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举两个话例:今年端午上午,笔者在佛头山景区游览,走到游客中心前,见到红心广场那边过来一辆川A牌照的面包车停在香樟树下,车上下来几个客人,有位女士大约是本地人指着游客中心向那几位介绍,其中有位男士指着上面的刘伯坚纪念馆问:“那上头是个啥麻B?”你说可笑不可笑!另一个话例虽是传说却大有可能:一男子因母亲过世,到舅父家报信:“舅舅,日M娘死了!”舅舅:“你说啥子?”外甥:“日M娘死了!”舅舅:“你郎门说的?老子直想况你妈两耳光!”这是典型的以带把子训带把子。
第一例中的“啥麻B”,第二例中的“日M”、“老子”、“你妈”三个词语都是说话带的把子,又叫话把子。川人的话把子还很多,如“鸡瓦子”、“球”、“锤子”“J儿”等等,不胜枚举!
带把子实际就是说脏话,是方言、土语中的不良话语习惯。这里的“把”读四声,把子,就是话把子,侮辱人的语言,“把子”带多了,就容易给人不好的印象。四川人生性耿直,说话冲口而出,易带把子。平昌更是说话易带把子的“话把子之乡”。如兄弟伙在一堆耍,摆得多亲热,突然冒一句“你妈、老子”,一不注意就带把子了,若大家都在情投意合的时候倒还容易忽略,但一有意见不合或事情闹僵,一方的话把子就会成为另一方进行反击的把柄,既伤和气,又伤感情。再如,外地人初来四川,或四川人初到外地去,初次见面外地人听到川人说话带把子,还以为是骂他,容易出现矛盾,闹出意外。
说话带把子有诸多害处。带把子影响下一代。有个老李生性粗鲁,说话爱带把子。在家里头,老李管老婆不叫老婆,叫婆娘;管儿子不叫儿子,叫龟儿子。老婆是个老实妇人,见怪不怪。儿子年纪小,老汉叫他啥子他就听进去了。有一回上课,老师叫大家用“不是…而是”造句。老李的儿子来得快,站起来脱口就答:“在爸爸心目中,我不是一个乖儿子,而是一个龟儿子。”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深感震惊,事后把老李叫来,将此事一说,羞得老李差点打自己耳光。
带把子容易惹祸。杜眼镜进城办事,为一件小事和人起了争执。本来争几句就算了,哪晓得平时说话就不检点的杜眼镜没说几句就带把子,“老子”上天,“日M”下地,搞得人家气不过,挥起拳头打过来,把他打成个熊猫眼,好几天都不好意思出门。
带把子不逗人喜欢。有个姓王的青年人,人称壳子客,嘴皮子翻得快,脑瓜子转得快,不仅会吹壳子,还话里头爱带把子。前段时间,壳子客耍了一个女朋友,为了挣表现,他只好把自己装成披着羊皮的狼,少说话,多干事,一副老实模样。如此一来,自然深得女朋友欢心。过了一段时间,眼看大功即将告成,不料未来岳父突然请他喝酒。两人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喝到酣处,壳子客就现了本相,啥子话都说,啥子把子都带,一场酒还没喝完,未来岳父就愤愤离开了,气得女朋友和他拜拜了。待酒醒,壳子客才晓得自己酒后吐真言,说话带把子戳了拐,肠子都悔青了。
总的说来,说话带把子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作为生活在尊礼仪、讲文明的四川人、平昌人,说话最好不要带把子。
为了消除说话带把子的不良话语习惯,欢迎网友们清理清理你听到的话把子,让那些不文明的话把子永远从人们的日常语言中消失!
201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