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小桥
秋雨潇潇,我陪哥哥开车从营山去小桥.快出城时,忍不住拍下了雨中白塔

灰色的天空飘着细雨,很容易牵出人心里的怀旧情结.电线上的鸟,有人看了后说想到了音符。可我没有这么想。那一刻我坐在后面听哥给我讲他以前在小桥读高中的事情,而以前他从来没有给我讲过这些的。

路还是这条路,今天他是开自己的车去小桥,而许多年前哥哥是从老家自己走路去的。我们家到县城那时要走一个半小时,开车到小桥可能要一个小时吧!我也记起我那时在清水读高中也是走路去的,连自行车都没有的。我是每个月回次家,带一个月吃的米,红苕,豆瓣咸菜,换洗衣服,满满的一背篓。星期日的早上三四点就开始走。记不得要走多久了才能到学校。但每次都要走到精疲力尽的时候。有次走到丰产联盟的时候,天亮了才发现到处是厚厚的白霜。

车窗外,一直都很平,这是在济川所拍的。以前下乡经过这里,天气晴好,一眼望出去,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龙王寨,山势起伏,很好看,可今天只能这样

东升到了,我告诉哥哥这是锁水村,现在中国到处都在搞新农村建设。房子这样修了,当然好。哥哥说干脆随便开进去看看,说如果在这些地方买块地皮修房子一定好,我也觉得是,其实我们老家离城也不远,现在空起的,花钱这里买,还不如把老家重新搞下。住在乡下当然是最安逸的了哦

进锁水村了,空气很舒服,忍不住停下车,照一张。其实以前老家乡下还不都是这样的景色。


哥哥想在这里吃饭,但这个时候肯定是没有饭吃的。问附近的人,说只有邓家院子有吃的。找到这里,说中午没有了。哥哥就说晚上来吃,喊老板给我们炖只土鸡,搞些腊肉,炒点苕尖之类的菜来吃

这里难得还可以看见有人种大片的黄麻,现在已经开始砍了。小时候,我们那里也到处种这东西,但现在很少有看见的了。小时候我和哥哥都要为家里收这东西的。黄麻在土里就长得这样高,密密麻麻的,比大人都高。一般用弯刀砍。大人在前面砍,我,哥哥还有妹妹就在后面用手垮黄麻杆上的叶子,一般要带手套才行,不割手。而我们那时喜欢用细长的竹片片来削那些叶子,其实这法子最好,又快又省力,倒转拿着尖尖那头,只需要往粗头子那端削两三下,就可以把叶子全部搞定了。

要离开锁水继续前行了,当然要留下一张东升柚子的照片。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这种东西。不好吃!也许还没有双林柚好。每年冬天柚子下树后。东门口这边那附近的农民来卖。很多时候都是一块钱一个,最多两块。我反正不怎么喜欢,水瓦瓦的,不安逸。营山一直毛起在吹它,我都觉得好笑,有什么好吹的啊!但哥哥还是卖了一两背放在后备箱里。还五块一个呢!说带些回去,送给他一个好兄弟赵旭,马上要结婚了。我见过的,喝过两次茶。是四川电视台某栏目主持人,见过他主持节目,很不错的,怎么还没有结婚啊?

路边稻田禾笋秧都发出来了,青油油的了。有农民正在用锄头挖田。现在喂牛的少了,很多时候就这样挖田而不是用牛耕田了。以前父亲也是这样做的。如果他还活着,这时候也该这样去做了。不过现在他永远也不操心这些了。现在我们这里的农民很少有在田土上的了。很多都跑出去了,象他还这样老老实实地种田的人已经少见了。唉。。。。。。

居然还看得到有人还在扯麻绳绳,以前我们小时候也扯过的。那时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平时就靠扯点麻绳来挣点钱用。黄麻是做绳子生意的老板发到各家的。一般加工一百斤麻工钱是三十块。要几天才做得完的。我给他们照相,他们都很高兴。我问现在是哪些人再做这个生意了?还是何作福他们吗?他们听我这样说,都很吃惊。你怎么知道的?我笑笑,没有回答。那些岁月我怎么忘得了啊


路上有一大群鸭子过来,放学的女学生穿的比我们那时好得多了。我们那时哪里有筒靴穿啊,都是打光脚板的。但那时喂鸭子的却是很大一棚棚的,一般都是好几百只一路的


小桥中学到了,以前我来过,但没有注意过。现在看来学校已经修得变了样。哥哥把车在门口停了一会。我知道他一定会想起读书那时的往事的。他也是走路来这里读书的。比我还要远。他指着一个男生告诉我,那时我大概就和他差不多。但他比我那时幸福多了。他还告诉我,秦妈火锅的老板李杰其实是他们同学。刚才在路上哥哥还指着路边一座房子告诉我说那就是李杰的房子。可惜我没有拍下来。

哥哥还想再到小桥街上去看一下,我理解他的心情。反正他也没有吃饭。就去吧!开车往街上走,路边的人都回头看我们。我问哥哥,有认识的吗?他说都认不到。但那时他经常来这里。


小桥街还是没有怎么变。我觉得变化不大。不知道在哥哥眼里是怎样的了?毕竟他从来没有来过。我开玩笑问他,在这里有没有过什么姑娘之类的记忆?他说那时那有这个心思


小桥的天空


还是吃点饭,你不饿吗?我倒是已经吃了的。我们在重庆小吃。看人家都是名码实价的。红烧肥肠凌脆,吃起来还香。




回来路上,在骆市桥上照了几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