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巴州区枣林镇一座漫水桥10天溺亡2人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1-10-19 08:41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
订阅四川超特快
编者按
位于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四村境内,有一座事关30000村民人身安全、仅需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就能够建好的大坝漫水桥,自2002年开始修建至今,但还是一座摆在河水中的“断桥”!
据知情者透露:近10年里,已有数十人坠河,数人丧生。其中今年8至9月的10天内,发生了2起计3人的溺水事故,又致2人死亡。请看本网记者调查
巴中:巴州区枣林镇一座漫水桥10天溺亡2人
四川新闻网巴中10月13日讯(记者 杨建川)巴州区枣林镇村民熊某向本网反映称,该镇清溪沟境内的一座便桥处10天内发生了2起溺水事故,导致2人死亡。目前镇政府租用无载客证的小船供村民渡河,非常危险! 期盼政府早日建好这座“修了十年的断头桥”。
下游漫水桥10天溺亡2人
本网记者深入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清溪沟采访时看到,湍急的河流中,确有两座相距约五十米的漫水桥。
图: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清溪沟枣林大坝两座漫水桥
处于下游的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夺命桥”的漫水便桥。据村民介绍,该便桥修建于1993年,桥面已破败不堪,多处残缺。但这座桥却是连接枣林镇清溪沟村、檬子树村和邻近的寺岭乡七、八、九村以及南江县凉水乡三、四村近3万人通行的要道。
村民刘某告诉记者,今年7月6号洪水将该桥多处损毁,清溪沟村、檬子树村的老百姓强烈要求政府立即对危桥进行维修,排除安全隐患。而该镇新任党委书记李浩民仅安排2000元钱给清溪沟村书记何某续修,而该桥只铺了几张水泥板搭建便桥就了事。为此,当地村民熊某还与李浩民吵了一架。
今年8月27日、9月6日,当地村民赵林帮、刘永福、熊以礼从桥上经过时不慎落水,刘永福被幸运地救起,其余两人不幸溺水而死。在近十年里,发生这样的事故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上游漫水桥修了十年仍是断头桥
记者看到,处于上游五十米处的湍急河流中,有十几个低矮矮的桥墩的矗立着,从桥墩上面铺着的水泥预制板可以断定该桥是一座只修到河中间的断头桥——村民告诉诉记者,这座断桥就是自2002年开建至今已修了10年、耗资数十万元的枣林大坝漫水桥。
据村民介绍,为了筹资建这座桥,当地的一位60多岁的农村老奶奶靠卖鸡蛋凑足了50元现金捐出来修桥,希望能建好这座桥,好方便老百姓出行。
“为修此桥,我们不仅缴了款投了劳力,听说区级政府还拨了钱,你看嘛,修了10年还是这个样子”当地村民童某怎么也想不通,而让童某更担心的是安全问题:“这十来天,就从桥下栽下去三个人,死了两个,现在政府又安排了一条安没有全保障的‘黑船’,运载老百姓和学生过河,一旦再次发生安全事故,咋得了哟!”
谁为无辜丧命的村民买单?
事故发生后,枣林镇政府要求正在为当地修建安置房的业主任某给死者赵某赔偿了现金4万元(因为死者赵林帮在任某手下干活)。“枣林镇政府干部庞某强行要求我给赵某赔偿的4万元钱是非常冤枉的,由于我也是枣林镇的农民,斗不过政府,只好借钱赔偿,现在的政府干部简直就是……!”任某对这起没有理由的赔偿直喊冤枉。
枣林镇政府对另一名死者赵某的善后处理办法是给赵某的父母亲解决农村低保。
死者熊某的儿子熊军德告诉记者说,2011年9月14日下午,他去找枣林镇政府,要求政府对其父亲的死给一个善后处理结果,当时陈强镇长叫我写一个低保申请,如果你不同意镇上的这个善后处理意见,陈强镇长说你可以去巴州区法院告我们不作为、也可以去上访找纪委,大坝漫水桥权属清溪沟和檬子树村,与我们镇政府没有关系,要说赔偿,你应该找他们(清溪沟和檬子树村)去……没法子,也只有这样子了。
枣林镇政府领导有苦衷——修桥资金没有来源
记者来到枣林镇政府,采访了镇政府陈镇长、镇领导干部庞某、罗副镇长等人。“政府是没有能力支付这笔钱的。”他们告诉记者,修建这座桥还要好几十万,镇政府力不从心。
据他们介绍,10年来,该镇政府也一直在想办法继续建修这座桥,去年还找了一家业主续建,但是终因没有钱,中途只好停工。而且镇政府每年都要向区领导打两三次报告争取续建资金,这10年来,除了巴州区区长张平阳批了10万元钱(此款由区交通局支付的已经投入使用了)和当地老百姓筹积的11万元以外,再也没有争取到什么建设款项了。
村民们的看法——把他们在“枣林鱼庄”吃喝费省一部分就够了
而就在记者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枣林镇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告诉记者说,“说到我们政府没有修桥的钱不可能,自从枣林镇开了‘鱼庄’以来,政府每年新增加接待费用就有好几十万,哪还有钱去修啥子桥哟。”
事关30000村民过河安全的隐患依然存在!
记者将采访枣林大坝两座漫水桥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村民们的期望通报给了巴州区分管农村交通工作的朱副区长,他告诉记者:该桥属于“便民桥”,归枣林政府负责,要继续修好此桥,应该由枣林镇政府和当地村民想办法解决。
对于事关30000村民过河安全的隐患问题,该镇领导解释说,由于没有财力支付建桥资金,为解决群众过河的问题,已经租用了一条民用的小船临时过渡,虽然我们知道租用的这条船没有合法载客许可证,也就是村民说的‘黑船’,但为了解决老百姓过河的急切需要,我们也只有如此了。
对于安全隐患问题,几位领导都表示“已经在桥边设立警戒标志”(详见图一)。
图:当地政府租用的无客运证的渡船正在载运学生和村民过河
记者札记
勿忘温总理的嘱托
温总理曾在巴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要主动为老百姓解决好“四难”,其中解决交通难便是其中之一。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政府的领导干部们至今没有如何为30000村民解决“行路难”的行动,确令记者难以释怀!
采访归来约有月余,记者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断桥和一条无客运证的渡船每天载着村民和学生往返于河中的景像——假如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建安置房工程的老板是否还会再次为事故买单?拿建安置房的工程款为溺亡事故买单,如果安置房的质量出了问题,又由谁承担责任?!
从横在河水上的断桥可以看出,这座修了10年的漫水桥,并没有什么高技术含量,可以说是简陋——十几个水泥墩上用预制板一搭就了事,这在十年前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即使如当地政府领导所言: “这10年来除了巴州区区长张平阳批了10万元和当地老百姓筹积的11万元以外,再也没有争取到什么资金了。”如情况属实的话,21万块钱全部用在漫水桥的建修上,也不至于结出“断头桥”这等歪瓜劣枣的“果”。姑且不论当地政府在当初筹款时是怎么对村民和上级领导说的,单看这桥,造价如此低廉,还处于“断头状态”,让人不得不怀疑建桥资金是否有被“截留”的嫌疑?!当地政府无论怎样也应该对村民和上级政府领导、以及到访媒体作个透明的说明。
据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说:“政府每年的接待费用就有好几十万,哪还有钱去修啥子桥哟”。如果村干部所言属实,那么,十年加起来的接待费总数,这“钱”的数据应该够大。难道真如村民们抱怨:“政府办招待有钱,修桥就没钱”?!
巴州区镇(乡)曾因裸晒账本红极网络,全国不少单位和媒体前去采访过学习过,裸晒坚持多久?晒出了什么样的成绩?一座事关30000村民出行安危的普通漫水桥,修了近10年,还是半拉子工程。难怪村民们说“不得不叹服巴州区和枣林镇政府领导们在民生问题上的超强耐性”!因“断头桥”而衍生出来的村民数次溺水事故且连出了多条人命,区、镇两级政府领导怎一个“缺钱”了得?
去年6月20日发生在巴州区柳林镇的沉船事件导数人死亡,至今“黑船”业主还再服刑,此事件的发生难道还不足够引起相关政府领导的重视?区、镇政府明知道用来临时方便老百姓过河的船,是一条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黑船”,却依然日复一日投入使用。邵阳沉船惨剧,十几条年轻的生命刹那间凋零,当地政府随即承诺,将斥巨资来修建一座大桥。如果说邵阳的这种做法是“死了孩子才来奶”式的事后诸葛,那么,巴州区政府为何“孩子死了还不来奶”呢?是无动于衷,还是觉得事情不够大,需要等特大溺水事故再次发生,才有行动吗?
自古修桥铺路,惠及百姓就是积德的事。一座漫水桥的投资远逊一座桥,它,不仅关系着水上通行的顺与畅,更是牵挂百姓出行安与危。能否尽快把修桥之事列入重要日程,不仅考验当地党委政府的施政能力,也是对巴州区政府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检验一个地方领导干部能不能作为,善不善于作为,敢不敢于作为、亲不亲民作为的具体体现。
枣林漫水桥能否早日建成,村民们仍在拭目以待。
编后
从枣林镇政府“缺钱”建好漫水桥的现象说开去
本网评论员 伍景
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建镇政府办公楼能够耗资数百万元先建、后找钱装修,而在仅需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就能够建好的事关30000村民生命安全的大坝漫水桥建设上,该镇政府因“缺钱”能够让“便民桥”工程拖10年仍是断桥、危桥;知情村民反映该镇政府仅在“枣林鱼庄”的接待上,每年能用数十万元资金支付吃喝费,而在多次发生村民坠河、且溺亡数人的情况下,仅安排2000元资金维修事关30000村民生命安全的“便民”断桥、危桥!
本网记者的调查还发现,近10年里,枣林镇先后数十次向上级申报修桥经费,“除了巴州区区长张平阳批了10万元(该款由区交通局支付的已经投入使用了)和当地老百姓筹积了11万元外再也没有争取到什么资金了!”
然而,近年该市县(区)、镇(乡)党委、政府的接待费用却在年年攀升,有的镇(乡)一年就有数十万元。到基层任职或挂职的领导干部,仅利用星期六(大部分星期五下午)、星期天(大部分星期一上午)往返省、市、县(区)城、镇的交通费用增幅就更多了。
巴州区枣林镇政府“缺钱”办民生实事的现象,折射出一些基层政府在财力使用安排上的严重“位移”和县(区)、镇(乡)两级政府领导干部对民生工程的不“给力”,甚至漠视中央和省、市重视和给力“民生工程” 的政令!
笔者建议省、市审计等有关部门查查类似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政府“缺钱”办民生实事的问题究竟有多少。(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