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0日,乐至县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近日,记者来到乐至县采访,了解“丰收杯” 背后的故事。 为了助农增收 付出再多都值 今年4月5日,乐至县农业局技推站高级农艺师杨松林来到佛星镇蔡家庙村,到田间为村民指导机插育秧技术。这是该县开展“农技巡讲”活动内容之一。 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乐至县都会组建工作组到村到组开展“农技巡讲”活动。 “‘农技巡讲’目的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春耕生产是季节性的,重点还是要帮助更多的农民走科学致富的路子,过上小康生活。”杨松林告诉记者,去年3月他和另一位同事负责盛池乡的机插秧指导工作。“当时,为了确保机插秧苗不出任何问题,我们每天都在6个村之间来回奔走,发现秧苗有什么情况,就立即下田诊断,不懂的就请局上专家进行诊断。”杨松林说,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总算确保了机插秧的顺利栽插,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推广农业新技术很艰难。”农技人员邓卫民说,以前在宝林镇双碑村4组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芋/玉/豆”时,大多数村民始终不接受这样的种植模式,因为以前种植的洋芋产量不高,且洋芋大量上市时价格低、不好卖。“在推行这种种植模式之初,我们派出业务骨干蹲点,对良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玉米大豆机耕机播等关键技术,挨家挨户地指导。”邓卫民说,经过耐心做工作,村民勉强接受了这种种植模式,结果当年就创造了全县机播玉米最高产量,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增添他们的信心。 玉米、洋芋和豆子实现了双丰收。洋芋不但卖得好,价格还比普通洋芋高。吕平华笑呵呵地说:“明年一定还按农技人员的指导种。” 农技专家来指导 种田安心保丰收 “去年,我家的2亩机插秧比传统栽插的水稻,每亩增收200元。”在佛星镇蔡家庙村,村民刘兵反复对记者说:“真要感谢县里的农技员,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去年刘兵家种了30多亩水稻,最初农技人员上门指导,要他进行机械插秧。他却说:“我种了这么多年的水稻,机械怎么插秧哦,我不种,怕收成不好!”通过技术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最后刘兵试种了2亩机插秧。 刘兵说,技术人员分时节、分时段地进行指导,播种时,技术人员指导他怎么播;秧苗入田后,又来指导如何科学用药……他感叹道:“每到种植的关键阶段,就会有县上的专家指导,碰到不利的天气情况,也会有县上的专家过问,这样种田真安心,哪能不丰收?” 今年,他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水稻和油菜。 “去年的水稻、玉米收成提高了很多,大概收入4万元。”去年的粮食丰收,让乐至县回澜镇互助村九组种粮大户江邵良高兴不已。今年,他已有了更大的信心,指着眼前连片的农田,他告诉记者,“今年我又扩大了种粮面积。现在看来长势还不错,估计今年能挣5万元左右。 据了解,乐至今年已完成粮食播栽面积133.96万亩,较上年增加2.08万亩,增长1.58%,预计实现粮食总产37.51万吨。(韩菊芳 杨佳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