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3435|评论: 2

[生活资讯] 州河船夫(纤夫)与州河航运(上)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2-6-1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211216162528.jpg

b9538a3c4c9e860f.jpg

2345_image_file_copy_2.jpg
      旧时达州,蜀道难,州河航运一直是达城人出行和物资运输的主要途径,繁忙的州河,停泊着不少船只。下行的船只,船工们摇动着身姿划着木桡。上行的船只,纤夫们拉着沉重的纤绳,弯腰曲背,艰难前行,州河号子响彻上空。
       船夫:旧时木船上工作人统称,现叫船工、船民或船员。
       纤夫:以背用纤拉船者,纤多系竹篾丝编成的绳子。纤夫有两类:一类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业的人;另一类指桡工,桡工在船只下行时负责扳桡,上行时负责拉纤。过激流险滩时,单靠本船船工无法拉船过滩,需增加临时纤夫。临时纤夫有两个来源:一是与它船合作,集中两船船工将船逐个拉过滩去,称为“换棕”;换棕的船在码头启航时就结伴同行,也可以在滩下等待后面需要合作的船只。临时纤夫的第二个来源是附近的农民,他们常年帮人拉船,见有船到便会前往加盟,被称为“跑滩匠”,拉滩完后结帐走人。
       州河航运简略:几千年前,河水浅慢之处,人们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的激流,无法过河。有的人抱着树枝或粗的树干,浮渡过河。于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把树枝或竹竿捆成一扎,做成筏子,或把粗树干挖空,成为独木舟过河。随着时间变化,筏子与独木舟演变成木船,船夫、纤夫随之而生。
192713k2muennvz5l4pnnv.png
      排筏:明清时期,州河有船筏载人渡河或捕鱼。民国时期,达县以北山区林木繁茂,冬季采伐后集运小溪,船夫手特篙竿、爪钩,沿河疏理、拨向,顺漕放流。河道稍宽后扎成木筏,待涨水季节,沿江流放重庆、湖北宣昌、沙市一带出售。1961 年后,逐渐消失。
1655261128586.jpg
       木船:达州市志载,汉唐时期,达州境内有木船搞水运。船多用质地坚韧的柏木(柏树)料制作,故被称为“柏木船”。用铁爪抓牢,竹絮清缝,桐油浸抹,使其不渗漏。船型因年代和航道不同而各异,种类较多。小船可载3吨—5吨,大船可载30吨—40吨,渠江船最大的约载百余吨。
        大型运输木船一般要配备后驾长1人、前驾长1人和桡工(纤夫)若干人。木船行驶,控制航向的工具主要是舵,执掌后舵的船工称后驾长,全船人服从后驾长指挥。大型木船还备有一只前艄,下行时辅助后舵控制航向,执掌前艄的船工称前驾长。小船一般配备二人,桡工兼纤夫一人,桡工兼后驾长一人。船工另使用工具竹篙,俗称毫杆,用整支楠竹或斑竹做成,竹篙根部要装一个铁件,若成钩状则称为“爪钩”,作用是钩住前面的固定物拉船前进;铁件若尖而直,作用是顶住某一固定物,利用反作用力将船撑离岸边驶行,或避开水中的障碍物。木船挂帆则为帆船,凭借风力推动船行。州河木船逆水上行时,激流弯道多,风向无定,无论有风与否,都需纤夫拉船。
       民国时期,达县人田必裕研制舢板船,其形首尾皆仰而小,前无艄,后无舵,轻如一叶,吃水不深,回转灵活,适航于州河石盘长、滩险多、航道狭窄弯曲的河段。
      钢质机动船:1958年,达县专区航运公司从重庆购回钢质机动船一艘,名“先锋号”, 开机动航运先河。接着,专区粮食局、商业局购机动船,相继开展客、货运输。1965年,达县钢质造船厂建立,木质船逐步改换为钢质机动船。1988年后,专业运输船舶全部钢质机动化。1994 年,达川市、渠县、宜汉县有的人将大型钢质机动船改建为餐饮游乐船,供游客休闲度假。
       州河货运:唐元和年间以前,州河、渠江已经通航。清代,州河通航至长江。达县的大米、杂粮、木材、山货、药材等农副土特产品,通过州河入渠江,经合川至重庆,转湖北宣昌、沙市等地销售。又将所需的食盐、百货、棉纱、布匹、煤油、五金等物资运回。宣汉、达县木船至重庆往返需20多天,至三汇往返需3天。
       当时,船属私人船,代客承运,也有商家自运。木船顺流到达目的地后,若无货物回运,船主将木船贩卖,船工搭乘它船或“起旱”(步行)回家,重新购船营生。宣汉达县大巴山区,木材较多,造船业发达,木工叫“水木匠”。那时,达县有些船商在三汇开分行,大船停泊。州河枯水季节,大船行驶不便,用小船中船将货物运至三汇转大船,经渠江运至重庆湖北等地。
       清嘉庆时期,清王朝为镇压白莲教起义,在南门河滩猪市坝设川湖陕靖寇指挥中心,湖北陕西重庆商人来达城做“火线生意,”商贩逐渐增多,沿河街道始起,珠市街、永丰街兴旺发达,州河水运一派繁忙。清光绪年间,官府授意,达县船户船商建立“王爷会”,即帮会,负责承揽货源、调解纠纷、帮危扶困、融通解决有关事宜。民国18年,宣汉县五宝乡国大代表梁烈武开办“宜汉水运公司",有船300多只,每8只至10只船编一运输班,承运宣汉至重庆生铁、粮食、商贸等物资。民国38年,西南长官公署四川省船舶总队渠江大队成立,队部设达县城南门王爷庙。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物资需求大增,州河船工竭尽精力为抗战货运。
       解放前达县港有船民600多户。有的船主兼袍哥人家,管着10来只木船。码头文化就是袍哥文化,只要你加入了袍哥组织,对上暗号,船只就一路畅通无阻。解放后,袍哥会被取缔。
       新中国成立,水运受各级政府重视,先后成立三汇、达县、宣汉内河航运管理站,整顿航远,废除旧船帮公会,取缔苛捐杂税,改造船业资本家,打击封建把头和船霸、滩霸。1952年达县建立船民协会、航运工会。1956年,达县建“前进”、“通川”、“江陵”木船运输合作社和造船厂,实行社员代表大会、社管会、监委会三权管理,男女同工同酬,按劳分配。1956年成渝铁路通车,长江水运下降,重庆港50余人带船加入木船运输合作社,直至退休。1957 年,达县专区船运外调粮食21万斤,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1958 年,各木船社分县归口成立国营航运公司。1959 年,木船运输先进生产者王启良出席全国首届“群英会",10月1日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上世纪50年代,州河航运货源充足,粮食、钢铁等大宗物资部门主动与航管机构签订运输合同,企业也派人驻港衔接货源,办理中转。1962 年,恢复集体合作社,达县建“通川”“渠江”“五一”木船合作社。椎行“亦农亦运”政策,家住农村的社员,农忙时回乡务农,农闲时返社从运。1969年,襄渝铁路动工,达县地区航运投入3000吨位木船,抢运钢材、木材、水泥、石料和筑路民工生活物资,努力支援“三线建设"。同年,木船运输合作社60余年轻人支援修建襄渝铁路,铁路通车后返回木船社。1976年,襄渝铁路全线通车,大宗长途物资陆续改为铁路运输,中短途物资运输公路分流甚多,水运逐渐萧条。木船运输合作社开展多种经营:“通川”建人防水泥厂、沙砖厂,“渠江”建纸箱厂,“五一”建汽修厂。1979年改革开放,“有河大家行船”,贯彻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 乡镇船舶异军突起,以短途运输沙石、水泥、煤炭、焦炭及农副土特产品等物资为主,水运市场话跃。1988年,通川区木船运输社党支部书记曹林凤赴京开会,受中央领导接见。
       水上客运:民国时期,木船客运多为短途,设施简陋,船上置篾棚遮风雨,舱内搭木板为座位,逆水过滩时需乘客下船步行。固定航线有:宣汉一达县,达县—三汇,渠县一广安。也有货船带客至合川、重庆及宜昌等地,称之为“打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城木船客运由“通川”木船合作社统一组织。客运船俗称揽栈船,能坐12人。上水到宣汉城、宣汉南坝。下水到三永河、河市、金垭、盐潭湾、申家、渡市、三汇。清晨,从达城菜码头出发,每船前后各一人推船,乘客在河市街上吃早饭,渡市街上吃午饭,天黑时到达三汇镇。那时,阁溪桥、达钢、造纸厂一带的人,一般要坐下水揽栈船至三永河(达钢附近)。”上世纪70年代客运机动化,航速提高,乘坐条件改善。
        州河渡运:清代,渠江、州河、巴河及其支流,设有人行道渡口,分官渡、公渡、义渡、私渡4种。民国时期一些山区溪流小河搭建便桥取代渡口。解放后,达县花码头、菜码头、石梯渡,宣汉县江口渡、普光渡,渠县城关渡等客流量大的渡口先后建桥撤渡。达县城区州河渡运由通川木船社经营,乡镇渡口由当地农副业船主经营。渡船多由集体建造,实行租赁承包。
        改革开放后,运输市场放开,渡运多由私人船主经营。近几年,随着桥梁修建,渡运逐步退出。
        州河码头:
        宣汉港码头:民国时期,为宣汉县水上进出物资的集散点。上世纪50 年代,南门码头为客货混合码头。后河码头水浅,适合小木船停靠。前河、后河交汇处的江口码头,60年代曾置煤碳简易装卸设施。
        1972年,江口大桥建成,旧时的部分码头不复存在。80 年代末,江口水电站建成,码头全部被淹。1997年,重建北门客运码头、南门渡运码头、穿孔子货运码头及航运公司、砂砖厂专用码头。另有清溪、清平、三河3个客货运码头。
QQ图片20220529215445.png
       达县港码头:南门码头为客货混合古码头。1950年,达县城有南门码头、滩头街花码头、菜码头,后沿城区新辟盐码头、野茅溪码头、电厂坝码头、二号桥码头、塔砣码头及巴河石梯码头等12处。1970 年,南门客、货码头正南门建梯形石级30多级为客运码头,向南建斜坡形石板路30多米为货运码头。
QQ图片20220610083928.jpg
       菜码头粪肥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菜码头停靠很多粪肥船,即货运船。进城时,船上装满各种蔬菜、水果、粮食、农副产品等,返回时船上装满可作肥料的粪肥。农民挑着两空桶到达城居民家中收粪肥,收满一挑倒进船仓里,船装满后运回农村。
        三汇港码头:设有石盘客运码头、舵石鼓客运码头、小石盘客货混合码头、石盘货运码头、沙湾货运码头、川东水泥厂专用码头、三汇铁厂专用码头7处码头。石盘客运码头,上世纪60年代,仅有宽约2米的斜坡土路供行人行走,1979 年始建宽15米的石梯通道,后经几次扩建,石梯通道宽约40米。
        车渡:汽车渡运。1938年,川鄂公路修通后,渠县首设人力车渡,有木质驳船2艘。上世纪60年代,逐步实现汽车渡运机械化。
民国时期,达城滩头街花码头附近设人力车渡,有木质趸船1艘。1941年,通川桥建成撤渡。上世纪60年代,达巴公路石梯车渡由人力拖运改为机动渡运,桥成撤渡。
        1976年,渠县三汇镇至火车站公路建成,设三汇汽车渡运,有拖船2艘,驳船2艘,1998年,三汇公路大桥竣工,渡废。迄今,三汇沙湾码头仍设有车渡。(未完待续)

QQ图片20220615193037.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34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6-18 01:4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州水运历史的缩影,纤夫虽然已成为过去,但记录下来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拜读了,谢谢作者。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鼓励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