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中,邛崃应有个名人堂,西汉才女卓文君可入邛崃名人堂,其人其事介绍附后。
卓文君(前175年~前121年),西汉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人,祖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祖上在秦灭六国大徙天下豪富入蜀时迁居临邛。其父卓王孙以冶铁致富,家有僮仆千人,富埒王侯。
卓文君仪态雅丽,聪明好学,善诗好文,通晓音律,豆蔻年华就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幼年与一官宦子弟定亲,十七岁时成婚,婚后不久郎君去世,回到家中独居。时有辞赋家司马相如落魄归蜀,来到临邛,文君在家宴上对司马相如产生爱意,毅然冲破封建罗网与之结合。这一故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司马相如传》均有记载。
司马相如原是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的门客。梁孝王去世后,相如不得己回到成都,家境贫困,无以为生。因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应邀到临邛,下榻于都亭。
文君之父卓王孙与临邛另一富商程郑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争相款待,以示敬意。一天上午,卓王孙在家宴请王吉和司马相如,到了午间,王吉候之已久,宾客也来了百余人,唯独不见相如。王吉怕待慢了老朋友,亲自前往迎接。相如前往,入席后一座尽倾。席间,王吉捧琴至相如面前说:“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
司马相如来临邛之前,早就听王吉说卓王孙是此地富翁,其女卓文君才貌双全,人品出众,也想见一见这位才女。想到文君可能听到琴声,略加推辞,拨动琴弦,弹奏了一曲《凤求凰》。
《史记》记载了司马相如弹琴之事,但没有说有没有《凤求凰》这样的歌词。有人认为,相如当时并没有边弹边唱,实际上也没有歌词,而只是用悠扬美妙的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史记》上的“以琴心挑之”几个字,表达了上面的意思。可谓弹者有意,听的有心。善诗文、懂音乐的卓文君听出了相如的琴声中对自己爱慕、追求的含意,字字真切,句句动心。文君对相如的人品学问早有仰慕,在她看来,司马长卿这样的才子追求自己是可遇不可求的,特别是对像自己这种第一次婚姻不成功的女性。但她仍有顾虑,“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恐不得当”的顾虑有三层意思:一是担心自己的行为不合礼规,不恰当,有失身份;二是虽然大家都有意思,但没有表述心愿的机会;三是担心守旧的父亲不会答应,私相授受不会有好的结果。
也许猜到了卓文君的顾虑,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帮助文君树立信心。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文君下定决心,躲开父亲及家庭“夜亡奔相如”。司马相如喜出望外,“相如乃与驰成都”,两人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成都家中。
“文君夜奔”引起满城风雨。卓王孙闻讯后大为恼怒地说:“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回到成都,文君见相如家徒四壁,劝相如“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于是,两人又转回临邛,卖掉车骑,买一酒舍,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生意格外兴旺。卓王孙深以为耻,杜门不出。亲友劝道:“(你)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一想也是,不得已分与文君“僮仆百人,钱百万,及其嫁衣财物”,文君方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司马相如的辞赋冠京都,汉武帝读了《子虚赋》,听说作者是司马相如,便召他入京进见。相如为武帝作《上林赋》,受到武帝赞赏,被任命为中郎将。元朔二年(前127年),司马相如第二次出使西南夷回京途经成都,一路显赫。卓王孙闻讯前来馈赠,又分给文君、相如一笔财产。相如晚年担任孝文园令,文君同相如同住茂陵,直到元狩五年(前118年)相如去世。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道路,也非一帆风顺。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就有“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的记载。《司马文园集·抿卓文君书》也有“诵子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等句。而“嘉吟”“白头”,当指文君所作的《白头吟》(一说《白头吟》或为他人之作附会为文君作)。
卓文君通琴音,工辞赋,才貌双全,对爱情忠贞不渝,与司马相如相偕终老的佳话流传千古,古今杂剧中有明朱权(丹丘先生)的卓文君私奔相如一卷。清舒位的《瓶笙馆修萧谱》中有卓文君当垆一剧,都演此故事。明人胡应麟曾在《诗数》中言:“汉魏间,夫妇俱有文词而最名者,首推司马相如、卓文君。”郭沫若先生推崇卓文君为古代中国封建礼教“伟大的叛逆女性之一”,给予高度评价,并为当年“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处的古迹文君井题词。近代,卓文君被收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编,上海光明书局1934年印)。21世纪初有出版社把她作为四大才女之一(另三位是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推介世人,编撰出版了数十万字的《卓文君》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