着灰绿色的油菜苗的地方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那些干枯的芦苇、干枯的杂草、无叶的桑树、无叶的青岗树,一片片荒芜的田地……
   一个以前二十多户人的村庄里,现在只看到两户人家的房屋上空冒着缭绕的青烟,象幽魂一样飘绕在上空,这绝以标志着这个村里还有人住,还有生命的存在。他知道这两处房屋上有青烟的地方是远房的两个叔伯的房子。他看到了自己二十年前父母留给他的一间七十年代修建的房子上面没有了青瓦、没有了横梁,只有夹在自己大哥与三哥房子之间的地基了,还有那孤怜怜的石柱子,也看到了三哥那七十年代修的房子,四周无壁,那用竹子编织的墙壁没有了;村子里还有四五家的房子都跟自己的房子一样。
一缕寒风吹来,胡雪平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并轻轻地咳了一声嗽,妻子用她那重庆口音慎怪地说道:“你冷吧?看你脸都发青。你看你这羽绒服里面的羽绒都没有了,再看你这裤子都洗的发白了,我给你买的你都不穿,要叫给儿子穿,十多年没回去了,人家看你这样子不笑你才怪!”妻子放开了他的手,抬起手来,将他那凌乱的头发给他理了理。他转头看了一眼妻子,凄然地一笑,自我解嘲道“我是为了陪衬老婆的漂亮与儿子的帅气!”他转身用手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子,你说是吗?”身边的儿子回答道:“老爸,珍惜自己身体就是爱惜家人!”胡雪平一把将儿子的头揽在胸前说:“儿子长大了,说的话这么懂事。”他用两支手捧着儿子的脸深情地看了看,儿子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白皙的皮肤,圆圆的脸蛋,一对卧蚕的浓眉下,高高的鼻梁两旁镶钳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清彻明亮,笑起来一口雪白的皓齿。穿着一件黑色中长大衣,白色的衬衣领下扎着粉红的领带,比自己都高了一个头顶,自己的儿子是如此的潇洒。再看身边的妻子长长的脖子,丰满的胸脯,纤细的腰围,鼓圆的臂部,这高挑阿挪多姿的身材,内穿一件白色的V字型毛衣,外着一件中长的深蓝色大衣,颈上系着一条真丝的粉红色围巾,一头飘逸的秀发齐腰。红中带白,白中带红的鹅蛋形脸蛋上有一双似如深潭的大眼睛和一张樱桃的小嘴。胡雪平看到这些心里是一丝的欣慰,但随后就是一片淡淡的忧伤……
  他一手拉着妻子一手拉着儿子说:“走!我们下山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9-1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请继续!

发表于 2015-9-1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雪平凭着自己的记忆在蜿蜒曲杂的草丛里寻找着下山的路径。
胡家沟是一个远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离乡镇有十五公里的偏僻山村,左有东岳山,右有西岗山将胡家沟夹在两山之间,山上全是乱石垒垒,只能生长些可以烧柴用的杂树,如水青岗树、青岗树……。这里土地贫瘠,人均田地不足一亩。村民们过着有水即涝无水即旱的听天由命靠天吃饭的时子。整个村庄居住着二十多户胡姓人家,人口不足百人!在这不足一百人的村庄里,有初高中教师两人,有乡党委书记一人、工商局长一人、铁路工人一人、煤碳工人一人、农场工人一人。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一九九四年间共考取大中专学生有十三人。
胡雪平的曾祖父是清朝的秀才,他的爷爷奶奶生四男二女,爷爷在大跃进因饥饿而死,大伯在抗美援朝牺牲,遗孀带着一儿两女改嫁,胡雪平的父亲排行老二,当年考起某师范学校,但因其父兄过世,为了养育下面的兄妹而放弃。三叔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苕国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么姑在财经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某汽车公司作会计。其余一男一女均为农民。
.胡雪平的父母原袭了他爷爷奶奶的传宗习俗,其名下也是四男二女,但因过早为其母亲早操劳家务,辛劳成疾,在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这导致了胡雪平一生的坎坷命运。
一九七一年出生的胡雪平在家中为最小,小学毕业后以其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初中,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苕国中学高中学习。一九八八年仅一分之差导致高考落榜。
一九八八年的下年,他在其二哥的支持下走进了他三叔任班主任的高考复习班。在一百二十多人的班里他以前二十名的成绩将其一百多个同学抛在了自己的后面。在这个家庭结构中,那四兄妹都已结婚成家,各自艰难地维持着自己的家庭。不幸的是在这年的年末他的母亲又查出了风湿性心脏病晚期。父母的医疗费与自己的学费就全靠这个三十多岁还没结婚的二哥凭着自己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在县城干着临工的收入来支撑着。一家四口人都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生活着。
一九八九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日晚,胡雪明正在教室里上着晚自习,为着即将几个月就要来的高考准备着,他的三叔来到了他的身边,桌子上敲了一下,将他从沉思中的他惊醒,用低沉的声音向他说道:“雪平,你出来一下。”

发表于 2015-9-1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能理解故事中的情节,情怀.期待継續.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小说将采用以时间跨度达二十年为纵向、空间跨度以南北为横向,应用黑色幽默、意识流的艺术手法,再现打工生活、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这些底层百姓的生活,揭示其生活的勤劳、艰辛、无奈和抗争,具有强力的批判主义精神,这是习作者的初衷。但不知是否能实现这一意图。请网友多加包函与体谅!今天就到此为止,有时间再续!

发表于 2015-9-14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继续....
发表于 2015-9-14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中。。。。,不错

发表于 2015-9-1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多,能写下来的人就极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雪平跟随着三叔走出了教室,看见了教室门外不远处的二哥,他头发凌乱,黝黑的脸颊上象鱼鳞一样,穿着一身满布着有着水泥浆的衣服,目光呆滞地站在那里。他走到二哥面前,二哥弱弱地声音对他说道:“走,跟我回去!”
胡雪平与二哥三叔一起走出了学校大门,公路边有辆学校的白色的长安商务车停在那里,三叔对他们兄弟二人说道“上车吧。”他自己随手就打开了车门,自个先上去了,二哥与胡雪平也跟着上了车并关上了车门。只听三叔对司机说:“王师傅,辛苦您了,送我们到山金乡去一下,家里有点急事!”师傅答道:“胡老师,不客气!”随接车子发动了向胡雪平的山金方向驶去。
胡雪平看了一眼坐在车上的二哥与三叔都面色凝重,面带忧郁的神情。他问了身边的二哥是什么事,二哥只当没有听到似的没有回答他。
夜幕的降临,胡雪平透着车窗往外望去,一天的雾都还没有全散去,那白色的雾时而象游丝时而象薄纱一样起伏地在车前缭绕着,向看不清的天空远方升腾、飘逸……汽车加快了速度,在平坦路段发出了呼呼的风声,将公路边的房子、树木……抛在了车身的后面,在低凹不平的公路上,汽车一颠一簸地让车上的胡雪平三叔侄时而跳起来时而落下去,时而前倾时而后仰……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的八点过,车子到达了山金乡的街道上停了下来,在这个偏僻的小镇,街上已经没有人走动了,只有几家小店和住户的房里显着灰暗低微的灯光,胡雪平三叔侄下了车,三叔给王傅找了一家旅馆住下,然后到小店去买了三只手电筒,胡雪平三叔侄每人一只,二哥走在前面开路,三叔走在中间,胡雪平走在后面,向自己的村庄走去。在蜿蜒曲杂的小路上,三只手电筒的灯光,才是给这个寂黑的夜晚的点缀,二哥在前面一直给后面的三叔与胡雪平报着路况,时而这里是一块石头,时而这里是一个坑,时而这里有水,时而这里是坡,时而这里是桥,时而这里是沟,时而这里是渠,时而这里有牛屎……
通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夜行,胡雪平三叔侄回到了胡雪平的家里,一上台阶就看见近八十岁的奶奶,白发苍苍地坐在门左边的一条板凳子上,手里拿着一根拐杖对三人说:“你们回来了!”再看门的右边坐着的是胡雪平的父亲,他坐在门的右边的一把木制椅上,穿着厚厚的青色棉袄,在上面时头时而不停地咳嗽,吐着白色的泡沫痰,那两颗眼珠似要掉出来一样,脸色由青转红,时而张大着嘴巴艰难地吸着气,恨不得将空中的气能全部吸进自己的肺里,但总是呼多吸少,小腹前是一起一伏,脸色由咳嗽时的红色转向青色。三人各自与他们打了招呼后走进了胡雪平的前屋,看见桌子上摆着医生的出诊箱,桌子的其他地方放着各种的药瓶与药盒。
     三人来到了母亲卧床的后屋里,村里五十多岁的赤脚医生在给母亲调试着输液器的滴速,那白色透明的液体通过塑料管尖端的针头流进了母亲的身体,那是振救母亲生命的液体。露在被子外母亲那干枯的手臂,高凸的青筋,大有要将皮肤撑破而出的样子,母亲的手臂就象他村中山林中长着的那弱小的青冈树枝一样干枯粗糙。母亲没有全身躺下,背部垫着厚厚的被子半卧着,头发凌乱,面色潮红,阳光反照的样子,眼晴微弱地闭着,张着紫色的两片嘴唇向外界吸纳着气体。

发表于 2015-9-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期待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人同时向医生询问着胡雪平母亲的病情,医生说,这是由于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现在给她输的液就是抗心衰的,他用了500毫升的0.9%的生理盐水加了一支20毫升20%的葡萄糖溶液与3支2毫升的维生素C进行静脉滴注,很快是会缓解她的心力衰竭的。他们问到是否要立马送县医院,医生告诉他们没有这个必要,很快就会好过来。
胡雪平一直站在母亲的床前守候着,时而叫着妈妈,但妈妈有时会用低微的声音答应,显得十分的无力,就象蚊子的声音一样近乎让人听不到。三叔走出了后屋来到了阶阳上陪着胡雪平的母亲与胡雪平的爸爸,二哥就到偏房的厨房里去做着晚饭。
给医生作了饭吃后,二哥送走了奶奶与三叔回三叔家去了,他们把父亲扶回了后屋躺在了母亲睡的床上的另一头,父亲连身上所以的外衣都没有脱掉,他半躺在床上,一双浑烛的眼睛盯着床对面跟他了一辈子的女人,眼睛忽而忧伤,忽而又会闪出一丝亮光……时而是一阵的剧咳、时而是一阵的喘息、时而是深深的呼吸、是而喉中发出拉据般的哮鸣声,与床对面自己的老婆相互呼应……
医生在堂屋的椅子上打着瞌睡,胡雪平兄弟俩每人端了一把木制的椅子坐在了父母的床前,时而看看吊瓶里的药液,时而呼唤着母亲,时而给母亲喂着白糖开水,但母亲总是拒绝着不能下咽……
整过的夜晚是一片的寂静,胡家沟的整个村庄只有胡雪平家还闪着灯光,村庄里偶尔能听到一两声的狗吠声,直到凌晨的五点钟过,母亲一上睁开了眼,手足是一阵的躁动和舞动,喉咙发出了轰鸣的吸痰声,母亲的嘴唇象鱼唇一样张着,脸色由潮红转向青紫再转向苍白,脸部的肌肉变的僵硬,舞动的左手定格在半空中,睁大的眼睛内的眼珠失去了光泽而暗淡不动,瞳孔没有了闪烁,鼻息没有了呼吸的声音……
“妈妈-----------”、 “妈妈-----------”胡雪平兄弟俩同时发出了这一呼唤声,但妈妈没有了回应,这俩声打破了胡家沟的宁静,接着就是全村不断的鸡鸣声,外面的天空更加变成了漆黑一遍……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习作者特此申明:作品中将会用到一些中西医处方,请读者不要仿效治病;文中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会用到自然主义的艺术手法,中小学生及幼儿不宜!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天空雾色蒙蒙,一片片的游雾在互相追随着,时而象蚕绢时而象蚕丝一样在轻风中游动,一眼望去,由近及远,映入眼帘的是清晰、蒙胧和看不到的苍茫一片伸向远方……
   胡雪平一家三口来到了他二十年前的“家”,这是一个让他二十五年前在这里送走了母亲的“家”,也是他在20年前的今天送走了父亲的“家”,还是他与妻子18年前无法在此安身而再次远离他乡的“家”,更是他自己儿子出生十五年后第一次“踏入”的“家”,这是一个让他既伤心也是一个让他无法忘怀的“家”……
      眼前的这个家,是上无片瓦,四周通风没有一块墙,现在的景象是:以前他居住的土地上是破碎的瓦片掩盖在厚厚的干枯的竹叶和枯黄的杂草,他也不知道这自己这个家是在18年间的什么时间倒塌了的。再看自己二十年前所栽的桑树、柑橘树没有了,只有偶尔的没有了生命的一两株还在那里孤怜怜的站立着,几近被萎黄的毛草掩盖,那长长的萎黄的毛草在微风的吹拂下顺风摇摆着。再看自己以前种水稻的水田没有了水,也是满地的草遮盖着开裂的土地……现在绝以能表现生命的只有那翠色的山间竹林。

发表于 2015-9-17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期待中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胡雪平的妻子刘江秀一手拉着身边的儿子胡刘轩说:“轩轩,这就是你爸以前住的地方。”胡雪平用手在妻子的后腰上拍了一下,他的意思是不想让她告诉儿子什么,他希望他的儿子快快乐乐地成长,好好读书。因为今年是他回苕国县中学读高中,他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一个好的大学,这不仅是为了愿自己以前的梦想,更主要的是要让孩子不要象自己一样一生漂流在外,受尽艰辛。但是,刘江秀却想法不一样,她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以让他更好的努力学习。
刘江秀用手理了自己的头发,用眼睛深情地看了一眼胡雪平,又用手爱抚的摸着胡刘轩的头向他讲起了自己初次与胡雪平一起回家的那段既是欢乐又是辛酸更是痛苦与无奈的历程。
这时的刘江秀眼睛有些湿润,她记得那是一九九六年的八月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那是因为她与胡雪平通过一年多在深圳的相识相处相知相恋直到相爱了。

发表于 2015-9-17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深动,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悟。西充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催人泪下,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悲欢离合就在一世间。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9-17 23:04
有闲时间的人

发表于 2015-9-18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继续呀!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