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73|评论: 27

回味悠长“三口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味悠长“三口面”

位于广安区渠江中段的石笋镇,依山傍水,因渠江从镇门前流过,故又叫石笋河。一条蜿蜒的长街,随着山势的升高,逐步向上,以此闻名县域。在过去以水运为主的岁月里,这是一个商贾云集、物质充盈、人流涌动的繁华胜地。

石笋镇五里长街,原本就居住了好几百户人家,平日里也是较为热闹。如遇上三、六、九赶场之日,更是熙熙攘攘、水泄不通。因而,街上的食馆,自然是生意火红,人满为患。那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商贩,吆吆喝喝之前,得进食以壮喉嗓,为把自己带来的货物推销出去积蓄力量;待到散集之后呢?又得犒劳犒劳一下自己,能不进馆子,小酌一口,吃点东西吗?还有那些在乡下幸苦了几日的乡亲,趁着赶集买东购西、添盐打醋的机会,也会到馆子里坐坐,与偶遇的亲朋好友小聚一会,拉拉家常,摆摆龙门阵。就是那些本无事务,赶耍场的老汉或是小伢子,还是会忍不住充充馆子、打打牙祭的。哪怕是一碗凉面、凉粉,两个包子、馒头,几个泡粑、几根油条,抑或是二两小面,均无不可呀。所以,这石笋河的鲢鱼、龙凤汤等等名吃,便蜚声在外,一提起,便引得人垂涎三尺。而在这些名吃之外,石笋河还有一样小吃让人记忆悠长,回味无穷——那就是“三口面”。

提起石笋河的三口面,十里八乡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谓“三口面”,即:面,一口——因面实在好吃,一口便吃完了;汤,一口——因汤味太好,一口便喝干了;叹,一口——因为面和汤吃完喝干,意犹未尽、味尤在口,叹气一口也。

这“三口面”,据说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呢:在石笋河的正街上,有一对从事面馆生意的中年夫妻,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宝贝女儿。一家人靠着不温不火、不好不坏的面馆生意,将就维持生计。有一天清晨,刚打开店门,发现一个乞丐模样的小伙子蜷屈着睡在店门口。好心的夫妻俩连忙把小伙子扶进店里,下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给他吃下。不够,再下一碗;还是不够,又下一晚;一连吃了五碗,方才称心。一番细谈,知道小伙子无依无靠,一个人从很远的北方而来。于是,夫妻俩就把他收留在店里帮帮忙,打打下手。说来也怪,从那以后,凡是到面馆里吃过面条的人都说好吃、好吃,一碗不够,吃二碗,一次来吃了,下次又来。一传十、十传百,夫妻俩的面馆从此生意火红。

夫妻俩知道,自己开了二十年来年的面馆,做出的面都没有人说如此好吃之类的话。可自从小伙子来了后,这面还是原来的面,咋就如此好吃、变了味道了呢?肯定这小伙子有一套。于是,把小伙子入赘做了女婿。小伙子接掌了面馆过后,更是进一步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把面馆的生意做得远超从前。一位慕名而来的秀才吃过面条过后,问小伙子这面可有名称?小伙子即请秀才帮忙取一个。秀才沉吟片刻,取来笔墨纸砚,写下了龙飞凤舞三个大字——三口面。

至此,石笋河“三口面”便扬名四野。大凡到过石笋河的人,无不到“三口面馆” 坐一坐,尝一尝,感受一下这美味的小面。

可惜,到后来,石笋河的“三口面”只是存在于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人们饭后茶余的回忆里了。小时候,偶尔听父亲谈起“三口面”时,那有滋有味的情形,不知是多么的向往,和沉醉。引得我也不知不觉在想象中回味着——在记忆中挥之不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6-1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口面,说起我就垂涎欲滴,顶!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6-19 17:55
土生土长咋没听说石笋有三口面的

发表于 2014-6-1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本人还准备去石笋采访写这个传说的呢,楼主可否留下电话

发表于 2014-6-19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吃过。。。

发表于 2014-6-1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发表于 2014-6-1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说过

发表于 2014-6-20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面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mingshen7077 发表于 2014-6-19 17:51
三口面,说起我就垂涎欲滴,顶!

可惜都只能在回味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 118.118.51.x 发表于 2014-6-19 17:55
土生土长咋没听说石笋有三口面的

是吗?这都只是残存在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们的记忆里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540362977 发表于 2014-6-19 17:59
好帖,本人还准备去石笋采访写这个传说的呢,楼主可否留下电话

呵呵呵,好事呀。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可惜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奇怪。俺也是听老一辈人讲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好面,可惜在也吃不到了。

发表于 2014-6-20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顶!!!!!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德剑圣 发表于 2014-6-20 22:10
呵呵呵。。。。顶!!!!!

谢谢。

发表于 2014-6-21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吃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说好说,就权且把一碗普通的牛肉面当做三口面吧。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6-23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我读了这个楼主写的这个故事,一个字的感觉---好。
   其一、主题好。楼主在听说的基础上,经过自己思考并以“名小吃”为题,加工提炼写了上面这个故事,宣传广安区的石笋镇,让这个“第四就算石笋河”的古镇因此而增色、再闻名。
   其二、文笔好。民间传说仅仅是文学创作原生态的素材。从素材的收集到作品的问世,要经历选材、部局、确立主题、具体起草、几经修改等一2系列的过程。我今天读到的作品,故事尾尾道来,文笔十分流畅。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感觉爽快。
   其三、结构好。楼主先写故事的发生地及发生地石笋喝名称的来历、写那里曾经和现在的“生产意火红、人满为患”的热闹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就引出了“面一口、汤一口、叹一口”的三口面这个故事,人们才豁然开朗。其中小伙子入赘的传说,更增加了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遗憾的是,楼主发帖时版面没有排好。今后发帖时如果能够学会在网上排版的话,帖文内容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祝作者有更多的佳作面世,祝作者及家人保重、快乐。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