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勇兔在2008-10-16 14:22:00的发言: 楼主你好,请教一个问题,固态硬盘和机械式硬盘那一个寿命更长些,以每天工作3小时计算 因为固态硬盘采用的是flash芯片,所以其继承了flash芯片的固有缺陷。目前闪存有NOR和NAND两种类型,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三点:在擦写寿命方面,NAND闪存每个单元能够承受10万次的擦写次数,而NOR闪存只有1万次左右,NAND闪存的寿命是NOR闪存的10倍;在传输速度方面,NAND闪存具有编程速度快、擦除时间短的优势。NAND闪存支持速率超过5Mbps的持续写操作,其区块擦除时间短至2ms,而NOR是750ms。显然,NAND在这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是,相对于NOR闪存,NAND闪存不太适合于直接随机存取;在擦写耗电量方面,NAND闪存比NOR闪存拥有更低的擦写耗电量。正是由于NAND闪存具备了以上这些优势,因而占据了闪存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所以我们以NAND闪存的写入寿命为例,NAND闪存一般标注为可写入10万次,而目前我们很多人使用电脑连接网络时,经常会进行P2P方面的应用, 比如BT、Emule等等。当我们使用固态硬盘进行BT等P2P应用时,很多时候是在对某一块区域进行反复的读写,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这样的读写次数甚至可以在一天时间内就达到上千次。如此高频率的写入次数,会很快出现闪存的寿命问题,闪存颗粒当中的坏块数量会越来越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Windows XP系统的虚拟内存分页,当系统物理内存容量不能够满足应用程序的使用时,Windows 会自动将暂时不用的数据写入到硬盘的虚拟内存区域,并且随时读取、写入。系统针对某一块虚拟内存区域连续反复读写,这对于传统机械式硬盘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于采用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来讲,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 针对个别损坏的扇区,机械式硬盘可以由厂家采用重新写入磁盘分区表的方法予以修复,同样,针对一些有坏块的NAND闪存器件,也同样 可以采取屏蔽的措施,管理器件的软件负责映射坏块并由好的存储块取而代之。 这样,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闪存颗粒的寿命,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坏的区块数量超过限制,整个固态硬盘就无力回天了。 因此如果把它作为一种超便携的手持设备弥补普通PC 移动性的不足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倘若将其作为主力NB 用来进行BT下载、在线P2P影视观看等的应用,还是小心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