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权中的个别处长们,有时像拦路虎,让一些级别比他们高的干部都有所忌惮。全国人大代表中一位来自西部的厅级干部说:“过去,我有时也会为一些项目请这些有行政审批权的处长们吃饭,送点土特产搞好关系,很无奈。”
在这个官本位的社会,按说厅级官员和处级干部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但现实就是这么拧巴,想审批个项目,没那么容易,要过处长这一关,县里要过科长关,哪怕你是厅长,不请吃请喝,不奉送土特产,不带着处长的七大姑八大姨免费旅游……那你就等着吧,不是黄花菜都凉了,就是拖的项目“流产”了。
不仅是厅长,就连成龙大哥都没这个面子,在内地有块地,结果手续8年都没办下来,厅长、名人想审批个项目都这么难,可以想见一般企业或小老百姓办事即便跑断了腿也白搭,不得已只能向处长、科长行贿,送钱,送女人,送搏来室特的不胜枚举。难怪有人感慨: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呀!
处长虽官不大,但手里的公章厉害,有公章就等于有了权力,一把手的指令也要靠处长执行,不管是审批还是盖章,“人微”却“言重”,想过关,也好办,有行情有价码,你买我卖,于是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有人把它称为“处长经济”“科长经济”。要想经营好部门,必先经营好处长,这恐怕就是咱中国的老话“县官不如现管”。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折腾在路上,这些处长不仅带坏社会风气更加剧百姓焦虑。项目批不批不应是某个人说了算,而是要有法律政策依据,靠处长的喜怒,靠“走后门”入围的做法,不仅成为制约经济活力释放的枷锁,更是对政府诚信最大的戕害,也严重地破坏了社会公平的规则。
只有清除这些拦路虎,让“小鬼”不再难缠,才能更好推动改革,让市场迸发活力。目前全国各地陆续都在简政放权,晒权力清单,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OO项以上,但真要政府部门自我革命,完成权力瘦身,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必定会触及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益。一些地方、部门和行政人员,由于长期养成了不用权、不审批、不收费就感觉没事干、没价值、没权威的心理,存在不适应、不主动甚至不愿意改革的心态。因此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既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还要防止如“割韭菜”般“割了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