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87|评论: 9

[转帖] 日本机器人产业的没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3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曾是世界第一机器人王国,而今日本机器人已被中美反超,日本机器人已沉寂15年,到底发生的什么?回顾日本机器人的没落。
一,日本机器人技术的没落始于2011年。
2011年,完成最后一次系统更新换代后,ASIMO研究项目再也没有公布任何重大更新进展。最终,在2018年6月28日,本田宣布停止ASIMO的研发。这款在人形机器人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先驱,享年32岁。
事实上,ASIMO的死亡不只是日本或本田公司的问题。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知名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从1992年成立至今,三十多年间从未实现盈利,并先后被卖身给谷歌、软银和现代汽车。归根结底,人形机器人始终未能实现商业化是阻碍其长远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在ASIMO入土四年后,人形机器人悄然走向另一条岔路。2022年9月,马斯克在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发布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马斯克毫不掩饰对人形机器人的偏爱,并将其视作特斯拉未来的最大增长点——“我认为Optimus的长期价值将超过特斯拉其他所有产品的总和”。
随后两年,AI大模型席卷全球,人形机器人也在AI加持下,开始展现出远超以往的能力。在2024年12月10日马斯克最新公布的视频中,蒙上“眼睛”的Optimus也能正常行进。这意味着Optimus已经实现不依靠视觉传感器,而仅通过其自适应协调能力就能完成行走。
正如特斯拉引领全球电动汽车浪潮,Optimus的出现,也让人形机器人迎来春天。前不久,《时代周刊》汇集并筛选200项2024年最佳发明。其中,人形机器人登上封面,并被称为2024年最伟大发明之一。
只是这一次,大国竞争的牌桌上,已然没有日本,只剩中美。
美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拥有众多领先的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如特斯拉、波士顿动力、英伟达、Figure AI等,这些企业在AI技术、机器人架构设计等方面处于世界前沿。
而作为全球工业品类最齐全,制造能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则在AI加持下,成为唯一一个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这一轮人形机器人浪潮的最大特点是加入强人工智能,而如今全球范围内,能与美国人工智能相抗衡的,除中国,再无其他。这也是日本之所以缺席的根本所在——日本严重缺乏软件人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缺少建树。
据麦克罗波洛智库统计,2022年中美培养的全球顶级AI研究人员比例分别为47%和18%,而日本甚至不在统计范围内。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显示,2020年,日本每年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博士毕业生460人,远远落后于中国美国。
而在人形机器人的硬件部分,如传感器、电机、减速器、压铸件等方面,中国供应链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可以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是推动人形机器人走向量产落地的核心支撑之一。
最近几年,中国诞生许多知名机器人初创公司。例如,由“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成立仅一年多吸引高瓴资本、经纬创投、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的投资,并且快速推出成套产品。国内知名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发布售价仅9.9万元的宇树G1人形机器人,是全球最便宜的量产人形机器人之一,备受英伟达、斯坦福等美国知名公司和研究院校的青睐。
而日本,正如他们错过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现在也正在错过“AI+人形机器人”。
在最早发力,并长期保持盈利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日本虽还未完全落后,但同样迎来最大对手——中国。
二,中国机器人逆袭日本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尤其是工业快速发展,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大增。与此同时,官方也渴望转型高端制造,逐渐意识到机器人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2006年,中国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首次将机器人列入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机器人技术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将机械臂等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的细分攻坚领域,提出智能制造的理念和目标,强调机器人在制造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明确提出要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壮大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企业,推进机器人在工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示范等。
国产工业机器人真正崛起这与另外两个产业的突破密切相关——汽车和半导体。
事实上,当年川崎重工仿制的日本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最先就是应用在汽车制造领域。汽车生产过程复杂,包含冲压、焊接、涂装、装配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重复且高精度的操作,工业机器人能够稳定、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并且适合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而半导体通常具有小型化、精密化的特点,如手机、电脑芯片等,对生产精度要求极高。只有工业机器人能够精确地完成电子元件的装配、焊接、检测等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也因此,日本机器人产业壮大与汽车、半导体行业的崛起有密切关系。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大国,丰田、本田、日产、三菱等日本车企在全球大杀四方。
1985年,日本半导体产能全球占比达到45%,成为全球半导体第一大生产国。到1990年,全球前10大半导体公司中,日本公司占据6家,NEC、东芝与日立分列前三甲,彼时的英特尔也只能屈居第四。
但中国的异军突起,让日本逐渐失守汽车和半导体阵地。
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达1379万辆,超过日本的793万辆,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而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浪潮,更是让汽车走出工厂,在产品层面与机器人紧密结合。2023年,马斯克就曾公开表示,“特斯拉汽车就是放在轮子上的机器人”。
如今,谁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还是中美。
中国半导体虽没能像新能源汽车那样在全球独领风骚,但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中国持续位居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第一。2023年,国内半导体销售额超过1500亿美元,占全球比例达29.48%,远超日本。虽然不少都来自进口,但庞大的市场需求依然让国内半导体产业迎来大发展。
据SEMI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工具上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250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约47%),超过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美国的支出总和。此外,预计中国大陆还将成为建设新芯片工厂(包括相关设备)的最大投资者,全年总支出将达到500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半导体奋起直追,于是,中国工业机器人把40年前的日本成功复制一遍。
据市场研究机构MIR DATABANK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同比增速达21.1%,远高于整体市场增速。同时,2024年前三季度内资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51.6%,较2023年同期增长4.5个百分点,从销量口径上首次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反超。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仍穷追不舍。2024年前三季度,日本企业虽依然占据全球T10前列,但其市场份额正在快速下降。例如,2024年Q1-Q3,发那科和安川的市场份额相比上年同期都减少1.2个百分点,而同期中国企业埃斯顿和汇川的市场份额却分别增加1%和2.4%。
据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公布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日本工业机器人新订单同比下降24%,连续六个季度下滑,产量也连续四个季度下降,降幅达25%,创下近10年来最大季度降幅。
与此同时,另一边中国机器人却在加速走出国门。根据中国海关、智研咨询的数据,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首次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出口数量为105604台,进口数量为60723台。另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速达86.4%。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中国在短短四年内将机器人密度翻倍,从2019年的每万名员工配有235台机器人增长到2023年的470台,位居世界第三。同期,德国和日本分别以每万名员工配有429台和419台机器人排名第四和第五。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毫无疑问的机器人大国。
结语
机器人曾是日本的一张全球名片,它和相机、汽车等一起,让日本制造成为世界高质量工业品的代名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机器人逐渐被遗忘背后,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变化。这一次,中国新能源汽车、AI、半导体、机器人,将成为新的让世人铭记的中国智造。
游戏结束!日网民热议:中国宇树机器人只要240万日元,中国一年的军费够造一亿个!想统治日本,中国已经没有必要牺牲一个人,这是降维打击,中国以前从来没有如此实力,现在实现了,中国的时代真来临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4-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新能源汽车、AI、半导体、机器人,光伏,光纤等将成为新的让世人铭记的中国智造。除小众的相机,高瑞轴承等少数领域,日本已完全落后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火箭包括固体快反火箭已33大类。长九成功将登月。
中国飞船已有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太空站,火星车,月球车采样返回。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火箭回收,小行星防御。反导反卫星导弹,导航卫星,中继卫星,雷达卫星,高能激光,微波,超级电脑。DAI人工智能,卫星激光天地通讯。
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导弹,电磁炮,超级风洞。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电磁脉冲弹,石墨弹。
第三代核电华龙,船核动力苓笼。实现放电第一的核聚变。
第三代的核潜艇。航母,055神盾舰,054B护卫舰,071船坞登陆舰,075,076直升机两栖舰,022导弹攻击艇,探万米的深潜器,汽垫船。舰燃气轮机,舰柴油机,潜艇AIP发动机。
大飞机,歼20/歼35隐身机,下一代六代机,翼龙彩虹无人机,长尾蝎无人轰炸机,N预警机,直10/19/20。运20,空降战车,水陆两栖飞机。
99坦克,15坦克,远程火箭炮,车载战术激光器,无人机器人战车。
3D打印机床,5轴九轴数控机床,量子技术,稀土精加工技术。超导量子芯片,长江存储芯片,龙芯CPU,华为5G,6G电信技术,华为5G手机,华为7N芯片,5N芯片,鸿蒙系统,华为电脑,IPV6下一代网络科技。
比亚迪新能源车,大疆无人机,宁德时代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国电智能电网,海尔联想格力电脑手机家电,中车高铁,高温气冷堆,钍熔盐堆,海康视频,第一的游戏产业,出口美日英80国120万台的奇瑞汽发,出口美意的精进电动机,热效超52的潍柴新型柴油机,威海T1000碳纤维材料,浙江超超临界清洁燃煤机组,马伟明中压直流电推进系统,最高探空射电望远镜。
三一,徐工工程机械,振华船坞龙门吊港口机械,神华煤变油,地沟油加工汽油化工,市占第一的万华化学。
济南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无人自动化机器人导弹工厂。
西安光伏发电,风能,潮汐能电站,长电光纤,中海油海上平台,石油钻探设备,可燃冰开采,自动化挖泥船,激光晶体,火箭测试台,盾构机,造船,钢铁等技术领先美日欧。遥遥领先。
-----------------------------这些不是事实吗?是中国在吹牛造假吗?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鸿 发表于 2025-4-2 21:10
中国火箭包括固体快反火箭已33大类。长九成功将登月。
中国飞船已有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太空站,火星车, ...

可转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8日,英国《金融时报》: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创新,以及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占据优势,将复制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
参观中国机器人先驱制造商宇树科技位于杭州总部,当时,参观者被邀请推和踢人形机器人G1,以测试其平衡能力。
宇树科技正在展示其改造新兴行业、打造人形机器人努力。这些机器人由开源软件驱动,买家可以对它们进行编程,让它们奔跑、跳舞或表演功夫回旋踢。而宇树科技只是中国众多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之一。近几个月以来,宇树、优必选、傅利叶等企业在社交媒体吸引众多关注。
“这是中国人形机器人硬件能力的有力例证,而该领域可能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新前沿。”投资银行分析师预测,该行业可能生产出继智能手机、电动汽车之后的,下一个广泛采用的设备。
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王兴兴认为,该行业将在五年内迎来突破性的“iPhone时刻”,即行业迎来出货量暴增节点、工业或服务业能真正有终端产品出现的时刻。
各机构均预测,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巨大。高盛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高达2050亿美元。花旗银行预测,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6.48亿台。美国银行则预计,到2060年,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30亿台。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面临来自美国的竞争对手,包括特斯拉、谷歌和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以及波士顿动力、敏捷(Agility Robotics)在内的机器人初创公司。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竞争激烈,但中企已凭借着深厚的供应链占据了领先地位。人形机器人的许多部件已被用于电动汽车,包括将能量转化为运动的执行器、电池和激光雷达等视觉系统。
首先,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价格比美国便宜得多。美国银行分析师估计,如果使用中国零部件,特斯拉第二代擎天柱机器人的成本将降低约三分之一。
据《金融时报》统计,有25家中国公司为人形机器人的手部提供零部件,而美国只有7家。在人形机器人的腿部线性执行器方面,中国有30家供应商,美国只有6家。此外,除人工智能(AI)芯片外的所有部件,中国供应商的数量都多过美国供应商。
西方学者指出,中国制造的低价部件,有益于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机器人学者布鲁诺·阿多诺表示:“人形机器人研究正在蓬勃兴起。在宇树出现之前,这是不可能的。”
阿多诺还说,他的团队已将采购可编程H1型号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从高达100万美元降低至约10万美元。宇树还向他们免费提供负责操纵和控制电机和传感器的代码,以便后续开发。 他表示:“我们正在开发新技术,通过接入宇树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来改善机器人的行为和解锁功能。”
同时,中国国内完善的产业政策引擎,助力中企的迅速成长。除中央政策和资金支持外,杭州、深圳等地方政府也加入其中,竞相吸引企业,提供补贴以建立产业供应链。此外,人形机器人已经出现在中国商店、街头、工厂和研究机构等各个角落。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在移动部件方面拥有领先技术,而英伟达AI处理器仍然是大多数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杰富瑞投资银行工业分析师约翰逊·万称:“中国在硬件方面非常擅长,但在创新和软件方面,美国仍然具有优势。”
但伯恩斯坦分析师却认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的进展,与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经不相上下。该机构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在产品和用例的多样化方面行动非常迅速。美国企业似乎在追求终极解决方案,但中国采用‘自然选择’的方法,产品模式多种多样。”
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德国技术咨询公司Exxeta的机器人专家马库斯·菲舍尔表示,控制人形机器人所需的编程工作仍然很繁重。他说,他花了大约10天时间对G1进行编程,使其能够在办公室内自由行走,通过头部的激光雷达(一种使用光的传感器)进行导航,而不是通过遥控器。

 楼主| 发表于 2025-4-10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鹏公司的模块化电动飞机和173厘米高的人形机器人计划于2026年批量生产。
中国小鹏公司宣布于2026年批量生产飞机和人形机器人。据《有趣工程》(一家重点关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突破和工程壮举的网站)3月10日报道,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如果项目按计划进行,小鹏可能成为全球首家批量生产飞行汽车的公司
该公司在2025年1月份的消费电子展(CES)上展示Aeroht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Aeroht是一款模块化飞机,包括一个可分离的飞行模块,该模块可以放置在地面行驶模块内。飞行模块将由地面模块运送到发射地点,然后只需一个命令即可垂直起飞。着陆后,它将重新连接到地面模块。这是第一架允许自动分离和重新连接的飞行汽车。
飞行模块是一种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具有先进的安全功能,例如飞行控制技术、推进发动机和备用电源。为了稳定高效地飞行,该模块采用了轻量化碳纤维框架,配备6个可折叠螺旋桨。驾驶舱拥有270度视野,支持自动航线规划、实时天气监测和精确着陆。
地面模块是一款六轮电动车,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可作为飞行模块的移动充电站,充满电后可支持6次飞行。该模块拥有宽敞的4座座舱,并配备了双向车门等多项先进设施。它还可以停放在标准停车位中。
2024年11月,小鹏公司在AI技术发布会上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Iron。该机器人高173厘米,重70公斤,目前正在广州电动汽车工厂参与车辆装配工作。
Iron拥有60多个关节和200个自由度(可以执行200多个独立动作),使其能够精确抓握物体并执行多项复杂任务(行走、抓取等)。该机器人依靠小鹏自主设计的图灵AI芯片运行,这是一款为机器人、自动驾驶设备甚至飞机等多AI设备打造的40核处理器。
据小鹏公司介绍,图灵AI芯片能够处理具有300亿参数的AI模型,并且在短短40天内完成2700多次功能验证——效率是行业标准的三倍。这种先进的处理能力使Iron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适应并执行任务,同时具备决策能力。
小鹏的公司目标是将Iron的应用范围扩展到生产领域之外。该公司计划将人形机器人用作个人助理,用于零售店、办公室和家庭中的管理和客户服务等任务。

 楼主| 发表于 2025-4-15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法德等各国,西方智库已称中国是超级大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中国和美国可以合作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说:如果你想一想,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这很重要。
美国务卿鲁比奥16日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质询中相对展开地谈论他的中国观。他指责中国“通过撒谎、欺骗、黑客和盗窃获得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但是他没有把中国与俄罗斯、朝鲜和伊朗并列起来,他给那三个国家贴上“野蛮国家”“独裁者”的标签,指控他们制造“混乱和不稳定”。鲁比奥在同一个场合回答提问时表示,中国在世界上太大了,太重要了,美国将不得不与中国打交道,“两个大国能够交流符合中美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鲁比奥说中国是超级大国,这算是美国领导层在公开场合正式对中国综合国力崛起的肯定,但西方国家学术界的嗅觉要更加灵敏,他们在更早的时间已多次表示:中国已成为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例如经济学人,就曾发文说:经过四十多年的急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超级经济大国、超级科技大国。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都已无法单凭自身的能力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说中国已成为超级大国的西方知名机构还有“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FT)”,说:在关乎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具有战略地位的10多个先进工业生产领域内,中国产出比美国高17%。
在造船、高铁、无人机、电信设备、量子通信、太阳能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稀土及其他高新材料等领域,中国已占据领先位置。而在机械、半导体、量子计算、生物制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国要么与美国并行领跑,要么稍逊于美国,但却远远领先其他大国,成为“G2”的存在。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对中国的优势就更加肯定——在64项核心技术中,57项中国领先。
数据显示: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超过全球所有国家、地区制造业产值总量的35%,中国工业规模在2023年已超过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西方工业强国之和。
这还是在低估人民币汇率的背景下,若是按照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算法——2023年的1美元等于3.6元人民币,若以此为计算依据,中国制造业规模已是G7集团的总和。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上,一只四足机器狗在人群中穿梭,时不时停下来观察路况,躲避人群。在它的周边,不少观众举起手机拍照记录,还有很多参展商和观众凑在展台前跟工作人员攀谈。
这是发生在一家中国企业——宇树科技展台前的景象。参展的机器狗是宇树科技为工业巡检、消防救援等场景设计打造,它最强大的特点是能够适应各种复杂路况,爬楼梯、上下坡都不在话下,能自主执行搬运巡检等复杂任务。
展台前的销售经理说,相较于去年,企业的知名度大增,业务也更加火热。
事实上,宇树科技已经占领全球四足机器人近70%的市场,工业落地应用覆盖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
不远处,另一家中国企业节卡机器人,正在向观众展示他们新推出的JAKA S5智能协作机器人,0.1N级别的力控反馈技术和毫米级精度控制能力,引得不少观众上手体验。
“节卡首创推出的图形化编程方式,对用户非常友好,可以让使用者很快上手”,节卡副总裁常莉进一步解释说,“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以及高标准的质量和品控是我们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
截至目前,节卡机器人已经在欧洲、北美、东南亚打开销路,服务于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全球知名品牌的生产线。
天津朗誉机器人的展位前,同样迎来来自欧洲、美洲以及亚洲发达国家的客户,他们正围绕着600吨背负式重载AGV机器人与公司代表积极洽谈。
这次博览会吸纳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来自中国的参展商,有近1000家。
这折射出中国工业机器人正在全球舞台上演的逆袭大戏——
中国已连续11年蝉联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产量、销量年年攀升。庞大的本土市场也让一批工业机器人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并且走向海外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海外收入就已接近百亿规模。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正被国际高端市场认可。
极智嘉的智能仓储系统打入沃尔玛、西门子、丰田等全球大客户供应链,彻底打破中国工业机器人只能卖东南亚的偏见;
斯坦德机器人成立仅三年后,就将工业级移动机器人打入日本、美国市场,赢得松下电子和日本东芝等公司的订单。
中国工业机器人正逐步从“追赶者”转变为“领跑者”。
这场由创新驱动的产业跃迁,正在悄然改写全球制造业的版图。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控制系统、调度算法、柔性制造等关键环节上一路狂奔,技术落地的速度令人惊叹。
极智嘉自研的RMS调度系统,能让几千台机器人在十万平方米的仓库里配合无间、忙而不乱,不光提高效率,还把人力和算力成本一并压下去。
梅卡曼德作为制造环节里的“眼力担当”,其3D视觉系统已成为柔性产线上不可或缺的存在:精度高到0.01毫米,准确识别每一个细节,在分拣、检测、装配等工序里都挑不出毛病。
而那些需要“脚力”的复杂场景,则由宇树的四足机器人接棒完成。它们跑得稳、能原地转身,颠簸路面、障碍密布的环境也难不倒它们,已经在巡检、安防、搜救等多个领域上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的新型“超低温高比能锂电池”,能在极寒环境下为无人机等设备稳定供电,未来可以广泛应用于极地科考、边境巡检、灾害救援以及物流运输等领域。

 楼主| 发表于 2025-5-2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5-20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