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彭州石化项目的关注度非常高,亲朋好友家里内部也议论纷纷,我是本地出生的人,在石化有无污染这一主题外,想在这里换个角度,从区域发展来理性分析一下.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第一,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各个特色区域经济依据其自身综合因素,必然是差异化的规划设计;其二,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决定某些带污染的产业发展必不可少,比如山西的煤矿产业,方法一般尽可能远离中心城市,北京的首钢.
具体到四川成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近十多年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 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半导体制造\游戏\软件外包\区域物流中心)、宜居商贸旅游环境是其中核心的发展支撑内容,为什么地处内陆的成都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高新技术领域飞速前进呢?成都充沛的高智力人才优势、历史悠久的人文自然环境、自然形成的商贸物流消费中心等特点,在新世纪的高新技术发展中恰到好处的迎来了自己的机遇,信息化高速发展又去除了地理上的重重障碍,这一切都说明高新技术及服务的发展是这一区域比较长久的特色优势,是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基石,而优良的环境是高技术人才聚集沉淀所必需的。
上海美国商会日前正式发布《2012-2013中国商业报告》显示,成都成为他们2013年的首选城市——这也是成都第五次获得“首选城市”的殊荣。据悉,上海美国商会被称为在华“美国商业之声”,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且发展最快的美国商会。商会成立于1915年,是第三家设立于美国境外的美国商会。作为一个非盈利、无党派的商业联合组织,商会秉承自由贸易、开放市场、私营企业和无限制信息流通的原则,而《报告》则是针对在华美国企业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调查,于1999年首度展开,是针对美国企业历时最久的一项调查。今年的调查报告基于10余年调查数据的结果汇编而成。2012年度的调查共有420家企业,创下历年新高。
现在来分析彭州石化的项目,我们不去争论是否污染、是否可控问题,至少在该地区人们心理上已经造成影响(对国IV汽、柴油减污等说法明显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偏离主题了),对企业的投资意愿和长远规划的影响也会逐渐积累。这种对该地区产业政策的核心偏移,是对该地区长久的、最大GDP的绿色伤害,可能因为目前的几百亿的投资盘算,损害成都地区未来几万甚至几十万亿的收益,还有百姓的健康环境。世界上的石化项目大都靠海而建(内陆的统计来说较少),平静的想确实不划算,也违背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宗旨。
彭州项目已经论证考察几年了,前期投入也不少,目前可能当时决策人也不再可能关注此事。秉持实事求是客观理性的态度,我们来提一些有建设意义的建议:
1 是否可以与石化协商,引进一些其它产业交换;当然需要对石化做一些补偿,毕竟也是商业协定。
2 成都地区人民应该认识到大家必需付出一些代价(比如补偿部门会变为某种特殊费征收)
3 最低限度,应该明确一些污染排放标准及检查机制,同时对将来发展规模做限定,并对社会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