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灾后恢复重建是雅安的第一大“考题”。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考场”,雅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打硬仗、补欠账”的战场作为检验工作作风、服务人民群众、提高机关效能的“大考场”,以活动助推灾后恢复重建和后发追赶,以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2014年7月18日 雅安日报)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已一年了。这一年是雅安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4·20”芦山强烈地震,雅安遭受了空前重创。一年来,全市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关怀下,在德阳、绵阳、南充、攀枝花、自贡、泸州和成都七个市对口援建,以及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雅安六县两区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中心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总要求,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把灾区群众的期待和安危冷暖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努力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迈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第一步。
雅安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指出,面对各地新一轮竞相发展和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灾后恢复重建是可遇难求的重大机遇的认识,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在警醒和忧患中切实增强抓重建、促发展、转方式、惠民生的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实施后发追赶,打好重建“硬仗”,补上发展“欠账”,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笔者认为,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无疑为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鼓足了信心,添足了动力,激励着150多万雅安儿女团结向前、重建美好新家园的精气神。正是如此,全市上下要抓住二次重建的重大查机遇,加快建设灾后幸福美丽新家园。
我们都知道,从抗震救灾到灾后恢复重建,党中央给四川省委、省政府和雅安市委、市政府出了一道“新考题”——在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首次实施以地方为主的救灾新机制。众所周知,中央创新确立 “四川负总责、地方为主体”的重建机制,首次将灾后恢复重建的“指挥棒”交给四川,实行以地方为决策、实施和责任主体的“地方负责制”,无疑给予四川、雅安极大的信任。
接过以地方为主的重建“指挥棒”的雅安不负重托,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奔跑在“赶考”的路上。譬如,雨城区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科学谋划灾后重建,坚持以地方为主体积极探索重建机制,坚持以民生为重点优先推进项目重建,坚持以特色为支撑加快实施产业重建,坚持以感恩为主题大力推进和谐重建,坚持以党建带重建全面践行群众路线。正如该区委书记衡彤所言,作为全市“二次重建”、“后发赶超”的示范窗口,雨城区将始终坚守“五位一体”工作底线,严格按照“三个时间节点”要求,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住房重建进度,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房重建,帮助困难群众早迁新居、创好新业。
面对机遇与挑战,应对重建“大考”,雅安抓住三个时间节点开工建设三批重建项目。从目前来看,前期工作一个接着一个落实,项目一批接着一批开工,向着目标前进——纳入总体规划的2148个项目,确保7月20日前基本实现总规项目全部开工,3个时间节点的工作进度安排,为全市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明确了方向、目标和任务。
从“4·20”到“7·20”,雅安没有放弃。回顾雅安重建历程,无论是从体制到机制,还是从车间到田间,雅安的发展图景正在更新,震后的雅安处处间彰显再生的生机。面对艰巨而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150多万雅安人民将继续挺直不屈脊梁,提振“苦干、实干、拼命干”的重建状态,继续奔跑在“赶考”路上,打 “硬仗”补 “欠账”,走出重建“突围”,共同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