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024|评论: 82

[诺水风光] 游穿云洞(摄协、驴友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9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江大兴到草池中间有一人间天洞,名曰:“穿云洞”。此洞乃秦巴古道,人们到通江县城的必经之路。洞口留存着乾隆年间的墨宝古迹。可惜,那些石刻字迹,风残日化,只见依稀了。周末摄友、驴友相邀从草池步行穿云洞,发几张图片与朋友共享。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审核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012.jpg

途中偶遇自行车队,估计他们是向诺水河开进,真是了不起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036.jpg

农村这土屋已经成了“古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043.jpg

这里的青石板不知数不清来往的人有多少,它是秦巴古道的见证。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061.jpg

桥向我们诉说着当年风光,虽已风烛残年,然任然屹立不倒。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043.jpg

这里的青石板不知来往行人有多少,它是秦巴古道的见证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074.jpg

边走边拍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穿云洞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084.jpg

我几年前来过,现在更是荒抚了许多,但这里的香火更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094.jpg

这座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桥中的龙头已不健全。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005.jpg

摄友专注拍摄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DSC_00152.jpg

来一段瑜伽,让人更是心旷神怡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照片 609.jpg

千年不倒的蘑菇石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龍·猪猪 的帖子

重游穿云洞


记得是07年,我去了一趟位于通江县境内的穿云洞,回来还在论坛上发过帖子。一晃两年过去了,她是否风光依旧?因此早就动了旧地重游的念头。
还真的有那么幸运,机会这就来了,一群摄友相约今天要去穿云洞。早上5点,电话一响,我就急忙起床,来不及梳妆打扮,急急洗漱,涂了点防晒霜,便拿上早已准备好的行囊,匆匆下楼,打的到了集合点。
听说大兴的路不好走,我们选择驱车驶过草池。把车在一农户家门口停放妥帖,然后步行前进。一路风景迷人,远处的晨雾飘逸在山腰,星星点点的农家小院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时,太阳渐渐露出了笑脸,她时而羞涩地躲进云雾,时而又大大方方地出来和大家打招呼。有的摄友早已等不及了,不时举起相机,把自己喜欢的美景一个个摄入镜头。有的摄友则更有耐心地寻觅最佳景观,抓紧自己的收藏,喀嚓声不绝于耳。大约7点过,我们终于进到了洞里,一缕阳光照进洞中,别有一番风韵,给这看似荒芜的洞子增添了无限生机。摄友们立好角架,抓住这缕不可久得的阳光,我呢,也免费给他们当了回MT,摆出各种PS为摄影大师们服务。可惜那缕阳光来去匆匆,不多一会就消失了。
今天很凑巧,洞前的小潭积满了水,一股清泉从那里直泻而下,形成一挂小瀑布,给穿云洞铺添了一道美丽的色彩。因为我到过穿云洞,了解一些它的变迁,便当仁不让地给摄友们当起了讲解员。
这里是看台,对面是当年的舞台,水下还留着舞台的石柱、石盘。桥中间左右两边有破损
的龙头,洞内有菩萨的座次。虽然这些神座如今空空如也,但满地的鞭炮痕迹以及神座上的红绸锻,似乎证明了此处仍然香火不断。神座下石雕的梅花鹿、麒麟兽显得孤单落寞,欲跃不能。抬头望去,窗棂和屋粱上的饰纹依稀可见,尽管仍然透出几分古朴典雅,但又令人心痛的破旧不堪,就连墙上那幅桃园结义图也不知被谁划得满是伤痕。
忽然想起网友巴山秋色在《莽莽穿云洞》中的几句话,“在通江县明胜区公所张先生住处墙壁上,看到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幅宽不盈尺,长约3尺。画中悬崖峭壁,古树倒挂,青藤翠蔓,青瓦红柱。飞檐翅角的庙宇,气势轩昂。两山之间,一股清溪飞流直下,轰然入潭,潭水荡漾。潭的左侧,则是戏楼,楼上正演古戏,台下近百人观看。潭前,一洞石拱桥,飞架两山,桥上行人如蚁,扶老携幼。更为奇绝的是,笔法细腻;一着青袍小褂的顽童,也与一只花狗戏要,狗之尾巴摇动,似与游者相乐。而画左上方一群飞鸟掠空,在山之悬崖左侧,一洞通山,山岩镌刻,画幅紧凑,疏而不露,章法严谨。细看题款,乃《穿云洞揽胜》,民国十五年正月十五,王维作。”试想那远古时代的人们,隔潭观戏,好不惬意,而今的观岩龛下,却是一片狼藉,野草丛生。面对残垣断壁的穿云洞,我们只能想象那热闹非凡的情景了。然而,那古朴的小桥,典雅的雕饰,石板上古往今来踏磨的痕迹,还有那孤单落寞的梅花鹿、麒麟兽,又分明是在向人们诉说着穿云洞曾经有过的繁荣。
门口有幅对联,上联曰“观此地凤鸣虎穴慈云瑞雪青云得路洞古穿云一枝杨柳酒甘露非南海即南海。”下联曰:“翼他年鱼跳龙门河水清涟泮水登科潭深曲水最大长虹度余生不西湖却西湖。” 清朝道光年间的壁龛斗书残留至今,“穿云洞”,“福、禄、寿”,“宇宙奇观”,细细观来,无不笔力雄浑,遒劲豪放。
     
我也有着和巴山秋色先生一样似的愿望:“如照画上恢复穿云洞,那么从大兴甚至杨柏河到草池到诺水河风景区旅游途中又新添了一景。”为通江的旅游增添新的亮点,也为草池、大兴百姓带去经济上的丰获。
然而,这只能是我、秋色先生以及那位画家等朋友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可在这个以利益为目的的现实中,文化遗迹的保护,以及人们对文化的敬畏,都会随着莽莽穿云洞一样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吧!
                                                                           2009616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