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春秋》序言
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
蓬溪是一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县城。在这块衔山抱水的土地上,蓬溪人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蓬溪文化。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蓬溪人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对乡邦文化的建设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他们组织人力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乡邦文献结集出版,得到了全国地域文化研究界的广泛注意和高度评价。 历史的大潮给秉山川灵气的蓬溪文化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本书作者胡传淮同志正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了地域文化研究的园地,以自己艰苦不懈地努力,整理出版了五十余部专著和300余篇论文、随笔,几乎每一年都有一部专书问世。他的这种刻苦勤奋的写作精神,受到了读者和专家们的积极评价和赞赏,从而成为蓬溪文化研究中的佼佼者。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传淮同志不时惠赠他的新著给我,使我受益良多。现在他的《赤城春秋》又即将付梓问世,并嘱我为之序,深感惶恐不安。坦白地说,我对蓬溪的山川人文实在了解太少。是传淮同志的著作一次又一次地将我领进神奇的蓬溪,饱览山光水色,分享大自然给予的恩惠。今天当我翻开传淮同志寄来的目录,找出他赠送的每一本书,重读其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传淮同志那种对故乡酷爱的浓浓情怀,孜孜不倦地投身到乡邦文献的整理中,耐得住寂寞,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我再一次感动不已。 传淮同志为挖掘乡邦文献,不辞劳苦,四处奔走。他访书求教,只要发现一点线索,哪怕是片纸只言,都视为珍宝。我想这正是传淮同志能够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取得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传淮同志的《赤城春秋》特点是厚重淳朴,如同赤城山“不甚奇而峭”,蓬溪水“不甚阔而秀”。这种谨严笃实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追求,在今日学术环境中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对他的学术精神,我深为敬佩。 读传淮同志的《赤城春秋》,让我感受到他在关注乡邦文献的同时对整个学术发展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他将乡邦文化的研究与当前学术领域中某些疑难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考察,既为乡邦文化研究丰富了内容,也为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证据。选入本书的《洗百年奇冤,还高鹗清白——高鹗非“汉军高氏”铁证之发现》与《张问陶的妹夫不是高鹗》两文,堪称重大贡献。 古人有云:“花在他乡红,根在故乡培。”传淮同志对乡邦文献的蒐集、整理、研究,既是对中华地域文化研究的贡献,也为蓬溪县的新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他用自己的著述再现了蓬溪文化丰采的同时,也厚重了自己的人生。我深信勤劳淳朴的蓬溪人民一定会给传淮同志更多的爱护与鼓励。 走过的道路终不悔,胜利的时刻不言退。我深情地期待着传淮同志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自己的追求,勇敢前行。我相信传淮同志一定会在家乡蓬溪的文化建设中再接再励,为秀美的蓬溪县增光添彩! 是为序。 2013年2月20日 《赤城春秋》,胡传淮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