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侠:庹政《暗武传说》(作者:韩云波)
昨天很晚才从成都回来,处暑一到,今晚下雨了。不知庹政在内江可好?
《暗武传说》写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当然,这种写法并不始于他,同在四川和他相距很近的方白羽,也是这个方面的好手。
庹政的文字功夫很好。但不足的是他自己始终坚持创造自我风格的持续。他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努力求新,然而却总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寒关月》是如此。有些奇幻的味道,已经偏离了庹政本来的韵味。
《暗武传说》的特点,主要不是在内涵上的,而是技术上的。
《暗武传说》的技术特点,首先是人称。以前有的编辑很不喜欢第一人称,以为会破坏全知视角下的故事性,其实是一个误解。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会更多地有对人物内心的了解欲望,那么第一人称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八荒寺的内心就被庹政描写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结构,主要指故事。故事表现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学剑之人升级的渴望与暗武者的狙击,原来都只在更上层的操纵之中,不过是殆屋的一个计谋。这里反映的是体制的力量,这一主题目下已成一个潮流,时未寒写明将军,小椴写洛阳,我以为皆可作如是观。其具体运作,则如庹政在第十章所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一再出言辩驳殆屋崇尚的‘剑道’,以为那只是皮毛,‘剑术’才是根本。”然而清泠渊竟然也以此成功了。这和时未寒写林青挑战体制,可谓异曲同工。
再次是命名。由于电子游戏的发达,美奂的命名已经成了一种大众时尚。从郭敬明的《幻城》开始,在文字的层面也富含了一种貌似唯美而实则媚惑的审美意味,并不容易记住的那些时尚的名字,实际上是抽离了文化的内含而单求感性的冲击,却犹如节日夜空远处绽放的烟花,虽然美丽,却很难让人具体地记住哪一处是真正的刻骨铭心,于是,虽然是幻想之城,却不曾产生令狐冲、任盈盈这样让人弃之难舍的“远大理想”。
再次是节奏。很难用“动漫式”或“韩寒式”以及其他来概括与之相类似的一种节奏。动漫会在童心的幻想里表现一种夸张,韩寒的《长安乱》是用狂欢的笔法写出一种调侃,庹政在这里更像是试图用抒情的笔法写出一种追求及其成功之后的东东——如果是无聊,那么人生皆空;如果是释然,那么径去成隐——只好说是无聊与释然之间,不过,这样写本来很有技术上的危险,前人写得太多,后人已很难用片言只语把那样一种复杂的心情写出来。小椴在《杯雪》的结尾处干脆抛掉人物,只说那秣陵的冬!
说到底。小说的生命力,最终还得是内涵。
武侠小说本来不反映“现实”,反映的是“特殊的文化”。特殊的行业,特殊的人,古龙在好些部作品当中都反复强调过这一点,然后他就放手去写了。这和有人写棋道、食经、茶谱,其理同一。《暗武传说》本来志不在此,就等我评说其他的时候再细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