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吭高歌为啥带来总是怨
巴中不愧为文化名城。步入大街小巷,广场、休闲地歌舞者如狂,高频音响震耳欲聋。商场营销地音乐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巴城人这种酷爱音乐的热忱,就连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恐怕也望尘莫及,不敢苟同。巴城人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不虚度年华,更加品尝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好处,乐而忘忧,表现出“千人唱,万人和,山林为之震动,川林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欲罢不能的盛景,令人叹为观止,可谓巴中一绝。
巴城处处莺歌燕舞,人们对歌舞、音乐的执着追求,不惧音响大,嗓门高,这么投入,始终不渝,对音乐艺术的博爱,既然这么着迷,为啥至今迟迟不产生像帕瓦罗蒂、苔巴尔迪等著名高音歌唱家大师?爱舞者也未曝出个杨丽萍等舞蹈家,歌者也未出现个李双江、宋祖英式的著名歌唱家?由于没有进入正规的艺术殿堂培训,故而草根艺术太浓,只有跳坝坝舞,高歌几句二簧而已。不能登大雅之堂。在“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人生大笑能几回”(岑参)的驱使下,尽情享受,不分时间、地段,来一个昼夜欢畅,弄得左邻右舍怨声载道,更谈不上艺术享受。“吴哥子夜随人听,独自伤心越绝书”(傅山·听吴哥)。纵然喜爱音乐的人,在无休止的噪音下,也会怒不可遏。对“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贾谊·鹏鸟赋)的现状,实难容忍。“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虽然各有所乐,但不可把你的乐趣建立在别人痛苦身上,这种以乐为常,不顾及别人,实在不敢恭维。“好无为,事无为,永有民,以孔安”(张衡·两都赋),你是民,别人也是民,若事无为,一味疯狂极乐,影响别人,别人以求何安?更有甚者,凌晨两点的音乐吧,仍是高歌不断,人们只能骂娘。谁来管噪音?环保部门?公安部门?有几个能管住?难怪报端累累报道,某地广场遭泼大粪,扔矿泉水瓶,甚至放狗咬人,以示抗议。哎呀呀!虽有黄土风韵,确系一副破嗓门,一声惊雷起,燕雀乱纷纷,催醒众多梦,真是折腾人,谁来解苦闷?闻者只有打落牙齿和血吞,气人!
上述状况,唯有身临其处境,方有同感。我不得不“千呼万呼施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也不顾半遮面,大声疾呼:消除噪音,还大家安宁!
“ 歌吹沸天”(鲍照·赋城赋)!该歇歇啦!
2014.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