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初七相关谕旨
(一)荫生主事补缺章程谕
原文:戊戌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初七,谕内阁:御史郑思赞奏:荫生主事补缺章程,请饬酌量变通一折,著吏部议奏。寻奏:荫生主事请援照员外郎酌量补用,应毋庸议。从之。早事。
注释:
戊戌光绪二十二年:即 1896 年,“戊戌” 为干支纪年,“光绪二十二年” 是清德宗光绪帝的年号纪年。
谕内阁:皇帝对内阁下达的诏令,内阁是清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核心机构。
御史:清代监察官员,负责弹劾百官、建言朝政,隶属都察院。
荫生主事:“荫生” 指因祖先功勋或官职而获得入仕资格的子弟,“主事” 是清代六部等机构中的中级官员(正六品),负责具体政务。
酌量变通:酌情调整、灵活修改(现有章程)。
著吏部议奏:命令吏部商议后上奏(意见),吏部是清代主管官员任免、考核、升迁的机构。
寻奏:不久(吏部)上奏。
援照:援引、参照(现有规定)。
员外郎:清代六部等机构中的官员(从五品),品级高于主事。
应毋庸议:应当不⽤商议(即不同意该提议)。
从之:(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指吏部的奏请)。
早事:清代宫廷用语,指早晨处理的政务。
白话翻译:光绪二十二年戊戌年九月初七,皇帝对内阁下达诏令:御史郑思赞上奏,请求酌情调整荫生担任主事时的补缺章程,现命令吏部商议后上奏意见。不久,吏部上奏:关于荫生担任主事请求参照员外郎的补缺方式酌情补用一事,应当不⽤商议(即不同意)。皇帝听从了吏部的意见。(此事为)早晨处理的政务。
(二)河南副榜中额谕
原文:○又谕:御史郑思赞奏:河南副榜中额,未将官卷统算,请饬部查明办理等语,著礼部议奏。现月。
注释:
又谕:另⼀道诏令。
副榜中额:科举考试中,除正式录取的 “正榜” 外,额外录取的 “副榜” 的名额。
官卷:清代科举中,官员子弟报考时单独编定的试卷类别,有特定录取比例。
统算:统一计算(纳入名额核算范围)。
饬部:命令相关部门。
礼部:清代主管礼仪、科举、外交等事务的机构。
现月:清代宫廷用语,指当天或近期处理的政务,因相关文书每月汇总,故称 “现月”。
白话翻译:○另⼀道诏令:御史郑思赞上奏称,河南科举副榜的录取名额,没有将官卷统一纳入计算范围,请求命令相关部门查明情况并处理,现命令礼部商议后上奏意见。(此事为)近期处理的政务。
(三)河南邓州烟叶税谕
原文:○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河南邓州因新章加抽烟叶税,该州知州借此欲加亩税,以致民心不服,请饬查察。等语。各省抽收税厘,本有定章可循,岂容地方官影射多取,重累小民。著刘树堂查明禁止。此外各属抽收厘税,如有前项情弊,著一并严禁。原片著钞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现月。
注释:
军机大臣:清代军机处的官员,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核心机构,军机大臣权力较重。
新章:新的章程、规定。
加抽烟叶税:额外征收烟叶税。
知州:清代州级行政长官(从五品或正六品),主管一州政务。
亩税:按土地亩数征收的税。
税厘:“税” 指国家法定税收,“厘” 指地方征收的商业附加税(即 “厘金”)。
定章可循:有固定章程可以依照。
影射多取:借其他名义间接额外收取(税费)。
重累小民:严重拖累百姓。
刘树堂:时任河南巡抚(省级最高行政长官),负责一省军政民政。
各属:各下属地区(指河南全省的州、县等)。
情弊:情况与弊端。
原片:指上奏人提交的原奏折副本。
钞给阅看:抄录后交给(刘树堂)查看。
白话翻译:○皇帝对军机大臣等下达诏令:有人上奏称,河南邓州因新章程额外征收烟叶税,该州知州借此名义想要加征亩税,导致百姓不服,请求命令查明核查。各省征收赋税和厘金,原本就有固定章程可依,岂能允许地方官借其他名义额外收取,严重拖累百姓。命令刘树堂查明情况并禁止(加征亩税)。此外,河南各下属地区征收厘金赋税,若有类似上述的弊端,命令一并严格禁止。原奏折副本抄录后交给(刘树堂)查看。将此诏令传达给(刘树堂),让他知晓。(此事为)近期处理的政务。
(四)张华奎优恤谕
原文:○予积劳病故四川川东道张华奎 (张霭卿)优恤。折包。
注释:
予…… 优恤:给予…… 优厚的抚恤(包括赏赐家属财物、荣誉等)。
积劳病故:因长期劳累导致生病去世。
川东道:清代四川省的道级行政单位(道介于省与府、州之间),川东道长官负责该区域政务。
折包:清代宫廷用语,指将相关奏折、文书整理打包存档,此处表示该事务已记录存档。
白话翻译:○给予因长期劳累去世的四川川东道官员张华奎(字霭卿)优厚抚恤。(相关文书已)整理打包存档。
二、己亥日相关记录
(一)皇帝问安记录
原文:○己亥,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辰皆如之。外记。
注释:
己亥:干支纪日,指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初八(因前为九月初七戊戌日,故己亥为次日)。
上:对皇帝的尊称。
诣:前往、到(某地)。
颐和园乐寿堂: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中的建筑,是慈禧太后的居所之一。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慈禧太后的全称谥号与尊号,“皇太后” 是其身份称谓。
问安:向长辈或尊长请安,是古代礼仪。
至甲辰皆如之:到甲辰日(九月十三),每天都像这样(前往问安)。
外记:清代宫廷用语,指记录在宫外政务或日常礼仪相关的文书中,与 “内记” 相对。
白话翻译:○己亥日(九月初八),皇帝前往颐和园乐寿堂,向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请安,直到甲辰日(九月十三),每天都这样做。(此事记录在)宫外相关文书中。
(二)陵寝松树防虫谕
原文:○谕军机大臣等:溥龄奏松树生虫,现经饬属设法摉捕情形一折。据称各陵仪行松树暨海地树株,本年入夏閒有生虫,已严饬该管员弁竭力摉捕。八月閒忽又生虫,较前愈盛。查勘情形,轻重不同。等语。陵寝、海地、仪行松株,遇有虫蚀,即应随时捕拏。著溥龄、麟、嘉、文瑞严饬所属员弁,设法上紧摉拏,毋令稍留余孽。将此各谕令知之。
注释:
溥龄:时任盛京将军或负责陵寝事务的官员(清代负责皇家陵寝管理的官员多为宗室或亲信),具体职责与皇家陵寝维护相关。
饬属:命令下属(官员)。
摉捕:搜捕、捕捉(害虫)。
各陵仪行松树:清代皇家陵寝中,排列在仪仗道路两侧的松树(“仪行” 指仪仗所经的道路)。
暨:以及、和。
海地树株:皇家陵寝中,陵园范围内低洼地带(“海地”)的树木。
閒有:间或有、偶尔有。
员弁:清代对低级官员(“员”)和武官(“弁”)的统称,此处指负责陵寝维护的基层官员和差役。
愈盛:更严重、更猖獗。
查勘:核查、勘察。
虫蚀:被虫子蛀蚀。
捕拏:捕捉(与 “摉捕” 义近)。
上紧:抓紧、赶紧(行动)。
余孽:残存的害虫。
各谕令知之:分别将此诏令传达给(他们),让他们知晓。
白话翻译:○皇帝对军机大臣等下达诏令:溥龄上奏了关于松树生虫、现已命令下属设法搜捕情况的奏折。奏折中称,各座皇家陵寝仪仗道路两侧的松树以及陵园海地的树木,今年入夏后偶尔出现虫害,已严格命令负责管理的员弁全力搜捕。八月间,虫害突然再次发生,比之前更严重。核查勘察的情况显示,不同区域虫害轻重程度不同。等语。皇家陵寝、海地、仪仗道路两侧的松树,一旦出现虫蛀,就应随时捕捉。命令溥龄、麟、嘉、文瑞严格命令下属员弁,设法抓紧搜捕害虫,不要让任何残存的害虫留下。将此诏令分别传达给他们,让他们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