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渔樵所藏川剧剧本资料整点手记
【前言】
渔樵收藏有不同时期,不同主编的川剧剧本若干。因河道不同,传承不同,其中可能有同剧异词本、同剧异腔本(当然也包括搜集本、整理本、改编本)。为便于网友检阅校对,兹按书目逐一列出,并酌加注明。整理过程中亦有所见所思,一并录出,以供网友参考。
手记之【藏本整点】
渔樵近日对历年所藏21辑川剧剧本资料主进行整理,特别注意理清版本出处,现录如下:
一、<<四川地方戏曲选>>(四川省戏曲研究所编)
第一辑(高腔)
1、<<柳荫记>>(高腔) (刘成基、胡裕华、宋逸尘、赵循伯执笔整理)
2、<<彩楼记>>(高腔) (马善庆、宋逸尘、郭铭彝执笔整理)
3、<<玉簪记>>(高腔) (马善庆、宋逸尘、郭铭彝执笔整理)
4、<<荆钗记>>(高腔) (赵循伯执笔整理)
5、<<尉迟恭>>(高腔) (唐彬如、吴晓雷、金震雷、李 行执笔整理)
6、<<借亲配>>(高腔) (范光翔执笔整理)
第二辑(高腔) (渔樵缺此辑,但已从第一辑所载总目录中查明为:焚香记、御河桥、拉郎配、一只鞋、赏夏、书馆悲逢、打神、情探、闯宫、双拜月、胡琏闹钗、三难新郎、摘红梅、放裴、迎贤店、百花赠剑、思凡、三击掌)
第三辑(弹戏) (渔樵缺此辑,但已从第一辑所载总目录中查明为:芙奴传、穆桂英、乔老爷上轿、罗卜园、赠绨袍、周仁耍路、画梅花、梵王宫、做文章)
第四辑(胡琴、昆腔、灯戏)
1、<<烹蒯彻>>(胡琴)(周裕祥、赵循伯执笔整理)
2<<鞭督邮>>(胡琴) (黄吉安)
3、<<江油关>>(胡琴) (黄吉安)
4、<<曲江打子>>(胡琴) (重庆胜利川剧团整理)
5、<<五台会兄>>(胡琴) (吴晓雷演出本)
6、<<牛皋扯旨>>(胡琴) (重庆胜利川剧团整理)
7、<<柴市节>>(胡琴) (黄吉安)
8、<<马房放奎>>(胡琴) (贾培之演出本)
9、<<鸳鸯谱>>(昆腔) (成都市川剧院剧目组集体讨论整理,李劫人、周 静、吴伯祺执笔)
10、<<议剑献剑>>(昆腔) (周裕祥、安 民、郭铭彝整理)
11、<<醉隶>>(昆腔) (刘成基演出本)
12、<<东窗修本>>(昆腔) (梅春林演出本)
13、<<槐荫记>>(灯戏) (肖宗英根据南充川剧团演出本加工整理)
二、<<川剧传统剧目选编>>(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主编)
第一集
1、<<汉贞烈>>(高腔) (责任重勘:邱 壑)
2、<<白鹦鹉>>(高腔) (责任重勘:刘成钧)
第二集
1、<<木荆钗一>>(高腔) (周企何珍藏王治安抄本)
2、<<木荆钗二>>(高腔) (肖兰君藏抄本)
注:<<木荆钗>>即<<荆钗记>>
第三集(渔樵缺此集)
第四集
1、<<中三元>>(高腔) (责任重勘:匡 吉)
2、<<琵琶记>>(高腔) (责任重勘:刘成钧)
三、<<川剧传统喜剧选>>(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所编) (此为上、下两集,渔樵缺上集,仅有下集)
下集
1、<<评雪辨踪>>(高腔) (马善庆、宋逸尘、郭铭彝执笔整理)
2、<<秋江>>(高腔) ( 马善庆、宋逸尘、郭铭彝执笔整理)
3、<<山伯送行>>(高腔) ( 刘成基、胡裕华、宋逸尘、赵循伯执笔整理)
4、<<船舟借伞>>(高腔) (成都市川剧团吴伯祺整理)
5、<<双拜月>>(高腔) (原西南川剧院演出本)
6、<<青梅赠钗>>(高腔) (原重庆市群众川剧团整理,元 丁再整理)
7、<<逼侄赴科>>(高腔) (马善庆、宋逸尘、郭铭彝执笔)
8、<<三难新郎>>(高腔) (重庆胜利川剧团整理)
9、<<疯僧扫秦>>(高腔) (刘成基口述,元 丁校改)
10、<<胡琏闹钗>>(高腔) (周裕祥演出本)
11、<<请医>>(高腔) (周企何、李文杰等整理)
12、<<迎贤店>>(高腔) (周企何演出本)
13、<<文武打>>(高腔) (李文杰口述,辛 之校正)
14、<<骂相>>(胡琴) (王国仁演出本)
15、<<赠绨袍>>(弹戏) (张德成、刘成基、谢 代整理)
16、<<做文章>>(弹戏) (周企何、周裕祥、赵循伯整理)
17、<<画梅花>>(弹戏) (原西南川剧院整理)
18、<<拷红>>(弹戏) (竞 华演出本)
19、<<翠香记>>(弹戏) (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西南川剧团演出本)
20、<<柜中缘>>(弹戏) (成都市川剧院吴伯祺根据河北梆子同名剧目移植)
21、<<邱旺告贫>>(弹戏) (雅安川剧团演出本)
22、<<槐荫记>>(灯戏) (南充川剧团发掘演出本,肖宗英加工整理)
23、<<出天行>>(灯戏) (熊再新口述,重庆市川剧院整理)
四、<<中国当代十大喜剧集>>(王季思教授主编;1993年8月版;此前王季思曾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和<<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1、<<拉郎配>>(高腔) (四川省川剧剧目鉴定委员会整理:黄志德、黄 丹执笔;成都市川剧院改写:吴伯祺执笔)
2—10为其它剧种,从略。
五、<<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王季思教授主编;1993年8月版)
1—5、7—10为其它剧种,从略。
6、<<巴山秀才>>(高腔) (魏明伦、南国编剧)
六、<<戏剧新作丛书>>(中国戏剧出版社)
<<四姑娘>>(高腔) (魏明伦根据周克芹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改编)
七、<<传统川剧折子戏选>>
第一集
1、<<五台会兄>>(胡琴) (四川省川剧院整理)
2、<<点将责夫>>(弹戏) (成都市川剧团整理;范光翔、钟 曦执笔)
3、<<拦马>>(弹戏) (四川省川剧院整理)
4、<<拨火棍>>(胡琴) (四川省川剧院整理)
5、<<柜中缘>>(弹戏) (成都市川剧院吴伯祺根据河北梆子同名剧目移植)
6、<<水漫金山>>(昆腔) (成都市川剧院整理;吴伯祺执笔)
7、<<别洞观景>>(高腔) (成都市川剧团整理;钟 曦、吴伯祺执笔)
8、<<拷红>>(弹戏) (成都市川剧院演出本;何国经、筱 舫、韩 铮整理)
9、<<迎贤店>>(高腔) (四川省川剧院演出本)
第二集
1、<<桂英打雁>>(弹戏) (未注明所本)
2、<<反徐州>>(弹戏) (未注明所本)
3、<<议剑献剑>>(昆腔) (未注明所本)
4、<<做文章>>(弹戏) (未注明所本)
5、<<归舟投江>>(高腔) (未注明所本)
6、<<逼嫁玉莲>>(高腔) (未注明所本)
注:这个第二集由于编辑出版疏忽,未注明所本,造成校对困难,殊为遗憾。
第三集渔樵尚缺
第四集渔樵尚缺
第五集
1、<<摘红梅>>(高腔) (原西南川剧院整理)
2、<<放裴>>(高腔) (琼莲芳演出本)
3、<<百花赠剑>>(高腔) (曲牌订正:苏明清)
4、<<芦林辨非>>(高腔) (原重庆胜利川剧团整理)
5、<<青梅赠钗>>(高腔) (张树芳、薛艳秋演出本)
6、<<木马驿>>(高腔) (张德成、吴晓雷修改本)
7、<<醉打>>(昆腔) (吴晓雷、刘裕能整理本)
8、<<尚书问婿>>(高腔) (张德成演出本)
9、<<晏婴说楚>>(高腔) (周裕祥演出本)
第六集渔樵尚缺。
第七集
1、<<春陵台>>(胡琴) (黄吉安原著)
2、<<江油关>>(胡琴) (黄吉安原著)
3、<<仙姬送子>>(胡琴) (川剧传统剧本汇编第二十九集<<槐荫记>>附录)
4、<<送京娘>>(西皮) (未注明所本)
5、<<长生殿>>(胡琴) (陈淡然、竞 华演出本)
6、<<阳河堂>>(胡琴) (贾培之演出本)
7、<<牛皋扯旨>>(胡琴) (金震雷演出本)
8、<<太白醉写>>(胡琴) (张德成演出本)
9、<<孝孺草诏>>(胡琴) (张德成演出本)
10、<<问病逼宫>>(胡琴) (贾培之演出本)
11、<<桂枝写状>>(胡琴) (未注明所本)
12、<<堂会三拉>>(胡琴) (未注明所本)
第八集
1、<<翠香记>>(弹戏) (原重庆胜利川剧团整理)
2、<<画梅花>>(弹戏) (周企何演出本)
3、<<花田写扇>>(弹戏) (原重庆群众川剧团修改)
4、<<周仁耍路>>(弹戏) (袁玉昆演出本)
5、<<赠绨袍>>(弹戏) (刘成基演出本)
6、<<水牢摸印>>(弹戏) (张洪恩、姜尚峰演出本)
7、<<借赵云>>(弹戏) (未注明所本)
8、<<西川图>>(弹戏) (周裕祥演出本)
八、川剧大幕戏单行本
1、<<铡美案>>(高腔、弹戏双下锅) (原重庆群众川剧团编导组修改)
2、<<谭记儿>>(高腔) (原著关汉卿;李明璋改编整理;而后李笑非、周 静执笔)
3、<<穆桂英>>(弹戏) (四川省川剧剧目鉴委会整理;成都市川剧院加工;范光翔、钟曦执笔)
4、<<御河桥>>(高腔) (成都市川剧院演出本)
5、<<芙奴传>>.(弹戏) (四川省川剧剧目鉴委会改编;席明真、周裕祥、李明璋整理)
八、新编历史剧
1、<<轵侯剑>>(高腔) (泸州市川剧团演出本;编剧:杨邦国、张国伟) (渔樵所藏为油印本)
2、<<淝水之战>>(高腔) (原泸州市退离休教师协会:李 觉主编) (渔樵最近于旧书摊购得,其为油印本)
手记之【书版评价】
21辑川剧剧本中,渔樵认为:
一、最好书版
以编辑审定、文字校对、排版印刷、装帧设计论,<<四川地方戏曲选>>当属最佳。渔樵所购本首页扉页已损,无法直观其出版年代。但编者前言幸存,并可从”本集编选的目的,意在将我省十年来所整理的川剧剧目,向广大读者作一比较全面的介绍。”一语中推断其为1959—1960年段出版。值得珍藏。
二、最差书版
以编辑审定、文字校对、排版印刷、装帧设计论,<<川剧传统剧目选编>>(1983年版)为最差书版。其排版印刷粗糙,文字错漏不少。
手记之【渔樵浅见】
一、收藏川剧剧目,有条件时最好收藏书本。手抄本或有文字错讹。当然现在可利用电脑储存,仍需防病毒发作时丢失。
二、网友上传收藏剧目,应注明出处,以利选择性交流。
三、由网上辑录出版的可能性极小,最好的办法是向有关文化出版部门呼吁,择定善本再版。
手记之【渔樵所愿】
一、巴蜀同为”三国故里”。创编排演过的众多<<三国戏>>是川剧前辈对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渔樵认为应当率先整理成专辑出版。2005年时,渔樵曾在[川剧论坛]见到悠哉乐斋先生撰文提到绵阳市文化部门已初步整理出<<三国戏>>183个剧目(剧本),因故未能出版。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而今网络优势多多,特别是重庆几位知名网友,藏书颇丰。川渝许多戏迷网友藏书足可补充遗漏,。只需找到赞助支持,相信现在有条件完成汇编出版工作。
二、”泸州河”传承或保留高腔剧目中的<<楼、院、配、记>>,渔樵收藏尚少,殊为憾事,亦愿通过与诸位网友交流,逐步予以补充收藏。
江阳渔樵
2008年11月1日于江阳西路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