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85|评论: 0

[社会•争鸣] 邱嘉文5:再思三旋语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9 21:23 | |阅读模式
邱嘉文5:再思三旋语义
邱嘉文
(珠海横琴新区诚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学与传感器研究员)
按三旋自组织原理,纷繁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本质,是能量按照三种自旋运动方式来组织、交流所造成的。这三种自旋方式就是:体旋:具有搜索和定位功能的自我运动;面旋:具有团结和凝聚功能的自我运动;线旋:具有吸纳和吐出功能的自我运动。这三种自我运动方式是并发存在,相互缠结的。
语言,本身是一种高等智能主体用来表达自我思想意识活动的过程与成果的能量载体,也是以信息的方式实现相互作用的一种媒介。因此,语言的含义,从根本上说,就体现在以信息方式产生的相互作用上。也可以这么说:广义的语言是显化信息方式的相互作用的工具。
按照我对信息本质的理解:信息是能量结构的流转,是结构化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作用的结构化成分。而基于三旋理论的假设,三旋结构是最基本的能量结构。那么,能量结构的流转,就一定是通过三旋运动的方式来实现的。作为显化这种能量结构流转方式的工具的语言,其含义就必然会表现出三旋的特征出来。如果要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就应该能找到语义对象的三旋特征;如果找到了语义对象的三旋特征,我们就找到了一条处理语言信息的新路。
先从语义的自组织现象分析入手来发现语义对象的三旋特征。
第一组问题是:组成语义对象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能否确定这种基本单位的能量形态?其能量形态是否是类圈的?而不是类球的?问题中的能量形态可以理解为是语义对象发挥作用的方式,是辐射式的,还是环绕式的。如果是辐射式的,就是类球的,如果是环绕式的,就可能是类圈的,是否是类圈的,还要看环绕的方式是否同时存在三种自组织基本功能的环绕。
我从晓辉处了解到的一种说法是:汉字的字本位理论认为语义的基本单位是字义。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字,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按照晓辉的说法,单字为,多字为。言语言语,不等于,言是语的基本单位;言义,就是语义的基本单位。这是晓辉继发现不等于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不等式的发现。至少晓辉自己是很看重这个发现的。
尽管存在一字多义一义多字的现象,说明字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但似乎这也影响不了字义作为语义的基本单位的结论。如果要影响这个结论,就要找到一个字的字义,是对多个没有字对应的的联合的表达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义项是比字项更小的基本单位。
这种现象其实是存在的,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无以言状的感觉,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在思想意识中产生的某种认识,是没有言语可以准确表达的。有时,不管这种认识是什么,我们可以明确地感知到它是清晰可辨的,只是我们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当然,也大量存在感知本身就是不清晰导致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况。遇到前一种情况我们会如何处理?
我们会尽量用已知的言语来近似表达这个清晰可辨的感觉,但同时告知,这个感觉是无以言状的、无法形容的。我们更加不可能用一个单字来表达这个感觉——往往,这是我们有所发现和有所感悟的时候。这说明,在我们的思维意识中,已知和未知的界限有时并不是一条唯一界线可划定的。从未知到已知,有真未知无从表达”->“已知无法表达”->“已知有法表达的过程,其中已知无法表达的中间地带的存在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重要事实。
当我看过彭罗斯的《皇帝新脑》的书之后,那种语言,在事实面前是多么地低能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无奈地接受字本位理论的同时、无奈地接受语言学转义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义不会因为我们不能表达它而不存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这样存在的甚至远远多过我们自以为能表达清晰的,这正是语言文学的生存的广阔空间。真正的是连续运转的,我们的言语只不过是对这个连续运行的过程的离散采样罢了。
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就会达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度:语言对于其试图表达的语义来说,只是一种离散采样和拟合回放的工具。认识到这个层次,我们就会知道:任何的言或语,不可能单独存在来表达一个义,必须协同来表达。语义的连续性,必须靠足够准确和足够采样率的语言来近似实现。信号处理上的AD/DA转换的原理揭示了这个本质:语义是模拟的,语言是数字的。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信号处理中的AD/DA原理来探讨语言和语义的关系,看起来是离发现语义的三旋特征更近了。
如果说,一个字,是在一个连续语义上的一个采样值,那么,字,就是在一个连续的语义函数上的一个点。三旋理论指出:点有两种,一种是实点,另一种是虚点,实点类球,虚点类圈。一个点,同时既是实点又是虚点,实点表现物质性,虚点表现能量性,也就是粒子性和波动性。对于单个字而言,其粒子性表现在:该字出现在一个具体的语句中,是对语句所表达的连续含义的一个采样值,会有一个确切的中心含义;而其波动性表现在,以该字中心含义为核心,会存在含义的扩展和发散的影响,与之连接的字的同类影响形成耦合,才能连通连续的语义。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句中,对于表达中心语义的作用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对一个字的中心语义在具体语句中的选择,又受到前后连接字的扩展语义的影响。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字出现在具体的语句中时,存在中心语义的选择和定位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对一个字的中心语义的选择和定位的思维操作,理解为是对该字做体旋。在语言学习中的选词填空的练习,实际上,就是对不同的字词做语义的体旋,看是否该有某字词的语义与语句的语义起到了平滑的连贯作用。既然字词具有连接语句语义的作用,就说明字词的语义是有极性的,也就是语义的输入和输出极性。只有当字词语义的极性和语句语义的极性正好匹配得当的时候,也就是字词的某个语义输入恰好能从语句的上连接处获得,字词的某个语义输出又恰好是语句的下连接处所需的。字词就能够有效地连接语句的语义。
根据三旋自组织原理,对象的极性来源于线旋和面旋的组合,面旋产生两极,线旋决定极性。所以,分析字词的语义极性的来由,就可以找出字词语义的面旋和线旋的特征来。如果这种空对空的抽象分析可能会让有些读者觉得难以理解,接下来的分析就干脆随意找个句子来试验,实例测试实验法是我常用的分析方法,就分析我刚刚写出的这句话吧:
分析字词的语义极性的来由,就可以找出字词语义的面旋和线旋的特征来。如果我随意抹掉这句话中的某一个字,象这样:"分析字词的语义极__的来由,就可以找出字词语义的面旋和线旋的特征来。"现在,让我们来选择一个字填入这个空缺中,看会是什么过程?就假设只有这句话,不考虑这句话在我本文中其他地方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能考虑选择哪个字填入这个空挡中呢?我们选择这个字的依据会是什么呢?给一次互动的机会,现在看各位老师可以提供哪些候选的字,可以回复在后,我再接下去分析。
不失一般性,晓辉给出了三个不同的字。可以与原文的对照分析,看这四个字到底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我的文章会选择这个字。
先分析句义的需求:句子:"分析字词的语义极__的来由,就可以找出字词语义的面旋和线旋的特征来。"如果在缺少一个字的情况下,语义是无法得到连续的理解的,这是事实。为了让语义能够得到连续的理解,我们需要看这句话需要一个什么语义的连接,然后再来对每个候选的字进行体旋,在体旋每个字的时候,我们就要观测,到底是出于对候选字的什么特征的原因,会让我选择这个词,这些原因是否可以归结到团结和凝聚和输入与输出的功能形成的结构上?从句义来说:前一个子句是描述一个行为的,后一个子句也是描述一个行为的,前面的描述的行为是后面描述的行为的前提。
重点在前一个子句,需要得到一个作为前提行为描述的语义输出,这是后一个子句的语义输入的需求。前一个子句的语义,说的是一个分析的行为,是分析某个事物的来由的一个行为。需要在分析之后接入一个描述某个事物的含义的词语。现在来看这个词语是如何组成的,是:字词的语义极__”。说明是需要给出的事物是和字词有关的事物。后面连接了语义一词,说明是字词相关的语义对象的某个属性。所以,从词组的语义需求来说,词组需要一个表达与字词语义相关的某个属性的描述的含义项的2字词连接在后面。
而这个2字词的第一个字是字,要填入的字,必须和字组成一个描述语义对象的某个可以理解的属性的含义。填入的字,必须要能和字一起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而且必须是描述语义对象的某种属性的名称的词组。这便是对要填入的字的字义体旋的选择定位要求。现在来分析每个候选的字。
第一个字,组成极值,是一个名词性的表示属性名称的词。是数值的含义,说的是有大小衡量标准的状态对象。但是和语义连接起来,就成了语义极值。因为语义是一种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事物,无法找到一种叫做语义极值的属性,"可以对语义比较大小,找到语义的极值",这个含义比较别扭。字不可作为恰当选择。
第二个字,组成极限,也是一个名词性的表示属性名称的词。限度限制,有不能超越的边界的含义,和有语义联系,一般有最大值最小值的限制条件。极限,一般就是指最大可能或最小可能接近的数值目标。数学上的极限术语,指的是最近可能接近的数值目标,也就是距离最小可能的接近的数值目标。和语义连接起来,就成了语义极限。和语义极值类似,不适宜对定性的语义对象设置数值极限的属性,字也暂不作为恰当选择。
第三个字,组成极端,可以是一个名词性的表示部位属性的词,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表示达到最大或最小状态的形容。终端端点端口端正等含义。极端,通常说的走极端就是采用极不寻常的做法做事的行为。
语义连接起来,就成了语义极端。语义如果可以理解为具有特定几何定形的对象的话,可以根据几何定形的特点找到几何形状上的端点或端口;但由于极端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用来表示极不寻常做法的词语,所以,也不适宜用来表示语义对象的形态特征的属性,字也暂不作为恰当选择。
第四个字,组成极性,是一个名词性的表示性质的词。性状特性性别性质等用法,表示不容易变化的固有特征的含义。极性,通常用来指示对象成对的性质,如电极性分正负,磁极性分南北,是指对象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的作用端。和语义连接起来,就成了语义极性。语义是一种用来交流信息的对象,虽然给语义对象赋予极性不是一种常用的做法,但语义对象可能拥有极性才能连贯起来的假设是合理的,值得验证。如果语义项可被证实确实拥有极性的话,就像电荷有正负,磁极有南北,交流有出入,我们就可以根据语义项的极性来建立、搜索和适配语义项的连接关系,形成连续的语义链条语义约束关系。
这正是我们思想意识活动的原貌。这样原句的含义就非常连贯了:我们只要通过查找假设中存在的语义极性是如何形成的,就可能在查找中去发现语义极性形成的结构中,是否包含面旋和线旋的特征。如果假设事实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确信:我们找到了一种语义结构的规律。所以,字,比起其他的三个字更符合本文该句话的含义连贯的要求。接下来就要对上述的分析过程进行归纳,看能否找出语义极性产生的原因来,看是否可归结于与某种团结和凝聚与吸纳和吐出的功能相关。研究结果终于出来了:研究本例,因为是以字为组词的中心词,所以,只需要研究字的三旋语义即可,当然,也可以在研究字的三旋语义基础之上在再研究的三旋语义,再查找三旋语义的匹配,就更清晰了。
展示的字的三旋语义的体旋语义有端口两个,分别表示事物与外界的交流端口变化到边界的程度两个不同的核心语义。语义体旋的意思,就是极字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需求在这两个核心语义之间做出搜索定位的选择。字的面旋语义要解释的体旋语义是通过什么其他的什么语义组织凝聚、团结而来,会根据体旋的定位的不同而不同。当体旋选择端口语义的时候,首先是事物形态上的部位,事物的形态要能区分内外,内外要有交流,交流有出入口,才能形成端口的含义。
当体旋选择语义的时候,首先是数量上的概念,数量而且是要会变化的,变化要有范围,范围到达边界,才能形成的含义;字的线旋语义也取决于体旋语义的选择,是与体旋语义能够形成语义输入输出关系的语义连接。当体旋选择端口语义的时候,的语义为输入,组成电极磁极的语义输出,也可输出给的语义,组成极性极地的语义输出。当体旋选择语义的时候,的输入可以分别是等表示程度的语义,分别组成好极坏极快极美极的语义输出;而的输出的接收者可以是等,分别组成极端极值极限等连续语义段的输出。
回想早先我提出的一个网络三旋语义猜字游戏,如果要举个例子,当我提供端口出入三个词语的时候,我们猜中字的机会是不是会很高了?而端口出入分别来自的体旋语义、线旋语义和面旋语义。或者,当我提供数量,三个词语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容易引导我们猜中字呢?而本例中,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极性一词,则可以通过类似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相关的字词进行三旋语义分析,然后查找三旋语义上的匹配程度,就不难做出判断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亲自试试。
三旋语义真的是存在的啊!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三旋语义有了,三旋计算就可能有谱了。来日方长,有时间再研究,有趣至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