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闲逛,发现教师这段时间喊冤叫屈的声音很强烈,他们反对暑期政治学习,几乎群情激奋。业内人痛苦不堪之际,个人觉得,业外人看看笑话也就罢了,大可不必出言伤人。一种出发点绝对良好的学习制度,为什么会遭到教师的群起抵制?制定方案者理当三思。
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说那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因此提倡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更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按理,教师不应该排斥暑期学习才对,可为什么这次暑期学习却遭到这么激烈的反对呢?个人觉得,都是形式主义惹的祸。
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师的文凭普遍不高,多为中师文凭。当时国家为了提高教师队伍(当然也包括其他行业)的文化知识水平,鼓励通过自考、函授等途径获取大学文凭。那时自学成风,每个人都是主动学习,无怨无悔,从没听见谁埋怨过学习。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是什么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呢?我想,大约有这样两点。
第一, 学习的目的发生了变化。
那时自学、函授,完全出于教师自愿,自然没有怨气。教师为什么自愿学习?因为学习能提高自己,尤其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少教师通过自学,成了名师,专家教授,成为县市乃至省部级领导干部。
反观今天的学习,早已失去了当初那批教师学习的功利性,教师是迫于无奈,不得不学,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这种学习遭到集体抵制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 学习方式和内容值得商榷。
学习的方式,不外所谓的“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两种。集中学习,又不外乎就是领导在台上要死不活地念,教师在台下耍手机、玩飞信、聊QQ、看小说啥的,了无新意。分散学习,则是以分散为名,行自由活动之实。这样的学习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除了滋生无聊,别无是处。
学习的内容也值得商榷的。总是那几部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翻来覆去地学,有那种必要吗?如果怕教师没学好那些法律法规,就组织自学考试呗,不合格的不予评优选先、晋职越级,且必须继续学习参加下一轮考试。合格的,则不需要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了。以后新招教师,教育的法律法规作为必考项目,合格才录用,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岂不一次性就解决了教育法律法规没学好的问题?哪用得着年年搞这种得罪全体老师的事呢?
第三,时机不对。学校本身有每周一政治学习的例会制度,部分县市还有每周一个半天的业务学习惯例,教师的学习在行课期间本就占了大量的时间,好不容易盼到放暑假痛痛快快休息一下,结果却被安排集中政治学习,而且一学就是连续十天,周末都不放假,且每天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七个小时,把教师完全等同于小学生,这不引起大家的怨怼才怪。
个人建议,不妨从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式、内容、时间安排等方面对教师暑期学习进行调整,既达到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目的,又不至于引起教师的反感。
一、以评优选先、晋职越级为目的组织集中或者分散学习。让目的功利化。教师也是人,也要生活,也斤斤计较于柴米油盐的涨跌,工资的寒酸。他们大多关注自己评职称、评选先进等机会,市教育局大可利用这点,把教师的功利心引导到提高个人素养上来,让他们主动学、自觉学。
二、学习的方式应多样化。今天是个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学习的方式不应局限为领导念,教师听这么简单落后的方式。可以远程学习,可以请名师或专家教授讲解,可脱产进修,可城乡互换挂职学习,等等。
三、学习的内容应实用化。要让教师学习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东西,别动不动就来假大空虚的东西,那些东西不受欢迎,有谁爱学?既不爱学,能学得好什么?教师渴望有名师指点,有专家辅导,渴望能多学点现代教育技术,为啥不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