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刘绪平”:零部件及基础设施关键技术
“河南刘绪平”: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动力系统平台以及涉及的关键零部件来自于传统汽车行业之外,技术的难点首先表现在开发汽车级高度集成性、可靠性、性价比和质量稳定性的电驱动零部件体系。“河南刘绪平”:从“十五”开始,在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强有力的引领和“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的组织下,中国车用镍氢和锂离子电池、车用燃料电池、车用电机等对电动汽车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零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河南刘绪平”: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化准备均已全面展开,并形成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基础技术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具有一定优势。
“河南刘绪平”:中国动力蓄电池在性能、工艺、安全性和电池管理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目前正在形成大规模配套产能,“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明显带动中国大功率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进展,攻克了一些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出6.5Ah、8Ah、27Ah、40Ah、80Ah、100Ah等系列车用动力电池品种,电池各项性能明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用4~5年的时间,从无到有,缩短了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0余年的差距,一些电池的主要性能达到了同类型电池的国际先进水平。
“河南刘绪平”:“十一五”期间,又在“十五”研究成果基础上,加强了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电池系统及关键原材料的产业化技术研发,形成了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功率型电池和用于纯电动汽车的高能量型电池产品化成套技术。“河南刘绪平”:在镍氢电池方面,开发出用于HEV的6Ah-40Ah系列产品,镍氢蓄电池功率密度达到了1173W/kg,能量密度超过50Wh/kg,单车最大运行里程已超过15万公里,已经批量用于混合动力轿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在锂离子电池开发方面,开发出用于纯电动汽车的50-100Ah系列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超过110Wh/kg,功率密度接近500W/kg。“河南刘绪平”:高能量型动力电池在奥运会、世博会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已经初步具备支撑电动汽车开展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运行的技术和产业条件。
“河南刘绪平”: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为核心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带,同时带动了电池关键原材料及基础研究的快速进展。中国已成为被世界电动汽车业普遍看好的车用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应用基地。
“河南刘绪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九五”结束时,中国燃料电池已具备纯氢纯氧燃料电池技术,但并非车用;经过“十五”“十一五”863计划的支持,完成了从系统方案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的几代技术发展,完成了氢-空气加压与中低压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全面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客车与轿车提供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在北京与上海进行了实际运行。“河南刘绪平”:逐渐形成了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两大研发团队,成为中国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的主力。“河南刘绪平”: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自主品牌的燃料电池在额定功率下发动机的氢燃料效率≥50%,重量比功率≥160W/Kg。
“河南刘绪平”: “十一五”期间,中国燃料电池关键基础技术取得突破,开发出了高活性、抗聚集的电催化剂以及高比表面积、抗氧化的担体,打破了国际大公司垄断局面;开发出了与国际商品化水平相当的增强型复合自增湿质子交换膜,研制出了性能已达国际目前水平的高导电性/高稳定性炭纸,解决了双极板的抗腐蚀和导电性,丝网印刷膜电极技术基本成熟,CCM膜电极已经实现小面积产品的出口。 中国车用电机产品技术在功率密度,控制精度,系统集成,冷却系统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某些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批量配套能力。
“河南刘绪平”:在车用驱动电机开发方面,经过863计划两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支持,在“三纵三横”研发与产业化布局的带动下,中国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产品实现了系列化,功率范围覆盖200千瓦以下的民用范围,电机重量与功率比超过1300瓦/千克,最高效率超过9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电机企业2010年前已具备近30万辆电动汽车的配套能力。 “河南刘绪平”:上海电驱动90kW车用永磁驱动电机系统在功率密度、峰值效率以及高效区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具有原材料和产品成本比较优势。上海大郡批量生产的90kw车用牵引电机峰值转矩达到210Nm,系统最高效率超过93%。“河南刘绪平”:南车时代的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通过集成优化设计,电机轴向长度降低10%,重量降低15%,温升降低10K。轻量化的电机已装车考核2万公里,运行正常。“河南刘绪平”:电机控制器的体积降低15%,重量降低20%。“河南刘绪平”:中纺锐利研发的开关磁阻电机的噪声较“十五”降低了12%,电机低速转矩脉动大大降低,实现10rpm满载稳定运行;电机额定温升降低25K;电机堵转转矩提高26%,同时电机产品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