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会成为青白江财政的沉重包袱
近日,云南红河州现代有轨电车停止运营的消息在网上流出,原因是收支严重不平衡,公司资金极度困难。不过,红河州现代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很快辟谣,称有轨电车正常运营。虽然辟谣了,但存在困难却一点都不假。据了解,2022年全年红河州有轨电车卖票总收入为107.5万元,而运营成本就高达8409万元,算下来,一年亏损8300万元。有人可能会说,有轨电车属于公共交通,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来就有财政补贴的。如果财政充裕还好说,可是2022年蒙自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0.4亿元,同比下降38.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3.5亿元,同比下降20%,缺口超过23亿元,全靠上级转移。 财政收入才10亿,光是一条有轨电车就需要补贴8300万,能承担多久?疫情三年,各地财政收入下降,不少地方连公交都出现了停运。所以,现在就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如果停止运营,那前期建设投入的15.7亿元就打水漂了。如果继续运营,那每年需要财政补贴几千万,压力也非常大。据了解,蒙自市交通运输局建议将票价从2元-4元,调整为3元-6元,这意味着蒙自想通过涨价来缓解资金压力。本来客运量就低下,涨价无疑会加剧这种情况。最终的结果是客运量继续下降,亏损继续加大。 有轨电车在全国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 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在近年来受到了各大城市的青睐。截至2022年底,中国内地共有24个城市开通有轨电车线路,运营总里程达578.3公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审批门槛低,另一个是造价低。修建地铁要求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GDP3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300亿元以上,而且审批权在国家发改委。毫无疑问,大多数中小城市都无法达到要求,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对人口和经济没有具体的要求,只需要省发改委审批,甚至市级政府审批都可以,所以就看各个城市的需要。 在造价方面,有轨电车每公里只需要1-2亿元,地铁高达8-9亿元。就比如红河州有轨电车,全长13.4公里,建设成本约15.7亿元,平均每公里1.17亿元,而深圳地铁五期每公里造价超过10亿元。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既没有能力,也不需要修建地铁。 然而,即便是门槛低,造价低,但有轨电车的运营依旧不理想。此前,已经有多个城市的有轨电车停止了运营。 人均GDP位居广东第二的珠海市,于2017年10月15日开通运行了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然而到2021年1月,却宣告停运。原来规划10条线路,也都没有了后文。至于停运的原因也很简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据说在修建前的研究报告预测能够达到7700人次/公里,结果实际不足400人次/公里,相差了近20倍。 云南红河州现代有轨电车停止运营主要原因是客运量不足。一年车票收入才100多万,年均成本却高达9100多万元,实在是补贴不起,最终选择了停运,但这意味着前期投入的15.7亿元建设费用就打了“水漂”。毫无疑问,这就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而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有轨电车,由于坐的人少,被当地居民戏称“有鬼电车”。 此外,上海张江高科技新区有轨电车,也在2023年6月宣告停运。 即便是仍然在运营的有轨电车,也非常艰难。同样在云南的文山州有轨电车运营里程和红河州有轨电车一样,7月客运量为8.2万人次,客运强度为0.02。而甘肃天水、海南三亚的有轨电车数据也和云南红河州一样让政府领导头疼不已,处于停运的边缘。 客流严重不足,成本高企,已成为一些城市有轨电车的沉重包袱。 很多人认为,有了有轨电车就能带动投资,提升城市档次,提高和稳定房价,我认为这里面是有认识的误区的。纵观全国,很多工业园区都远离地铁或高铁,却一样发展得很好。至于说有了地铁或轻轨就能够提高和稳定房价,其实作用也是有限的。真正能够提高和稳定房价的是一个城市的产业,产业弱的城市再有什么便捷的交通,房价一样起不来,稳不起。例子很多,我就不去举例赘述了。从全国现有许多案例来看,大部分中小城市根本就不需要高运量的有轨电车。一旦修建成功后,由于客运量不足,最终只能成为无效基建,浪费紧俏的财政资源,延缓政府其他更重要和急需基建项目的投资,长期造成巨额的财政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