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13|评论: 5

[信息动态] 【要闻】戏曲“夫妻档”峨眉演绎巴蜀味道 (乐山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1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戏曲“夫妻档”峨眉演绎巴蜀味道


2014年07月20日09:24  来源:三江都市报


杨波和黄红梅夫妇在《皮金滚灯》中的精彩表演



杨波、黄红梅夫妇和可爱的女儿。受访者供图



杨波演唱《霸王别姬


  乐山日报讯 (记者 宋亚娟 文/图)在峨眉这片土地上,作为外乡人,他们一呆就是八年多,伴随着旅游文化舞台剧《圣象峨眉》从初试啼音,到升级为“四川省优秀旅游演出节目”,品尝到传统戏曲在求新求变之后的峰回路转和无限生机……

  凭借滚灯、变脸、吐火这些川剧中的特技表演,以及在传统川剧中融入的现代审美趣味,他们将巴蜀文化中的这朵戏曲奇葩带到了全国,并走向广阔的世界舞台。

  7月13日晚7点半,周日的峨眉山市象城大剧院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翘首企盼中,等待一场文化盛宴的开席。

  淡烟微雨中的峨眉山丝竹之音,缓缓流动的云海之美,在意象唯美的大背景之后,一场从洪荒开始,以茶韵、猴趣、民俗等艺术珠链串接起来的篇章,将峨眉山的人文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大木偶书艺、滚灯、变脸、吐火……除了一个个峨眉元素,从旅游文化舞台剧《圣象峨眉》绽放出的巴蜀文化之花让人叹为观止,现场掌声不断,喝彩声连连。

  尤其是民俗篇中的《皮金滚灯》,作为传统川剧折子戏最经典剧目,来自南充市蓬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演员杨波、黄红梅夫妇进行了重新演绎,加入了《霸王别姬》这一现代歌曲,让一出源自传统的戏曲变得更加妙趣横生。

  走进峨眉

  诞生于2010年的《圣象峨眉》,集合了象城大剧院、四川省大木偶剧院以及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的共同智慧,是当下文旅产业异地合作的成功范本,也是峨眉山夜间旅游形态的一种新开发,是峨眉山景区的品牌晚会。作为一台立足本土,向外延伸寻求突破的商业旅游晚会,《圣象峨眉》除了本地演员,也有大量来自川内的各门派“武林高手”。

  “2006年,我们夫妇开始踏上峨眉之旅。”从峨眉大型音乐舞蹈晚会《灵秀峨眉》、《峨眉韵》,再到旅游文化舞台剧《圣象峨眉》,由南充市蓬安县川剧团(现南充市蓬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借调到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工作的杨波、黄红梅夫妇,开始陆续和一台又一台舞台剧打交道。在全国景区文旅晚会如火如荼发展之际,这一次远走,结果会如何?是身怀川剧绝技完成传统突围,还是重走老路?这对戏曲夫妇为自己的人生投下了试金石。

  因川剧结缘的杨波、黄红梅,在南充是对名气不小的明星夫妻。早在2002年,两人即获得中国第二届川剧艺术节银奖,2006年受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邀请赴香港交流演出,受四川省美食家协会邀请赴台湾交流演出。在夫妇二人的成绩单上,杨波饰演的“皮金”,黄红梅演绎的泼辣智慧的四川媳妇,都堪称川剧表演的经典形象。

  2006年的峨眉之行,夫妇二人还怀揣南充人发展创新传统川剧艺术的梦想。“南充川剧艺术界也期望通过我们传承者的身份,寻找到新的旅游结合点,通过取经学习这一模式,让南充文化走出去。”在杨波眼里,发端于南充的国家级非遗川北大木偶,乃至于皮影艺术,都是在川剧这一母体上生根开花的。作为南充人,头顶“大木偶”的光环,以及一身的滚灯、变脸、吐火等技艺,他想和妻子在峨眉山这座旅游之城寻找到川剧艺术新的起点。

  艺术之变

  投资8000多万元的《圣象峨眉》,在面世的2010年,即成就了自己的品牌梦想,甚至在去年一举拿下“四川省优秀旅游演出节目”称号。在象城大剧院上演的这出时长90分钟的舞台剧,由“幻、雅、灵、蜀、刚、梦、禅”七部分组成,将峨眉山的自然与文化、传统与艺术巧妙结合,采用音舞诗画的艺术形式,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一幅幅秀丽、雄奇且极富文化品位的丹青画卷。

  “这台演出不仅改变了游客对景区商业演出‘粗制滥造’的印象,也注定成为戏曲工作者自我蜕变的一次难忘回忆。”杨波形容《圣象峨眉》给演出者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文化风暴”,显著的例子是,在完成《皮金滚灯》这一川剧折子戏的演出时,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圣象峨眉》导演唐国良和杨波夫妇不断尝试,积极寻找川剧变化的各种可能。

  《皮金滚灯》是川剧小丑剧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川剧舞台深受戏迷欢迎的作品,该剧讲述的是书生皮金迷恋赌博,其妻怒其不争,训练出“滚灯”这一技巧,推动情节的发展,处处令人捧腹。演出中不同的演员,各有不同的技巧表演,除“顶灯”、“吹灯”、“滚灯”等主要表演内容外,有的还加入“耍棍”、“吞水吐水”等表演。杨波告诉记者,在新版本的《皮金滚灯》中,他们摈弃了以前单一的以锣鼓敲打伴奏的模式,而是运用现代西方电子乐和锣鼓敲打相结合的模式,让滚灯更富特色。而在皮金滚灯剧情结束后,杨波还增添了唱歌这一环节,以一曲通俗歌曲《霸王别姬》,为四川“粑耳朵”们高呼“雄起”。

  为了让更多的外地游客听懂四川话,了解川人幽默,《皮金滚灯》在对白里尽量将语言书面化而又避免失去特色,如“跪下”、“脑袋”等词语,让观众当下即能领会。

  “川剧需要变革,要生存就要发展,不然无路可走。”杨波坦言,就拿吐火来说,以前演员常常将一口煤油包在嘴里,由于燃点高,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被烫伤。这些年经过改良,他们运用安全可靠的气体,通过暗藏的机关“喷火”,效果一样,却大大减少了对戏曲演员的伤害。杨波说,就连化妆,也有不小的进步。以前戏曲演员化妆,画得浓重,整个一张大花脸,现在的人物造型变得更加“乖巧”,适合现代人的审美。

  “这台晚会不仅属于峨眉山,也属于整个四川。既突显了峨眉特色,也是巴蜀文化的一个集中展示。”看完《圣象峨眉》,一名来自广东的游客赞叹不绝,尤其对杨波饰演的皮金,“好玩,幽默,是整台晚会的一个笑点。”

  情系峨眉

  参加中央电视台“2006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颁奖晚会;随峨眉山管委会艺术团赴香港参加“香港2006中旅旅游产品嘉年华”演出;在成都参加“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演出;2009年至今曾多次随文化部、中宣部、国务院侨办主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出访美国洛杉矶、旧金山,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以及巴西、智利、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在峨眉生活的8年,带着川剧艺术,杨波夫妇收获了一次又一次艺术上的成功。

  “在象城大剧院的4年中,我们演出场次保守估计都在3000场左右。”《圣象峨眉》每天一场的演出,让杨波、黄红梅非但没有感到疲惫,产生审美疲劳,而是每天都有新的艺术创作活力在喷发。“我们会在每天的表演中,发现和孕育出新的东西,保持充沛的表现力和激情。”杨波告诉记者,《圣象峨眉》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艺术舞台,作为一名川剧演员,在川剧艺术技术流失,亟需传承发展的当下,他和妻子特别珍惜这个舞台。“我们缺少的是如何传承和弘扬川剧艺术的方法,而这,需要在和观众的一次又一次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杨波说。

  除了艺术上的一路远行,杨波、黄红梅深感安慰的是,他们身处的这片土地,也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如今,夫妻二人在峨眉城买了一套房子。“未来的脚步会停在哪个地方,是个未知数,但是买下的这套房子却是一个念想。”他们表示,峨眉山是一座人文之城,宜居,更适合艺术创作,如今两人10岁的女儿也迷上了川剧艺术,并多次登台表演。这个来自南充的戏曲之家,正在仙山峨眉演绎着独特的巴蜀味道,以及对第二故乡深深的爱。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7-21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随着时代的需要,(经济商品,无钱寸步难行)必需走向商业化"商演"
鼓掌好.gif 猫弹琴.gif

发表于 2014-7-2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4-7-2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lol
发表于 2014-7-2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视频吗,想听听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