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龍·猪猪

[诺水风光] 游穿云洞(摄协、驴友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1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时代求学必经之地.看了今天的境况,令人痛心.谢谢楼主宣传了我深爱的故乡.如果有机会,当再踏上那熟悉的青石板路.毕竟有近三十年没走过了.

发表于 2012-5-31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口的对联似乎是:洞古穿云一枝杨柳洒甘露非南海即南海观此地凤鸣虎穴慈云瑞霭青云得路.下联是:潭深曲水数丈长虹度众生不西湖却西湖冀他年鱼跳龙门河水清涟泮水登科.此联为当地一余姓举人所撰.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此洞的地理环境,也表达了作者渴望求取功名的心情.受本人记忆所限,也许有误,望坛内乡友补正.

发表于 2012-5-31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遍通江的山山水水,留下精彩的每一瞬间。好啊!!!:):):):):)旅游+摄影+健身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5-3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龙猪猪”的帖子

                             莽 莽 穿 云 洞
                                                                                                                    巴山秋色



  我见过世上许多奇洞,有千奇百怪气象万千的溶洞,天坑,山洞,那幽、奇、险异的变幻景观,由生许多情思和感慨。然而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巴山的深处穿云洞。



  还是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通江县明胜区公所张先生住处墙壁上,看到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幅宽不盈尺,长约3尺,画中悬崖峭壁,古树倒挂,青藤翠蔓,青瓦红柱,飞檐翅角的庙宇,气势轩昂,两山之间,一股清溪飞流直下,轰然入潭,潭水荡漾,潭的左侧,则是戏楼,楼上正演古戏,台下近百人观看,潭前,一洞石拱桥,飞架两山,桥上行人如蚁,扶老携幼,更为奇绝的是,笔法细腻;一着青袍小褂的顽童,也与一只花狗戏要,狗之尾巴摇动,似与游者相乐,而画左上方一群飞鸟掠空,在山之悬崖左侧,一洞通山,山岩镌刻,画幅紧凑,疏而不露,章法严谨,细看题款,乃《穿云洞揽胜》,民国十五年正月十五,王维作。据说张先生介绍,此画系解放前老画家王维先生遗作,王先生在文革时,被打成右派。被造反派斗来斗去,终于烛尽。在他临终时,因与张先生相交甚笃,赠予此画,嘱托他要好好保存,便嗑然长逝,几十年来,有人高价索取,张先生竟没有卖。



  张先生慎重地告诉我,大巴山深处上真有画上景致,此景乃通江大兴与草池接壤的穿云洞。



  世间,真如有此画中的穿云洞奇景吗?又过3年,它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奇绝幽深,令我魂牵梦绕,趁去通江民胜检查我团的一个雷达站,我决意到此考察一番。



  七月,骄阳似火,群山含黛,柏木森森,大兴下车,下坎便到了曲水村,找到一位朴实的村姑引路,趟河上坎。过河绕弯,穿岭走碥,终于来到穿云洞,长长嘘了一口气,目睹眼前此景顿时游兴减半,望着眼前的穿云洞,惨不忍睹,这就是巴山的穿云洞吗?我反复叩问自己。



  寻古探幽,追寻古踪,本是旅游的一大趣事,为的是从古代遗迹中寻觅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变化,人物风土等许多信息。但细观岩龛下,一片狼藉,野草丛生,残垣断壁的穿云洞。心情却格外沉重。为经历千年惨遭劫难的古穿云洞寺庙,深感痛惜!郁闷不悦,希翼在残存破壁或支离破碎中寻觅历史踪影,发现泥壁上有一幅画水墨丹青,画上有一人头戴玄色官帽,身材魁梧,身着红袍,腰系宝剑,挂玉带,他站在堂屋中间,笑容满面,迎接右边同样打扮的人。观其服饰及几案陈设很似明代……



  据引路姑娘讲,很久以前,有一官富人家子弟,久考未中,于是,足踏万里,遍访巴山大川,终寻得两山洞开穹隆,天生洞穴,建造庙宇,修身养性,每日朝霞为伴,夜与木鱼声声为伴,潜心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八十二岁时竟考中状元,于是穿云洞名声鹊起,化缘施斋,修庙建寺,遂成规模。



  又云:穿云洞由西向东横贯,为古米仓大道北上必经之地,洞道两端有石门,形若锁钥,岩石洞开,穹隆拱卫,天然洞穴,有一失峦青女,看破红尘,削发为尼,栖身于此,靠香火钱扩建庙宇,塑菩萨罗汉,木鼓声声,磐声悠悠,善男信女,趋之若鹜,普渡众生。壁龛书斗字“穿云洞”,笔力雄浑,遒劲豪放,一条傍山石板路,横亘延绵于峭壁间,下临深涧,大雾弥漫,荡然生层云,遥想当年,古道幽幽,商贾行旅,络绎不绝,耳畔响彻高亢激越的背二哥的号子,谷空回声,余音不绝!



  山洞口竖一对石柱,想必是庙门,仅存一幅楹联。上联曰:观此地凤鸣虎穴慈云瑞雪青云得路洞古穿云一枝杨柳酒甘露非南海即南海。下联曰:翼他年鱼跳龙门河水清涟泮水登科潭深曲水最大长虹度余生不西湖却西湖。



  由此看来,老书生并没有考中状元,他大概没有心思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格外钟情于这里的天然山水了。



  当地老者介绍他年轻时看到穿云洞景致,联想到与王维所作画上景致一模一样,只是到了“文革”隐蔽在深山老林的穿云洞也难逃脱厄运,菩萨被毁,字牌石碑,推掷深潭,而那个造反派头头则一把大火,使千年古庙付之一炬,足足燃烧了三天,幸遇一场暴雨才留下现存破庙,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听人说造反派头头回城后,竟一夜间疯了,胡言乱语,口吐白沫,说对不起穿云洞,请位神仙菩萨宽恕。病过三天,竟一命呜呼!有人断言,穿云洞菩萨神通广大,显灵了……



  几年过去了,我魂牵梦绕的穿云洞,竟异想天开地认为,如照画上恢复穿云洞,那么从大兴甚至杨柏河到草池到诺水河风景区旅游途中又新添了一景了,到那时历经劫难的穿云洞,总该热闹起来了,那位民间老画家遗愿终归得以实现,这大概是张先生没有卖画的真正原因。



  通江县志记载:“洞口那幅楹联系清乾隆进士朱昱撰联吟咏该洞之天生胜景,此洞原名穿心洞,因朱昱在洞口顶部的离壁上题“穿云洞”后便以此称之,穿云洞。



  三面峭壁悬崖,清邑知事,王宣缓手收中的“宇宙奇别’四个大字,凌空飞舞,登高眼望,真是“荡漾空沙际,虚阴入远大”,洞口依岩就势修建庙宇,供奉观音文殊、普善等神灵。



  朱昱曾宦游山东,河南,陕西,晚年隐居故乡穿云洞,在附近的“一品桥“畔修宅筑第,并自题‘碧涧清泉’以明志,过着清淡生活,乐享天年,洞奇如此,联妙如厮,令人深思,实乃巴山名胜之奇绝也。





莽莽穿云洞



  我见过世上许多奇洞,有千奇百怪气象万千的溶洞,天坑,山洞,那幽、奇、险异的变幻景观,由生许多情思和感慨。然而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巴山的深处穿云洞。



  还是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通江县明胜区公所张先生住处墙壁上,看到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幅宽不盈尺,长约3尺,画中悬崖峭壁,古树倒挂,青藤翠蔓,青瓦红柱,飞檐翅角的庙宇,气势轩昂,两山之间,一股清溪飞流直下,轰然入潭,潭水荡漾,潭的左侧,则是戏楼,楼上正演古戏,台下近百人观看,潭前,一洞石拱桥,飞架两山,桥上行人如蚁,扶老携幼,更为奇绝的是,笔法细腻;一着青袍小褂的顽童,也与一只花狗戏要,狗之尾巴摇动,似与游者相乐,而画左上方一群飞鸟掠空,在山之悬崖左侧,一洞通山,山岩镌刻,画幅紧凑,疏而不露,章法严谨,细看题款,乃《穿云洞揽胜》,民国十五年正月十五,王维作。据说张先生介绍,此画系解放前老画家王维先生遗作,王先生在文革时,被打成右派。被造反派斗来斗去,终于烛尽。在他临终时,因与张先生相交甚笃,赠予此画,嘱托他要好好保存,便嗑然长逝,几十年来,有人高价索取,张先生竟没有卖。



  张先生慎重地告诉我,大巴山深处上真有画上景致,此景乃通江大兴与草池接壤的穿云洞。



  世间,真如有此画中的穿云洞奇景吗?又过3年,它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奇绝幽深,令我魂牵梦绕,趁去通江民胜检查我团的一个雷达站,我决意到此考察一番。



  七月,骄阳似火,群山含黛,柏木森森,大兴下车,下坎便到了曲水村,找到一位朴实的村姑引路,趟河上坎。过河绕弯,穿岭走碥,终于来到穿云洞,长长嘘了一口气,目睹眼前此景顿时游兴减半,望着眼前的穿云洞,惨不忍睹,这就是巴山的穿云洞吗?我反复叩问自己。



  寻古探幽,追寻古踪,本是旅游的一大趣事,为的是从古代遗迹中寻觅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变化,人物风土等许多信息。但细观岩龛下,一片狼藉,野草丛生,残垣断壁的穿云洞。心情却格外沉重。为经历千年惨遭劫难的古穿云洞寺庙,深感痛惜!郁闷不悦,希翼在残存破壁或支离破碎中寻觅历史踪影,发现泥壁上有一幅画水墨丹青,画上有一人头戴玄色官帽,身材魁梧,身着红袍,腰系宝剑,挂玉带,他站在堂屋中间,笑容满面,迎接右边同样打扮的人。观其服饰及几案陈设很似明代……



  据引路姑娘讲,很久以前,有一官富人家子弟,久考未中,于是,足踏万里,遍访巴山大川,终寻得两山洞开穹隆,天生洞穴,建造庙宇,修身养性,每日朝霞为伴,夜与木鱼声声为伴,潜心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八十二岁时竟考中状元,于是穿云洞名声鹊起,化缘施斋,修庙建寺,遂成规模。



  又云:穿云洞由西向东横贯,为古米仓大道北上必经之地,洞道两端有石门,形若锁钥,岩石洞开,穹隆拱卫,天然洞穴,有一失峦青女,看破红尘,削发为尼,栖身于此,靠香火钱扩建庙宇,塑菩萨罗汉,木鼓声声,磐声悠悠,善男信女,趋之若鹜,普渡众生。壁龛书斗字“穿云洞”,笔力雄浑,遒劲豪放,一条傍山石板路,横亘延绵于峭壁间,下临深涧,大雾弥漫,荡然生层云,遥想当年,古道幽幽,商贾行旅,络绎不绝,耳畔响彻高亢激越的背二哥的号子,谷空回声,余音不绝!



  山洞口竖一对石柱,想必是庙门,仅存一幅楹联。上联曰:观此地凤鸣虎穴慈云瑞雪青云得路洞古穿云一枝杨柳酒甘露非南海即南海。下联曰:翼他年鱼跳龙门河水清涟泮水登科潭深曲水最大长虹度余生不西湖却西湖。



  由此看来,老书生并没有考中状元,他大概没有心思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格外钟情于这里的天然山水了。



  当地老者介绍他年轻时看到穿云洞景致,联想到与王维所作画上景致一模一样,只是到了“文革”隐蔽在深山老林的穿云洞也难逃脱厄运,菩萨被毁,字牌石碑,推掷深潭,而那个造反派头头则一把大火,使千年古庙付之一炬,足足燃烧了三天,幸遇一场暴雨才留下现存破庙,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听人说造反派头头回城后,竟一夜间疯了,胡言乱语,口吐白沫,说对不起穿云洞,请位神仙菩萨宽恕。病过三天,竟一命呜呼!有人断言,穿云洞菩萨神通广大,显灵了……



  几年过去了,我魂牵梦绕的穿云洞,竟异想天开地认为,如照画上恢复穿云洞,那么从大兴甚至杨柏河到草池到诺水河风景区旅游途中又新添了一景了,到那时历经劫难的穿云洞,总该热闹起来了,那位民间老画家遗愿终归得以实现,这大概是张先生没有卖画的真正原因。



  通江县志记载:“洞口那幅楹联系清乾隆进士朱昱撰联吟咏该洞之天生胜景,此洞原名穿心洞,因朱昱在洞口顶部的离壁上题“穿云洞”后便以此称之,穿云洞。



  三面峭壁悬崖,清邑知事,王宣缓手收中的“宇宙奇别’四个大字,凌空飞舞,登高眼望,真是“荡漾空沙际,虚阴入远大”,洞口依岩就势修建庙宇,供奉观音文殊、普善等神灵。



  朱昱曾宦游山东,河南,陕西,晚年隐居故乡穿云洞,在附近的“一品桥“畔修宅筑第,并自题‘碧涧清泉’以明志,过着清淡生活,乐享天年,洞奇如此,联妙如厮,令人深思,实乃巴山名胜之奇绝也。



莽莽穿云洞



  我见过世上许多奇洞,有千奇百怪气象万千的溶洞,天坑,山洞,那幽、奇、险异的变幻景观,由生许多情思和感慨。然而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巴山的深处穿云洞。



  还是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通江县明胜区公所张先生住处墙壁上,看到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幅宽不盈尺,长约3尺,画中悬崖峭壁,古树倒挂,青藤翠蔓,青瓦红柱,飞檐翅角的庙宇,气势轩昂,两山之间,一股清溪飞流直下,轰然入潭,潭水荡漾,潭的左侧,则是戏楼,楼上正演古戏,台下近百人观看,潭前,一洞石拱桥,飞架两山,桥上行人如蚁,扶老携幼,更为奇绝的是,笔法细腻;一着青袍小褂的顽童,也与一只花狗戏要,狗之尾巴摇动,似与游者相乐,而画左上方一群飞鸟掠空,在山之悬崖左侧,一洞通山,山岩镌刻,画幅紧凑,疏而不露,章法严谨,细看题款,乃《穿云洞揽胜》,民国十五年正月十五,王维作。据说张先生介绍,此画系解放前老画家王维先生遗作,王先生在文革时,被打成右派。被造反派斗来斗去,终于烛尽。在他临终时,因与张先生相交甚笃,赠予此画,嘱托他要好好保存,便嗑然长逝,几十年来,有人高价索取,张先生竟没有卖。



  张先生慎重地告诉我,大巴山深处上真有画上景致,此景乃通江大兴与草池接壤的穿云洞。



  世间,真如有此画中的穿云洞奇景吗?又过3年,它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奇绝幽深,令我魂牵梦绕,趁去通江民胜检查我团的一个雷达站,我决意到此考察一番。



  七月,骄阳似火,群山含黛,柏木森森,大兴下车,下坎便到了曲水村,找到一位朴实的村姑引路,趟河上坎。过河绕弯,穿岭走碥,终于来到穿云洞,长长嘘了一口气,目睹眼前此景顿时游兴减半,望着眼前的穿云洞,惨不忍睹,这就是巴山的穿云洞吗?我反复叩问自己。



  寻古探幽,追寻古踪,本是旅游的一大趣事,为的是从古代遗迹中寻觅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变化,人物风土等许多信息。但细观岩龛下,一片狼藉,野草丛生,残垣断壁的穿云洞。心情却格外沉重。为经历千年惨遭劫难的古穿云洞寺庙,深感痛惜!郁闷不悦,希翼在残存破壁或支离破碎中寻觅历史踪影,发现泥壁上有一幅画水墨丹青,画上有一人头戴玄色官帽,身材魁梧,身着红袍,腰系宝剑,挂玉带,他站在堂屋中间,笑容满面,迎接右边同样打扮的人。观其服饰及几案陈设很似明代……



  据引路姑娘讲,很久以前,有一官富人家子弟,久考未中,于是,足踏万里,遍访巴山大川,终寻得两山洞开穹隆,天生洞穴,建造庙宇,修身养性,每日朝霞为伴,夜与木鱼声声为伴,潜心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八十二岁时竟考中状元,于是穿云洞名声鹊起,化缘施斋,修庙建寺,遂成规模。



  又云:穿云洞由西向东横贯,为古米仓大道北上必经之地,洞道两端有石门,形若锁钥,岩石洞开,穹隆拱卫,天然洞穴,有一失峦青女,看破红尘,削发为尼,栖身于此,靠香火钱扩建庙宇,塑菩萨罗汉,木鼓声声,磐声悠悠,善男信女,趋之若鹜,普渡众生。壁龛书斗字“穿云洞”,笔力雄浑,遒劲豪放,一条傍山石板路,横亘延绵于峭壁间,下临深涧,大雾弥漫,荡然生层云,遥想当年,古道幽幽,商贾行旅,络绎不绝,耳畔响彻高亢激越的背二哥的号子,谷空回声,余音不绝!



  山洞口竖一对石柱,想必是庙门,仅存一幅楹联。上联曰:观此地凤鸣虎穴慈云瑞雪青云得路洞古穿云一枝杨柳酒甘露非南海即南海。下联曰:翼他年鱼跳龙门河水清涟泮水登科潭深曲水最大长虹度余生不西湖却西湖。



  由此看来,老书生并没有考中状元,他大概没有心思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格外钟情于这里的天然山水了。



  当地老者介绍他年轻时看到穿云洞景致,联想到与王维所作画上景致一模一样,只是到了“文革”隐蔽在深山老林的穿云洞也难逃脱厄运,菩萨被毁,字牌石碑,推掷深潭,而那个造反派头头则一把大火,使千年古庙付之一炬,足足燃烧了三天,幸遇一场暴雨才留下现存破庙,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听人说造反派头头回城后,竟一夜间疯了,胡言乱语,口吐白沫,说对不起穿云洞,请位神仙菩萨宽恕。病过三天,竟一命呜呼!有人断言,穿云洞菩萨神通广大,显灵了……



  几年过去了,我魂牵梦绕的穿云洞,竟异想天开地认为,如照画上恢复穿云洞,那么从大兴甚至杨柏河到草池到诺水河风景区旅游途中又新添了一景了,到那时历经劫难的穿云洞,总该热闹起来了,那位民间老画家遗愿终归得以实现,这大概是张先生没有卖画的真正原因。



  通江县志记载:“洞口那幅楹联系清乾隆进士朱昱撰联吟咏该洞之天生胜景,此洞原名穿心洞,因朱昱在洞口顶部的离壁上题“穿云洞”后便以此称之,穿云洞。



  三面峭壁悬崖,清邑知事,王宣缓手收中的“宇宙奇别’四个大字,凌空飞舞,登高眼望,真是“荡漾空沙际,虚阴入远大”,洞口依岩就势修建庙宇,供奉观音文殊、普善等神灵。



  朱昱曾宦游山东,河南,陕西,晚年隐居故乡穿云洞,在附近的“一品桥“畔修宅筑第,并自题‘碧涧清泉’以明志,过着清淡生活,乐享天年,洞奇如此,联妙如厮,令人深思,实乃巴山名胜之奇绝也。














发表于 2012-5-3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呐喊王 的帖子

欢迎朋友们同行

发表于 2012-5-31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成都梦 的帖子

谢谢,让我们了解历史

发表于 2012-5-3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龙·猪猪 的帖子

很愿意加入你们的队伍!:)

发表于 2012-5-3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想不到茫茫大山之中的穿云洞竟有如此了解之人,而且如此透沏,竟让生养于此的人汗颜!

发表于 2012-5-31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光无限好
发表于 2012-5-3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那天,我们南充起点自行车俱乐部的车友,骑行在往诺水河的路上,看见了楼主几位在转弯处架起的长枪短炮...穿云洞?是个好地方,下次我们骑车再过来耍哈,美丽的通江,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骑着蜗牛狂奔 的帖子

呵呵,是你们嗦,勇敢的骑士,通江一草一木都欢迎你们!

发表于 2012-6-2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88.jpg

发表于 2012-6-2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10.jpg

发表于 2012-6-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18.jpg

发表于 2012-6-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53.jpg

发表于 2012-6-2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67.jpg

发表于 2012-6-2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201.jpg

发表于 2012-6-2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208.jpg

发表于 2012-6-2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215.jpg

发表于 2012-6-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229.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